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倾向的形而上学

    张孟雯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倾向"在当代哲学讨论中,特别是形而上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倾向的形而上学有必要得到严肃对待.不过,倾向的形而上学问题一直富于争议,本文尝试用关于倾向、性质以及倾向性质的三个问题,展示倾向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基本图景:倾向与非倾向是对世界的真实区分吗?这种区分是针对性质的吗?倾向性质是实在的吗?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示了形而上学领域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之争.其中,作为一种彻底的和统一的反休谟主义进路,倾向本质主义对以上三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回答;而且,从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两方面的理由来看,倾向的本质主义进路是最值得辩护的.

    休谟主义自然律反事实条件句因果性

    康吉莱姆与福柯对医学个体性的哲学阐释

    袁曦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调个体化诊疗是医学的一项古老原则.古希腊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医学理论很重视个体差异,包括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和身体与外界大环境相互作用的独特性.现代医学也重视个体,不仅将其作为医学发展的重大目标,更视其为人性化诊疗的标志.事实上,现代个体化医学产生的根源和目的已不同于古代.如何理解这种差异?个体化医学到底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康吉莱姆从生物哲学的角度,依据正常和标准、异常和疾病、痊愈和健康等概念来说明医学个体性的内涵.福柯则从生物医学的认识论以及医学社会化的角度,阐述了现代个体化医学在生命政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两位哲学家相关理论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个体性是现代医学的本质属性之一,但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并不必然导向人类福利,要辨证看待它的双重效应.

    个体化医学医学社会化生命政治

    模态经验论的两难困境——以罗卡洛斯的相似性理论为例

    冯书怡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我们如何获得关于可能性的知识?"这个问题,模态知识论领域一向有理性论和经验论的二分.模态理性论者认为可能性知识来自于先天设想;模态经验论者认为可能性知识来自于后天经验.理性论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学界发现理性论面临两难困境:要么遭遇反例;要么解释范围过窄.理性论的两难引发了模态知识论领域的经验论转向.经验论路径下最受瞩目的理论是罗卡洛斯的相似性理论.然而,以相似性理论为例,本文将指出,经验论面临和理性论类似的两难困境.进一步,本文将论证,经验论的困境更糟糕:它比理性论的解释范围更窄.最后,本文将阐述经验论和理性论解释范围有如此差别的根源,并展望一种融合理性论和经验论的新模态认知理论.

    模态理性论模态经验论可设想性理论相似性理论两难困境

    基于限制版第五基本定律的抽象主义集合论

    薄谋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劳斯使用大小限制观念改造弗雷格的第五基本定律,由此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限制第五基本定律的策略.我们的目的在于比较三种限制第五基本定律的策略,并对比基于限制版第五基本定律的两种集合论.我们的贡献在于:首先,我们找到了伯吉斯放弃达米特的不定可扩充性而坚持布劳斯路线的原因;其次,我们也找到了夏皮罗放弃复数逻辑重述集合论公理的原因;最后,我们察觉到夏皮罗改造伯奈斯—布劳斯集合论的关键要素.

    不定可扩充性复数逻辑反射原则

    新兴技术认同融合中的渗透现象及其实证研究

    范毅强鲁世林李侠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它与社会、技术主体的互动关系引起了学界的深度反思.对技术主体认同融合的过程研究,有利于在新兴技术社会融合中防范道德风险.介于认知渗透在认同融合中的核心作用,本文以技术为视角,以聚合型认同融合为切入点,在技术及其对应的刻板印象中,基于内隐联系测试方法,将认同融合与渗透现象相结合,探究技术主体在内群、群际影响下,认同融合的变化和渗透过程.认为认同融合可分为三种类型:整合型认同融合、凝聚型认同融合和聚合型认同融合.

    新兴技术认同融合个人认同社会认同

    兰斯-蒂林效应发现历史的再回顾

    朱慧涓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斯-蒂林效应是广义相对论中转动质量的惯性拖拽效应,它的提出者是维也纳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蒂林以及维也纳大学数学家兰斯.此效应的发现是人们长期思考旋转运动的惯性问题的结果,此类思考的早期代表研究是牛顿的水桶实验.马赫批判牛顿的绝对空间,重新阐述了惯性效应.爱因斯坦在惯性问题上受到马赫的影响,他提出广义相对论,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蒂林在爱因斯坦以及兰斯的帮助下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正式提出兰斯-蒂林效应.重新回顾此效应的发现历史,可以看到,此效应的命名并不能反映出其发现者的真实贡献.实际上,爱因斯坦的贡献最大,蒂林次之,兰斯再次之.而蒂林作为维也纳大学相对论研究的中心人物,他在多数人还未充分理解广义相对论的深刻理论内涵之时,就以转动质量的效应问题展开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三大经典实验检验之外的又一种检验依据,他的工作值得重新评价.

    兰斯-蒂林效应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汉斯·蒂林维也纳大学

    聂荣臻发展航空工业的主张及其影响(1956-1965)

    荣正通姜玉平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951年到1965年,聂荣臻长期担任中国科技事业的领导人和航空工业的管理者,在"飞机与导弹之争""尖端与常规之争""部院合并""厂所合并"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很多影响航空工业发展的主张.聂荣臻主张优先发展导弹,在一段时间内对飞机只重视引进和仿制.随着中国导弹工业逐步走上自行研制道路,聂荣臻开始积极推动航空科研机构的整合和建设,鼓励航空科研人员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并且旗帜鲜明地反对"部院合并"与"厂所合并",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正面影响.

    聂荣臻航空工业飞机导弹创新

    西方火器技术冲击下的明清科技与社会转型

    冯震宇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西方火器技术在明清时期的冲击及其回应,从一个剖面考察了中国的科技与社会转型这一近代化过程.火器技术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它既是中西之间物质和技术差距与中国人对外国"船坚炮利"认识的直观表现,又是中国睁眼看世界进而兴起向西方学习热潮的起始点,更是中国科技和社会转型的重要促进因素.以火器技术的引进和仿制为开端,科技转型得以展开,技术(或工艺)与科学分离的状态逐渐演变为科学、技术、工业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状态.在社会转型方面,翻译西方军事技术书籍、兴办军事工业,进而带动与之相关的近代科学、民族工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在这一历史变局中,火器技术作为一项能够完整反映和呈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绝佳案例应该被研究和重视.

    西方火器技术明清科技与社会转型

    沈括石油墨考述

    乔文艳林祥磊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中对石油和制作石油墨的记载,对"石油"一词的最早提出者进行了考证,否定了《太平广记》中记载石油的说法,确认沈括是最早提出者.其次,对沈括"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预言进行了分析,指出"此物"不是指石油而是指石油墨,那种认为沈括预言了现在石油的广泛利用的观点是错误的.沈括是在传统松烟墨工艺造成环境破坏和原材料短缺的基础上,认为石油墨将来会流行的.最后,考察了沈括的石油墨在中国传统制墨史上的地位,发现石油墨并未如沈括所预测"大行于世",而是在历史长期湮没无闻,直到中国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之后,才占据了制墨的主流.

    沈括梦溪笔谈石油墨松烟墨油烟墨

    湘军集团的科技实践活动及特点探微

    文力浩杨爱华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军集团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股具有鲜明时代和思想特色的人才群体,在内忧外患之际较早将经世思想转化为科技实践,极大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事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考察湘军集团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文化背景、科技背景、社会背景、群体背景,从器物、知识、人才三个层面归纳湘军集团科技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从指导思想的求实与开放、发展动力的军事牵引、科技成果的自主可控、科技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四个视角总结湘军集团科技实践活动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于中国科技近代化的认识.

    湘军集团科技实践活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