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恒星测光与天体物理的开端

    张嘉懿孙小淳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意义上的恒星测光是伴随着宇宙观的转变而产生的.古代天球模型的打破,使人们意识到不同恒星离地球距离并不相同,从而建立起亮度-距离的简单模型.赫歇尔父子对恒星测光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约翰·赫歇尔制成第一台专门用于天文测光的天文光度计,并通过测光和数据统计认识到恒星亮度不仅与距离有关,而且与恒星内在性质有关.在19世纪前期,天文测光面临"标准烛光"的选取和控制不同观测者对颜色亮度的感知误差两大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泽尔纳结合光学与视觉心理学重新设计了天文光度计,一举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经由精确测光,泽尔纳把恒星颜色与亮度联系起来,提出了一套恒星演化理论,成为早期天体物理学理论的代表.

    恒星测光目视星等泽尔纳光度计天体物理

    近代西方"科学"与传统儒家"道"之争辩——中国近现代中西体用视阈下的探究

    马洁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与道的互动是贯穿科学观念近现代演化过程的主线.在西方近代科学思想的冲击下,道的内涵被逐层审视,科学观念在与道的碰撞中趋于完善.初始阶段,洋务派思想家注重器技的功用,用器技维护圣王之道.过渡阶段,维新思想家对科学内涵的理解拓展至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与道的融合渗透至道的全部方面,科学具备了道的形态.成熟阶段,知识分子用科学审视道,科学成为价值标准.道在与科学的比较中凸显出本有的人文价值.在此,围绕科学与人文的争辩悬而未决.从科学与道的互动视角疏辨思想的流变与脉络,可为研究科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互动提供动态图景与逻辑理路,也为当今时代异质文化的交流提供历史借鉴.

    科学道德中体西用

    当开方术遇到一元高次方程

    段耀勇周畅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方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内容,最先出现在《九章算术》中的《少广》章,他是中国传统数学中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的一个分支.后来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演变为求解一元高次方程一个实根的增乘开方算法.如果方程恰好只有一个正的实根,解决起来顺理成章.如果方程有两个正根,开方术得到的是哪一个根?为什么这一个就是所要求的根?如果方程有多个正根,开方术如何求出这些正根?这些问题都是中国传统数学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中国解方程的方法"开方术"也必然的无法回避方程的负数根、复数根以及方程论的相关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介绍,可以为大家提供认识方程论的另一种视角,从中可以体现认识数学的多种进路.

    开方术立成释锁增乘开方一元高次方程方程论

    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动力、成长曲线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21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

    范柏乃李旭桦吴晓彤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与经济社会活动,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关乎城市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采集我国2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空间数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描绘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曲线,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动力与驱动机制进行了探索,得出各个解释变量均对城市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人才变量驱动能力最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揭示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创新能力驱动机制,对成长动力各个维度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中的驱动强度进行了验证.

    城市创新能力成长动力成长曲线驱动机制驱动强度

    拉图尔社会学的历史认识论检视——走向反思社会学

    常照强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拉图尔描述取向的联系社会学,学界多从本体论的角度予以检视,其社会学对主体极的忽视往往被遮蔽了.尽管拉图尔排斥认识论,但是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来检视拉图尔社会学则可洞悉这一缺憾,并可揭示后期拉图尔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转向诸存在模式探究(AIME)的意蕴所在.经此转向之后,拉图尔与其对立者(诸如涂尔干、布迪厄以及众多的STS学者)之间的差距,事实上并非通常认为的那么大.

    拉图尔涂尔干历史认识论本体论

    转基因作物推广争议的成因及"反转"氛围的形成机理分析

    刘阳严耕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及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转基因作物推广争议,是政府、科学共同体、媒体与社会公众等多主体多元叙事的结果.政府对科普工作的主导不力、科学共同体单向叙事的失效、媒体对信息层级化的编码与操控以及社会内部社群分化的加剧,合力促成了这场社会性的科学争议.在现代性的心理焦虑下,公众对以转基因育种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风险的恐惧与拒斥,在激进的心理对抗、文化对抗和社会对抗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反转"氛围.整个社会迫切需要一场科学精神的启蒙,在理性中审视和适应常态化的不确定性风险.

    转基因作物科学共同体社群分化"反转"氛围科学精神

    工程伦理教育在工科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和实践

    赵劲松邱彤陈丙珍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工程领域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观和技能的人才,则成为解决新的主要社会矛盾的关键.在技能和价值观二者之中,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更为重要,难度更大.学界正在推行通识教育,力图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工科学生对"真、善、美"的鉴赏力和理想追求.然而,由于通识教育目标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工科的通识教育效果尚不理想,出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在化学工程教育中开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学工程伦理》研究生必修课程,试图将它作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之间的桥梁,期望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全球胜任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工程人才探索一条新路径.

    工程伦理教育通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罗伯特·安格斯·史密斯:英国有毒气体污染治理的奠基者

    王越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伯特·安格斯·史密斯是19世纪著名的化学家和环境学家,他担任了英国中央碱督察局第一任首席督察官,填补了督察局检查程序和工作风格的空白,提出"最佳实用方法"进行盐酸减排,强调督察员与碱业制造商的良好关系,以化学技术和咨询手段管控制碱业,有效减少有毒气体盐酸的排放,平衡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此外,史密斯还发现并命名了"酸雨",指出有毒气体二氧化硫的巨大危害,利用化学方法分析降水成分,对化学气候学做出开创性的贡献.

    罗伯特·安格斯·史密斯有毒气体污染中央碱督查局酸雨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年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