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关永源

双月刊

1672-3554

XBmed@mail.sysu.edu.cn

020-87331643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医学综合类核心刊物,刊登南方一流医科学府的先进科研和临床成果,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近60位各专科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委班子严把学术质量关,从而使本刊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为国内外众多检索刊物与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居全国所有期刊的前300位。本刊ISSN1000-257X,CN44-1575/R,可在全国各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6-141,全年订价: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学与艺术的对话

    姚志彬
    673-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与艺术的根源在于对生命的维护与表达,医学关注疾病与健康,艺术则表现生命的情感.历史上的医学实践与艺术交织,如古希腊医学家通过艺术理解解剖学,达·芬奇则是医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他们的跨学科思维为医学创新提供了重要灵感,如诺贝尔奖得主在研究中受艺术启发,推动了科学突破.艺术治疗逐渐融入现代医学,通过音乐和绘画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问题.医学不应仅限于技术和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医者的人文素养、情感理解和团队协作能力,真正做到"医者父母心"的理想.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具备艺术素养的医生,他们不仅能够治疗疾病,也能为患者带来温暖和关怀,实现医学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从而融洽医患关系和提高医疗质量.

    医学艺术医学人文建设医患关系医疗质量

    雌激素和Candidalysin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的研究进展

    夏婷婷黄怀球
    67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主要由白念珠菌(CA)引起.增加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如怀孕、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和激素替代疗法等增加VVC易感性.雌激素可通过调控CA菌丝生长、宿主固有免疫细胞和阴道上皮细胞的免疫功能等多种方式影响VVC进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Candidalysin(CL)是一种对黏膜感染至关重要的真菌肽毒素,在CA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CL由ECE1基因编码,雌激素调控ECE1表达.本文就雌激素和CL与 VVC之间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明确雌激素和CL在VV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白念珠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雌激素Candidalysin炎症

    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蒋梅邓栩邱子雄崔晓军...
    683-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AICD)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动物神经发生、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CD转基因小鼠来源的体外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NPCs)、胚胎大脑皮质、成年海马齿状回(DG)中增殖和分化的细胞数目;水迷宫实验检测老年AICD转基因小鼠对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ICD转基因模型体外NPCs、胚胎皮质、海马DG区域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即AICD抑制不同时期AD模型小鼠的神经发生.水迷宫结果显示AICD增加AD模型小鼠逃逸潜伏期,减少其跨越平台次数,并减少DG区域神经元数目(P<0.05).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ICD参与调节AD发病进程中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的靶点有1 723个,关键靶点有TP53、CTNNB1、Akt1、EGFR、SRC、EP300、HDAC1、STAT3、HSP90AA1和MAPK1;另外,KEGG通路注释分析发现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在AICD调节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起关键作用.[结论]表明AICD可以抑制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发生进而损害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PI3K-Akt和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AICD在AD发病进程中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内结构域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发生学习记忆网络药理学

    伊伐布雷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导的小鼠痛觉过敏

    肖力王晓娥黄文起崔宇...
    694-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HCN)离子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对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 2 μg/(kg·min)1 h建立痛觉过敏模型.在瑞芬太尼输注前30 min皮下注射伊伐布雷定(5 mg/kg),观察对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作用.40只小鼠被平均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saline)、瑞芬太尼组(remifentanil)、瑞芬太尼+溶剂组(remifentanil+vehicle)、瑞芬太尼+伊伐布雷定组(remifentanil+ivabradine).其中,每组取6只小鼠用于观察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输注前1 d(baseline),输注后1 d、3 d和5 d机械和热痛阈值.每组取4只小鼠,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输注后1 d脊髓背角c-Fos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瑞芬太尼输注后1 d和3 d机械痛和热痛阈值显著降低(P<0.001),同时瑞芬太尼输注后1 d脊髓背角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01).与溶剂组相比,皮下注射伊伐布雷定有效抑制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P<0.001),并且抑制瑞芬太尼输注后1 d脊髓背角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增加(P<0.001).[结论]伊伐布雷定可能通过抑制外周伤害性初级感觉神经元到脊髓的兴奋性传入,有效抑制瑞芬太尼诱导的小鼠痛觉过敏.

    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伊伐布雷定小鼠c-Fos环核苷酸门控

    吗啡诱导大鼠镇痛耐受和脊髓GIRK1-2表达减少

    杨翘睿王晓娥崔宇肖力...
    701-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GIRK)亚单位GIRK1和GIRK2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15 μg/d)建立吗啡耐受模型.在每天吗啡注射前30 min,鞘内注射蛋白激酶C-ε(PKCε)选择性抑制剂εV1-2(10 μg),观察对吗啡耐受以及脊髓背角GIRK1和GIRK2表达的影响.24只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四组:生理盐水组(saline)、吗啡组(morphine)、吗啡+生理盐水组(morphine+saline)和吗啡+εV1-2组(morphine+εV1-2).所有大鼠在1 d、3 d、5 d和7 d,药物注射前和吗啡注射后30 min后检测热痛阈值,在第7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免疫荧光检测脊髓背角GIRK1和GIRK2的表达.[结果]荧光双染显示,GIRK1和GIRK2主要分布于大鼠脊髓背角I-Ⅱ板层,且与μ阿片受体(MOR)共染.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导致吗啡镇痛效应显著下降(P<0.001),同时导致脊髓背角GIRK1(22.45±10.58 vs.62.83±20.80,P<0.001)和GIRK2(23.67±8.78 vs.50.17±11.05,P=0.001)表达显著降低.荧光双染显示,PKCε与GIRK1和GIRK2在脊髓背角共染.鞘内注射εV1-2可以有效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P<0.001),且抑制吗啡诱导的GIRK1(54.50±10.37 vs.19.33±9.48,P<0.001)和GIRK2(39.83±6.24 vs.15.83±9.58,P=0.001)表达降低.[结论]脊髓背角GIRK1和GIRK2下调与吗啡耐受密切相关,PKCε是吗啡诱导GIRK1和GIRK2下调的重要原因.

