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资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资源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李文华

月刊

1000-3037

zrzyxb@igsnrr.ac.cn

010-64889771

100101

北京9719信箱

自然资源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等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为任务,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积极开展有关学科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促进自然资源学科研究的繁荣,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报道范围:(1)自然资源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2)中国自然资源考察(数量、质量评价)、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经验及研究成果;(3)自然资源研究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其研究成果;(4)区域自然资源的管理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5)综述和简要报道国内外自然资源研究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6)自然资源研究中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7)其他对自然资源研究具指导意义的论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预测及启示——基于CGE模型的实证研究

    宋琼金贵
    41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资源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物质实体,如何从自然和人文系统理解并预测土地利用对于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基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建立综合反映产业发展与供需关系的土地利用CGE模型,开展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情景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下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经济与环境的权衡关系显著;(2)低挑战的SSP1和不均衡发展的SSP4两种路径下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发展趋势相较平稳,而区域竞争SSP3路径下土地利用结构存在明显突变,环境账户土地面积减少10.68%,加剧了生态安全风险;(3)中间的SSP2和化石燃料模式的SSP5路径下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大波动,但环境账户土地面积呈现小幅上升,是较为兼顾经济生态的土地利用发展模式.研究结果及分析思路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设计和高质量国土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土地利用预测CGE模型SAM表SSPs情景分析湖北省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东北典型黑土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

    冯琳雷国平
    426-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典型黑土区面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景观格局破碎以及农业与生态空间冲突等问题,科学制定具有指导性的黑土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框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明晰生态保护红线内涵,在考虑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与生态空间协调、自然与社会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提出"点—线—面"多层次空间要素的系统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思路,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与连通性识别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区域.结果表明:(1)在保障不划入优质耕地的前提下(阈值为10%),叠加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感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匹配区域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区域69646.00 km2,并提取生态源地34760.16 km2;(2)基于生态源地与构建的综合生态阻力面识别生态廊道10980.90 km与生态节点77个,其缓冲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区域共同构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76234.54 km2;(3)基于破碎度(0.20)和连通度(80)优化阈值,25.48%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亟需优化.研究结果提高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东北典型黑土区国土空间精准管控与生态系统可续性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且对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生态空间稀缺的中小尺度区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安全格局划定思路优化阈值东北典型黑土区

    中国中海拔地区冷凉型农业生态资源识别、开发与启示

    胡舒云陆玉麒胡国建
    446-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吃饱和吃好成为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通过明确冷凉地区概念及范围界定,采用K-means聚类对中国中海拔冷凉区内43500个10 km精度的格网要素进行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功能的空间识别和类型分区.结果显示:(1)中海拔冷凉区面积约263万km2,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28.47%,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9省域的山地高原地形区;(2)中海拔冷凉区可划分为以林为主山地湿冷区、以林为主高山温凉区、以农为主耕地旱凉区、以牧为主高原旱冷区、以牧为主高山高寒区五种农业发展类型;(3)农林牧优势发展区域栅格面积占比分别为9.97%、34.21%和55.82%,区县占比分别为27.34%、35.90%和36.76%.研究结果为探索特色农业布局与山区独特冷凉气候资源相结合提供科学依据,对新时期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冷凉经济冷凉气候山区特色农业农业类型分区粮食安全观

    双向投资能否改善资源错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马林燕潘子纯魏凤
    465-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双向投资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对于优化中国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省(市、自治区)历年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指数的基础上构建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SDM模型,分析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与双向投资协同发展分别对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商投资会加剧资本错配,但能改善劳动力错配,对外投资能同时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错配,双向投资协同发展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替换指标及样本后结果仍然稳健;(2)双向投资能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效应对资本与劳动力错配产生影响;(3)双向投资对东、中、西部地区以及资源配置不足和配置过度地区资本与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存在差异;(4)双向投资对劳动力错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高于直接效应.基于此,提出坚持吸引外资并鼓励企业"走出去"、制定差异化的双向投资发展策略、发挥双向投资对资源配置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的政策启示.

    外商投资对外投资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