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学概念的跨语境传播——以动漫《工作细胞》为例

    王聪丁苏雅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概念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科学的基础.本文将科学领域和大众领域看作是两个异质且没有地位差别的语境,将媒介呈现科学概念的过程看作是跨语境传播的过程.从这一视角出发,借鉴交易区理论,将动漫中的角色看作是包含了科学语境元素与大众语境元素的"交易语言",分析其中来自于两个语境中的元素,进而从实践与理论两个角度探讨科学概念跨语境传播过程中"多出来的部分",即大众语境元素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动漫跨语境传播科学概念

    超越"缺失-对话/参与"模型——艾伦·欧文的三阶科学传播与情境化科学传播理论研究

    杨正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文领域内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对于"缺失模型"与"对话/参与模型"的过度依赖,使得我国的科学传播研究陷入了机械化与静态化的困境.通过对艾伦·欧文的"三阶"科学传播与情境化科学传播理论的梳理、分析与评价,为我国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更为动态化的、去二元对立的、辩证化的思维视角.

    科学传播公众参与科学情境化缺失模型对话模型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分子生物学时代的进化论"先知"

    刘利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私的基因》一举成名的背后,是"达尔文革命"在分子生物学时代的最终成功.牛津学者道金斯根基深厚,生逢其时,于此书中立足刚刚勘定的生物世界边界,力助选择论在作为遗传学成熟的突变论基础上站稳了脚跟.凭借将"基因-表型"还原为"复制者-载体",面向一门"适应科学"的基因中心视角得以澄清,"新达尔文主义"的个体中心视角残余也消融于"扩展的表型"的开放视野.按照"现代复制者"DNA的标准寻找"新的复制者",则由"基因"引出了"模因"的概念.此外,他还积极联合科技产业界精英,共创"公众理解科学"讲席,以进化论宣扬理性之美,以理性主义反击神秘主义,掀起了"新无神论"的浪潮,俨然一位虔诚守护科学文化火种的当代"先知".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基因表型模因公众理解科学无神论

    作为"阶梯"和"平台"的"技术基础主义"——兼评葛玉海、曹志平的《技术基础主义研究》

    易显飞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验的归纳法的"常识技术观",将对技术的认识作为出发点的"认识论技术观",从人的本质理解技术的"形而上学技术观",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着人对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技术基础主义".作为理解技术的一种视角,技术基础主义基于技术对社会的基础作用,在充分分析诸多技术观的分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表明人们关于技术的哪些方面的何种认识具有怎样的统一性.用"技术基础主义"来统筹,或许能揭示一些重要的技术哲学派别之间的共同理论联系,为技术哲学研究者提供包容性更强的思考"平台",搭建进一步深入探索技术的"阶梯".

    技术基础主义技术观技术与社会《技术基础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