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关永源

双月刊

1672-3554

XBmed@mail.sysu.edu.cn

020-87331643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医学综合类核心刊物,刊登南方一流医科学府的先进科研和临床成果,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近60位各专科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委班子严把学术质量关,从而使本刊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为国内外众多检索刊物与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居全国所有期刊的前300位。本刊ISSN1000-257X,CN44-1575/R,可在全国各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6-141,全年订价: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GF与TrkA受体在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研究进展

    何萍潮敏
    33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其在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以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广泛研究.它分布于机体的各处,根据所结合受体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TrkA)是其高亲和力受体,诸多研究表明NGF在与其结合后,根据其下游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不同作用.NGF与其结合后还对体内发生的其他信号转导通路有交叉影响作用.本文从不同的疾病症状对NGF与TrkA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从而探讨NGF/TrkA信号通路在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受体低亲和力神经营养因子p75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索利那新治疗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分析

    何萍张晔张殷孙起航...
    337-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索利那新改善儿童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67例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过至少2周行为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52例予索利那新(每天5 mg)口服(服药组),并根据患儿是否伴有尿失禁症状分为干性组(27例)与湿性组(25例),剩余15例拒绝服药的患儿继续维持行为治疗(观察组).自服药开始随访3个月,分别收集每名患儿服药前、服药2周、服药4周、服药8周、服药12周连续3 d排尿日记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并记录病程中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7例患儿均完成随访,其中44例患儿治愈(观察组3人治愈,12人未治愈;服药组41人治愈,11人未治愈),4例出现不良反应.①服药组较观察组随访末期OABSS评分显著降低(Z=4.524,P<0.001);观察组与服药组的治愈率分别20%、78.8%,存在显著差异(χ2=15.367,P<0.001);②随随访时间延长,服药组患儿平均每次排尿量增加(F=9.707,P<0.001)、日平均排尿次数降低(F=3.837,P=0.009)、尿急评分(χ2=482.835,P<0.001)下降;③干性组与湿性组随访3个月治愈率分别为81.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629).[结论]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口服索利那新(每日5 mg)可显著减少日平均排尿次数,增加平均每次排尿量,缓解尿急症状,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对于治愈湿性患儿尿失禁症状疗效不显著.

    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尿急儿童索利那新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代玉婷石镜明
    34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性痴呆症中最常见的形式,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是引起AD发病的重要原因,然而其引发AD的病理机制同样存在多种争议.最近研究显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EM2)在AD病理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不仅可以作为Aβ内化的重要受体,还可能成为生物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阐明TREM2的结构和功能,将为AD的防治提供重要的思路.本文将从TREM2的结构、TREM2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TREM2在AD中的病理学作用以及靶向TREM2治疗AD的现状进行系统性综述,这些总结将为AD的基础研究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髓系细胞触发受体小胶质细胞β淀粉样蛋白细胞受体

    小檗碱保护糖尿病肾病肾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曲柄衡童晓鹏
    35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小檗碱(BBR)是一种天然的异喹啉生物碱.近年来研究发现,BBR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可以有效改善DKD的肾脏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改善糖脂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肾脏纤维化、调控DNA甲基化、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代谢及清除功能.本文系统性综述了BBR治疗DKD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为未来BBR的临床应用及DKD的治疗提供参考.

    小檗碱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改善作用机制系统综述

    腔镜在乳腺癌外科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余煜姚燕丹
    36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及医学科技的发展,患者对乳房美容要求相应提高.在保证安全性及可行性的前提下,腔镜小切口的优势被用于治疗乳腺疾病.在世界各地学者的大力推动下,腔镜治疗乳腺癌由理念变为现实.本文将简要地阐述腔镜治疗乳腺癌的发展史,介绍由专家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适应症,并在传统乳腺癌手术的基础上演化出腔镜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同时讨论腔镜治疗乳腺癌的争议及展望.

    腔镜乳腺癌外科治疗微创研究进展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修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余婷刘海军
    370-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一种由O-键连接的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胞内蛋白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形成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脑内普遍存在,其与转录、翻译和蛋白稳态等关系密切.O-GlcNAc糖基化修饰参与多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现就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神经退行性变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转移酶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糖基化修饰

    超声心动图第一期相射血分数早期评估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叶青苏中振
    37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一期相射血分数(EF1)是指从左室舒张末期至主动脉血流速度达到峰值的左室容积变化百分比,本文综述了EF1在早期检测主动脉瓣狭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患者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即EF1作为一个反映早期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新指标,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能.

