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科学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科学史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

王扬宗

季刊

1000-0224

studyhns@263.net

010-57552523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自然科学史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和医学史领域唯一国家级的多学科综合性刊物。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的方向,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本刊发表科学史领域的综合性刊物研究、科技史理论和各学科史的论文,研究讨论、书评和学术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乙种》的综合研究

    邹大海夏庆卓
    12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有三种前所未知的数学著作,《算书乙种》是其中之一.本文首次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体例与编纂特点、知识类型与数学方法,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并修正了以前学术界的若干不当认识.此书为撮编之作,结构上有一定层次,体现出编排的意图但考虑不周.作为实用算法式数学文献,此书不属于从"九数"发展至《九章算术》的经典系统,但它的内容仍为刘徽关于《九章算术》源于其先秦祖本的记载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同时,此书也为研究秦国和秦代社会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原始文献.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算书乙种》《九章算术》中国数学史计量制度秦汉史

    中国古代对行星盈缩历起点黄经及其进动值的测算

    唐泉
    14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在《大衍历》中,首次用行星变差来刻画行星盈缩历起点每年相对于冬至点的进动,此后的历法或者沿袭《大衍历》的做法直接给出行星变差,或者将行星变差隐含在相关算法中.本文全面考察了《大衍历》类历法中的行星变差常数及其含义,对于未直接给出行星变差的历法,则根据历法中的相关术文,重新构建了这些历法中行星盈缩历起点平均每年进动数值的表达式,并总结了行星盈缩历起点的进动规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行星盈缩历起点并非行星近日点,但是由于外行星盈缩历起点黄经与其近日点黄经相差较小,因此可以将外行星盈缩历起点视为近日点.与此相应,行星变差或盈缩历起点进动并非行星近日点进动,由于各部历法中的行星变差或盈缩历起点进动值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因此历法家很有可能已经具备了通过实测确定行星盈缩历起点的能力,而行星变差或盈缩历起点进动值应该是历法家确定行星盈缩历起点之后,配合上元积年而调整出来的数值.

    行星变差盈缩历进动大衍历纪元历

    北宋崇宁恒星观测新探

    杨伯顺褚龙飞
    17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北宋崇宁时期的恒星观测问题,以前学界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分析一批新的古代恒星数据,发现崇宁年间其实进行过一次与皇祐时期规模相似的大型恒星观测活动.在剔除这批数据中人为构造的成分之后,计算其观测精度与年代,发现崇宁恒星数据的观测精度明显优于皇祐星表,是目前所见北宋恒星观测的最高水平.本文认为北宋时期是天文观测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的天文观测者重视浑仪细节,追求观测数据精密性,展现了与汉唐时期天文学不同的特质.崇宁观测是这一全新趋势的最终成就.

    崇宁恒星观测星表浑仪

    "阴阳"与"四行"交汇:一项关于明清之际风的知识史的研究

    刘洪君
    18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有不少关于风的自然知识,士人常以阴、阳气术语来阐释风的形成.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带来了西方的"四元行说".从"阳迫阴成风"到"燥热气成风",部分士人在西学影响下对风的阐释与传统之间出现一定的裂痕.士人对风原理的讨论具有进步意义,并尽可能远离了神秘主义的占风术.但不论是"阴阳"还是"四行",都属于前近代知识范式.相比于同时期法国科学先驱笛卡尔对风的研究,中国士人的风知识大部分仍根植于旧有学说和汲取传入之西学,并没有显示太多以新方法获取新知识的兴趣.

    明清之际知识史中西科学交流

    邓稼先留美考论

    李芳薇周程
    20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的邓稼先诞辰100周年.尽管邓稼先的影响和贡献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学界对其留学美国时期的研究尚不充分.根据普渡大学新近公开的一批档案,结合相关著述与历史文献,本文对邓稼先自费赴美的相关细节,以及读博期间的修习科目、师承关系、学术研究及社会活动等进行挖掘和梳理,并对以往论述中遗漏和舛误之处进行补充修订,以期加深人们对他的理解.

    邓稼先普渡大学留学生美国

    检疫转向细菌战:二战时期关东军应对马疫的历程

    赵士见
    22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在日本和伪满机构协助下,初步建立起军马检疫体制,并取得良好效果.关东军还深入调查和研究各类马疫,从中选定炭疽、鼻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1936年后,关东军转向细菌武器研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加快细菌武器研制步伐,开展人体实验和野外毒性试验,还在浙赣战场实行细菌武器攻击,长久贻害当地民众和生态.日本战败前夕,关东军违反国际公约,量产马疫细菌武器,设立军团兽疫部队,为实施大规模细菌战做准备,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关东军军马检疫防疫细菌战

    亚里士多德《气象学》中的矿物成因理论

    严弼宸
    240-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里士多德在《气象学》中提出的散发物理论被视作西方矿物成因理论的重要源头.但对该理论的解释通常仅将散发物片面地理解为质料因,这与研究者往往将矿物与其他气象现象割裂,作为专门研究对象孤立看待不无关系.本文将矿石与金属重新置于亚氏气象学的整体结构中,从质料、效力和产生位置三方面解读矿石与金属的成因,分析二者在气象等级秩序中的位置.本文表明,《气象学》中矿石和金属的生成最终依赖于天界,但因二者处于远离天界的气象秩序末端,使天界的影响十分间接.由此阿格里科拉得以彻底颠覆亚氏矿物理论,使矿物成因从天界完全转移到大地自身.地下世界最终在16世纪从《气象学》中的月下气象秩序分离出去,成为独立自足的领域.

    亚里士多德《气象学》矿物成因散发物阿格里科拉

    "知识进展"与"近代化"模式下清代圆锥曲线研究的新进展——《此算与彼算:圆锥曲线在清代》评介

    王鑫义
    251-255页

    古农书整理与农业科技史研究新动向——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综述

    杨柳王思昊赵飞
    256-259页

    钱宝琮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钱永红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