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之风险预防原则的困境与出路——兼论"实质等同原则"的价值回归

    高建勋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转基因产品对环境和人体的风险,风险预防原则得以成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活动的指导原则,但该原则一开始便受到"实质等同原则"的挑战,且其自身存在概念不统一、实质内涵不明、法律地位模糊等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风险预防原则"和"风险预防方法"以及"风险预防措施"之间存在抽象和具体、一般和特殊、目的 和手段的关系;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中的个案原则、逐步性原则、全程控制原则、适度控制原则等,本质上属于"风险预防方法"和"风险预防措施","实质等同原则"本质上属于风险评估方法,是风险预防原则的逻辑起点,也是"风险预防方法"和"风险预防措施"的适用依据,因而可纳入风险预防原则的规则体系,从而实现两者的兼容.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预防原则实质等同原则

    人工智能时代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价值审视和伦理思考

    李翌萱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老年人社会参与意愿、能力和渠道的促进,是实现积极老龄化从战略到行动的关键.人工智能技术大大拓展了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和社会参与潜能,然而其不确定性特征又引发老年人参与智能社会的情感焦虑、能力危机和边缘化风险.为避免走入资本逻辑宰制下"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应从"老年人-人工智能-社会"三元互动关系的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适老性伦理策略,在技术设计情景中强调伦理先行,在技术使用情境中注重伦理调适,以确认和提高人工智能时代老年人的地位和价值.

    人工智能老年人社会参与价值审视伦理思考

    从认知视角分析虚拟现实中的道德责任归属

    徐嘉玮黄子瑶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现实世界,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世界中,任何事件的过程本质上都是彻底的计算过程.因此,在其中的认知活动通常比现实世界中的更具延展性,这使得诸如道德责任归属等伦理问题之于虚拟世界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虚拟世界中的行动决策可能由来自用户、虚拟世界或现实世界的认知资源单独或共同参与作出,而不同类型认知资源及其参与程度差异会影响决策活动控制中心之所在.根据控制中心所在位置及其原因的不同,虚拟世界中的行动及其后果的道德责任可以合理地归属于用户、虚拟世界或虚拟世界创造者.

    虚拟现实道德责任归属自由行动延展认知控制中心

    俄(苏)与西方科学哲学比较研究的基础和路径

    孙玉忠邹恒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科学哲学并不是科学哲学唯一的形式,20世纪俄(苏)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发掘、阐释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贡献,并通过比较来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理论优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西方与俄(苏)两种相对"异质"的科学哲学进行比较,前提是科学的自在本性与科学哲学的超越性和观念性.科学的自在本性保证了科学哲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科学哲学的超越性是可比较的基础,观念性是差异的根源.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通过三种路径进行,发生学路径凸显两者在历史语境、研究导向上的差异与一致,结构学路径显现出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的分歧与共性,过程学路径从历史角度展示他们各自发展道路的个性与趋同.

    科学哲学比较研究基础路径

    科学文化与后发追赶国家的科学体制化——基于日本的案例

    武晨箫李正风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是成功的科学后发追赶国家.从科学文化启蒙与科学建制化伴生共变的关系出发,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进行历史考察发现,拥有共同价值选择的政治家与启蒙思想家协同推进了科学教育体制化和科学文化建设,是日本科学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文化前提.

    科学体制化科学文化明治维新政治家启蒙思想家

    熊十力体用论及对科学知识的安顿——以《新唯识论》为中心

    刘元青崔发展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空宗遮诠法的影响下,熊先生会通《大易》生生之德,为谈"体"立一基本准则,此即"无为而无不为者是谓体"."无为"以"易无思,无为也"而言,"无不为"以生化流行言.《新论》谈"用"有两层涵义,一为生化流行或翕辟妙用,一为物质世界.他施设物质世界之目的 乃是使科学知识有"安足处所".为了使西方科学知识在儒学体系内获得积极性的存在,在《明宗》篇,熊先生又以"二智圆融"阐释了量智之于性智的必要性.

    熊十力体用不二知识安足处所性智与量智

    张益唐:寻找孪生素数的传奇人生

    沈楠徐飞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被公认为当代最富传奇色彩的数学家之一.张益唐出生于中国上海,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普渡大学求学,1991年在美国博士毕业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一度脱离了主流学术界,甚至依靠打零工度日.他在艰苦的环境下独立研究,花了若干年时间努力钻研解析数论中的著名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2012年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被公布后,张益唐一夜成名,获得了诸多学术奖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考察这样一位经历丰富、特立独行的数学家,有助于揭示体制、社会与科学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张益唐孪生素数猜想学术体制

    "数字人文视阈下历史文化、文献遗产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束锡红袁敏
    后插1,15页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年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