    第一期相射血分数射血分数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斑点追踪技术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MZB1的表达及其对局部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影响

    闫妍许兆丰黄嫣然
    383-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局部免疫球蛋白高表达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重要病理特征,本研究主要探讨亚洲CRSwNP中边缘区 B 和 B-1(MZB1)与局部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lu-minex、免疫组化染色对40例CRSwNP患者的鼻息肉组织和6名健康对照者的下鼻甲分别进行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型CRSwNP中MZB1(P<0.01)和HSP90B1(P<0.0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ZB1蛋白表达在2型CRSwNP中表达显著增加.此外,MZB1与鼻息肉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E(IgE)的表达呈线性相关(P<0.01,r=0.52).MZB1与2型CRSwNP鼻息肉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5(IL-5)(P<0.05,r=0.4)、白细胞介素-13,(IL-13)(P<0.05,r=0.44)的表达也呈线性相关.MZB1与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数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r=0.72).[结论]与对照组相比,MZB1在亚洲CRSwNP中表达显著增加,尤其是2型CRSwNP,并且与鼻息肉组织中IgE的高表达和CRSwNP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免疫球蛋白边缘区B和B-1基因IgE

    甲状腺功能亢进激活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诱导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

    袁勋班莉田松麟朱秋连...
    393-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甲亢激活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诱导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甲状腺激素(T4 0.1 mg/kg/day;腹腔注射)连续给药30 d构建甲亢诱导心室重构大鼠体内模型.利用β-catenin抑制剂MS-AB(14 mg/kg)同时给药30 d,通过Western-blot检测心肌肥厚主要标志物ANP以及β-catenin、FoxO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FoxO1的核内外表达及分布情况.利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使用甲状腺激素(T3 20 nmol/L)处理心肌细胞24 h构建体外甲亢诱导心肌细胞肥厚模型,利用β-cateninsiRNA(30 nmol/L)转染心肌细胞敲低β-catenin,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抑制β-catenin对甲亢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厚的影响.[结果]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后β-catenin入核增多并于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结合发挥转录调控作用.β-catenin在甲亢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模型心肌细胞核内表达显著增加,而其经典下游转录因子TCF7l2表达无显著差异.我们的结果显示,MSAB抑制β-catenin明显改善甲亢诱导的大鼠心室重构.进一步研究表明甲亢诱导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表达明显增强,抑制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改善甲亢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结论]甲亢性心肌肥厚心肌细胞β-catenin/FoxO1活化,抑制β-catenin/FoxO1改善甲状腺激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肥厚β-连环素叉头盒O1蛋白心肌细胞肥大MSAB甲状腺激素

    T1灰阶反转图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结构性病变的价值

    李禧萌李文娟张珂刘超然...
    412-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 T1 灰阶反转(rT1)图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骶髂关节结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 1 周内行骶髂关节MRI 及 CT 检查并符合 ax-SpA 诊断标准的患者52例,共计104 个骶髂关节.两名放射科医师基于常规T1WI、rT1、T1WI+rT1三组图像,分别评估ax-SpA骶髂关节结构病变:骨侵蚀、骨质硬化、关节间隙改变,在斜冠状位图像上将骶髂关节分为前、中、后 3 部分,每部分分骶面、髂面,共6个区域,并按拟定评分规则对上述 3 种结构性病变进行评分,其中1名医师间隔1月后再次进行评分.由第3名肌骨影像专科医师同样使用上述方法评估CT图像作为参考标准.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医师间及医师内分别评估各病变评分一致性;采用Friedman M检验比较三组图像对各病变评分与 CT评分的差异;以 CT为参考标准,采用诊断性试验分析计算三组图像诊断骨侵蚀、骨质硬化及关节间隙改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并采用McNemar 检验比较rT1、T1WI+rT1与T1WI的差异.[结果]三组图像评分各类结构病变医师间、医师内一致性好,其中以T1WI+rT1 的一致性最优,评估各类病变ICC≥0.856 95%CI(0.794,0.900),优于rT1 及T1WI[rT1:ICC≥0.819 95%CI(0.745,0.874),T1WI:ICC≥0.754 95%CI(0.656,0.827)];T1WI+rT1对各病变的评分结果与CT评分结果相当,rT1对骨侵蚀、关节间隙改变评分与CT相当(P>0.05).相较T1WI,T1WI+rT1诊断各病变均有更高的准确率及灵敏度(准确率骨侵蚀:90.3%vs 76.9%;灵敏度骨侵蚀:91.6%vs 76.1%;准确率骨质硬化:89.4%vs 80.8%;灵敏度骨质硬化:84.6%vs 73.9%;准确率关节间隙改变:86.5%vs 73.1%;灵敏度关节间隙改变:84.9%vs 60.4%;P<0.05);rT1提高了对骨侵蚀、关节间隙改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准确率骨侵蚀:87.5%vs 76.9%;灵敏度骨侵蚀:88.7%vs 76.1%;准确率关节间隙改变:85.6%vs 73.1%;灵敏度关节间隙改变:83.0%vs 60.4%;P<0.05).[结论]rT1能提高ax-SpA骶髂关节结构性病变的诊断效能,T1WI+rT1效能更优.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炎结构性病变磁共振成像灰阶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