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杂志
自然杂志

董远达

双月刊

0253-9608

ziranzazhi@163.com

021-66135618

200444

上海市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121信箱

自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介绍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最新成就和发展,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支持有创见的新思想与新学说,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以帮助读者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读者对象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中学教师及自然科学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固体中的缺陷:从位错到拓扑涡旋

    周鑫嘉马琳武振伟汪卫华...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体如何形变流动,是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所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谚语讲"上帝眼中,万物皆流",其本质讲明了固体材料并不完美,其中存在的缺陷主导了固体材料的长时间尺度流变行为。在最近的一项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将拓扑学理论与前沿模拟方法相结合,最终证实了玻璃中拓扑缺陷的存在及其对玻璃塑性的关键作用。相关工作在非晶物质科学领域内首次展示了经典本征振动模式几何是如何影响非晶材料塑性行为的。

    非晶态物质本征模式几何结构塑性形变拓扑缺陷

    最小、最轻、最快的微型机器人来了

    吴玉
    87,129页

    "端粒到端粒"人类参考基因组:精准医学时代的新起点

    康禹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DNA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基因组学研究迈进"端粒到端粒(T2T)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标志是实现每一个人类染色体分子——从端粒到端粒——高质量、高完整度的连续线性组装,成为精准医学质量控制的金标准,从而准确和稳定地识别个体变异信息。越来越多个体基因组的完整组装为我们揭示远高于预期的人类基因组差异,也为各人群采用自己的近缘参考基因组进行变异分析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近缘参考基因组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定位个体的基因变异,而准确的变异数据是精准医学中变异与表型关联研究的关键数据基础。这种以人群为单位的基因组分析和研究新范式,必将显著影响国际和国内未来精准医学发展的格局。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技术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拼接参考基因组精准医学医学基因组大数据基因组诊断和治疗

    全球首例活体人类移植猪肾脏手术完成

    吴玉
    94,104页

    细菌转录翻译偶联机制研究

    张晶王程远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传递过程。转录过程是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过程是核糖体利用信使RNA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菌和古菌没有细胞核膜的分隔,其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在相同时间、相同位置上进行。其中,RNA聚合酶与核糖体相互协同,同步完成转录和翻译的现象被称为转录翻译偶联。转录翻译偶联是细菌和古菌的一种重要基因调控机制,能同时有效地调控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是细菌适应复杂环境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数十年来,大量的研究逐步揭示了细菌转录翻译偶联机制在细菌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一系列参与转录翻译偶联过程的调控因子也被鉴定发现。近期,基于不同偶联状态的转录翻译偶联复合体结构的突破性研究,首次系统地展示了在不同信使RNA间距下,转录翻译偶联过程的动态变化,为后续研究转录翻译偶联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转录调控转录翻译偶联RNA聚合酶核糖体

    辅酶类核开关的种类、结构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许笑晨任艾明
    10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开关是一类保守的RNA元件,可以通过特异性识别小分子配体来开启或关闭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生命活动。目前已鉴定出近60种核开关,它们分别识别不同的代谢物或小分子配体。随着这些核开关的发现,它们的序列特征、高级结构以及调控机制逐渐成为核开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截至目前,大部分核开关的三维结构已经被解析,相关研究不仅阐明了这些核开关对配体的特异性识别方式,还从分子层面阐释了其对下游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为开发核开关相关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文章综述了目前已鉴定的核开关的种类和主要功能,详细探讨了辅酶类核开关的三维空间结构和配体识别机制,并展望了核开关的研究前景及潜在应用。

    非编码RNA核开关辅酶三维结构小分子药物

    植物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保守性和特异性

    郭婧何新建
    11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及其所包绕的组蛋白形成的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染色质的形成一方面有助于将基因组DNA组装到细胞核中,另一方面也对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染色质重塑因子能够利用水解ATP产生的能量调控染色质上核小体的组装、移除、滑动及组蛋白变体的置换等,从而调控基因转录和其他多种生物学过程。真核生物中的染色质重塑因子主要包括SWI/SNF、ISWI、CHD和INO80四类,这些染色质重塑因子往往以多亚基复合体的形式存在。最近的研究工作系统鉴定了植物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亚基组成和功能,揭示了植物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相对于酵母及动物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保守性和特异性。对于这些复合体调控基因转录分子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这些发现为深入研究染色质重塑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染色质重塑复合体转录调控植物发育

    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雁南王晓张贺桥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是从酵母到人所有真核生物中都保守的依赖于锌离子的组蛋白修饰酶。酿酒酵母Rpd3S和裂殖酵母来源同系物Clr6S包含多个亚基,可以被甲基化修饰的组蛋白H3第36位赖氨酸招募到相关核小体位点,随后对组蛋白H3和H4上的乙酰化修饰位点进行去除,以防止隐匿转录的发生。文章总结了近期关于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结构生物学及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对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识别核小体底物并对其乙酰化位点进行特异性去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讨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Clr6SRpd3S核小体冷冻电镜

    科学家首次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脑组织

    吴玉
    138页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菌致病中的作用

    周涛姚玉峰王丹霓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可以改变蛋白质稳定性与活性,是调控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PTM在细菌的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如物质代谢、信号转导和细菌致病过程等。文章综述了细菌中主要的PTM种类及功能、细菌毒力和适应力的PTM调控机制、细菌效应蛋白如何通过PTM调控宿主蛋白,以及PTM检测技术的新进展。PTM的研究对了解细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开发特异性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细菌毒力效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