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学院科学:谁决定了科学研究项目?——以"天河工程"争议为例

    甘晓王大明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回顾2018年底引发舆论争议的"天河工程"项目的 发展历程,发现一个有悖于常规认知的现象:最能左右项目推进的因素并不是来自科学家内部,而是来自以科技类媒体为代表的外部意见,即"专家失灵"和"媒体补位".本研究尝试以后学院科学为视角,分析认为科学共同体更加多元、知识生产更重应用导向、学院科学的"无私利性"消解是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参与科学研究的"大科学共同体"入手,重建后学院科学的"无私利性"规范.

    后学院科学科技媒体无私利性

    对诺思关于专利制度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观点的质疑

    陈资灿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诺思将专利制度作为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观点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创造出社会交易规模爆炸性增长、内生出大量创新机会、培育的大量企业家与专利制度的良好互动,英国的专利制度绩效将与法国、威尼斯等一样处于低效状态.因此,是工业革命与专利制度双向循环共同推动了发明或技术创新活动,但诺思却将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发明或技术创新成果片面地归功于专利制度,从而对工业革命之谜做出错误解释.

    专利制度激励机制工业革命市场启动条件内生的创新机会

    互联网的诞生背景与发展逻辑

    赵阵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因素和技术逻辑共同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发展,但是二者所起到的作用却不相同.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诞生于1969年美苏冷战时期,强烈的军事需求为其诞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诸如资金、人力等社会因素在互联网诞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技术逻辑.建设ARPANET的最初动因是为了共享计算机资源,通过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消除了中央控制节点,使信息可以通过无数节点以自由路由的方式传输;开放性理念推动了ARPANET发展,采用TCP/IP联网协议标准使计算及网络平等无限互联,所有这些为互联网的最终形成奠定了技术基础.

    互联网技术逻辑共享开放

    温诗铸与我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

    刘超冯立昇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诗铸院士三次"创业",励精图治,从机械零件和摩擦、磨损、润滑研究起步,创建清华大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撰写《摩擦学原理》学术著作,带领团体开展了原创性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摩擦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温诗铸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文语境中"STS"术语缩写的使用与辨析

    杨正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STS作为术语缩写在中文领域中有着两种解释,一者指称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一者指称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这一术语缩写的混用一方面源自于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及科学技术研究两个研究领域的含混认知,另一方面源自于STS在术语指称时的不合理性.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一方面从学术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与哲学视阈方面梳理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及科学技术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提议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继续保留STS的术语简称,而对科学技术研究则采用S&Ts的术语简称,以期进一步避免中文语境中对于STS这一术语概念的混用.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研究概念辨析

    工程哲学与工程创新的前沿问题——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329场)会议综述

    马淑欣艾强
    126,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