    吗啡耐受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1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2蛋白激酶C-ε

    焦孔素D介导的滑膜血管内皮细胞焦亡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破坏

    吴滔张学培卢烨邹耀威...
    709-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焦孔素D(GSDMD)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血管内皮细胞(VE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介导的细胞焦亡对VEC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2例RA及对照组18例非炎性关节病(Orth.A)患者膝关节滑膜,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活性GSDMD-NT段蛋白水平并分组比较RA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免疫荧光双染检测RA滑膜GSDMD的细胞定位.体外RA滑液干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模拟炎症环境,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及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siRNA转染敲减GSDMD,检测HUVEC细胞焦亡、分泌细胞因子、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结果]RA滑膜组织表达GSDMD-NT显著升高,GSDMD-NT高表达组RA患者关节破坏更严重,滑膜微血管计数更高;RA滑膜VEC表达GSDMD;RA滑液可诱导HUVEC发生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多,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增强;下调GSDMD表达可逆转上述效应.[结论]GSDMD介导的少部分滑膜VEC焦亡可能通过分泌VEGF诱导其余VEC增殖、迁移以及血管新生参与RA关节破坏进程,可能是抑制RA关节破坏的新靶点.

    细胞焦亡类风湿关节炎焦孔素D血管内皮细胞关节破坏

    中国南部地区医护人员对生育力保存的认知

    郑海霞刘慧蓉李宇彬
    719-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南部地区医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生育力保存(FP)的认知情况及其科普需求.[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22年11月1日至2024年4月1日期间,对本院及来我院进修且来自华南和西南地区医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共收集398份问卷.排除无效问卷14份,最终有效问卷为384份.调查内容包括地区、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教育背景、FP 认知及科普需求等,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护人员对FP认知程度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包括384名医护人员,其中医师256名,护士128名.98.96%的研究对象认为FP对家庭和社会人口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FP方式中,卵子冷冻的知晓率最高,医师和护士的知晓率分别为98.44%和99.22%.同行交流是医护人员获取FP知识的主要途径,医师和护士通过同行交流获取FP知识的比例分别为92.97%和89.06%.单因素分析表明,学历、科室、工作所在地与FP认知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职业和科室是关键影响因素(P<0.05).[结论]近年来随着FP的推广,医护人员对FP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明显不足,本调查中医护人员的FP知晓率虽较既往研究提高,但仍仅有78.13%,特别是卵巢组织冷冻技术的知晓率较低,医师和护士对该技术的知晓率分别为69.53%和53.13%.因此,应针对不同医护群体采用合适的科普方式和方向,以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FP的认知程度,从而服务广大有需求的患者.

    生育力保存认知问卷科普医护人员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知信行"调查及分析

    罗宇燕肖云妃郑子林李雅茜...
    728-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相关态度和行为,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院就诊的18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其艾滋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共回收问卷549份,有效问卷503份,有效率为91.6%.503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平均知识评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为(14.58±8.49)分、(25.21±6.92)分、(47.58±3.33)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率分别为36.46%、63.02%、95.16%.不同年龄、教育程度、职业人群的知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教育程度、医保状态对知识评分影响显著(P<0.05);不同教育程度人群的态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年龄、职业、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对行为评分影响显著(P<0.05);患者期望获得药师的药学服务,主要形式包括面对面沟通、网络平台咨询和电话咨询.用药知识需求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及应对措施、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漏服药的应对办法并提高依从性的措施.[结论]广州市某三甲医院HIV感染者对艾滋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合理用药意识良好,但用药知识掌握情况有待提高,个别不良习惯,可能会影响服药依从性,导致用药安全隐患.患者对开展艾滋病合理用药相关药学服务的需求迫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晓率态度行为调查和问卷广州市

    深圳汉族人群42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钟艳平伍立桃李桢周丹...
    739-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深圳汉族人群42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含41个非CODIS系统STR基因座)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GCU21+1和阅微MR23荧光扩增试剂盒对深圳汉族人群435个无关个体STR基因座进行序列多态性分析.通过Modified-Powerstates和arlequin v3.5软件统计等位基因频率、法医遗传学参数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深圳汉族人群435个无关个体共检出418个等位基因,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42),频率分布在0.001 1~0.552 9之间.D1S1656和D21S1270基因座多态性最高,均检出16个等位基因;D4S2408基因座检出的等位基因最少;个体识别能力(DP)为 0.798 8(D1S1627)~0.968 6(D7S304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68 0(D1S1627)~0.859 8(D7S3048),杂合度(H)为0.627 6(D1S1627)~0.878 2(D20S470).[结论]42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在深圳地区汉族群体遗传多态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个体识别能力,在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尤其是单亲或出现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所得的数据亦为STR群体遗传学提供基础数据.

    法医遗传学遗传多态性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深圳汉族

    双能CT用于房颤患者左心耳部血栓的诊断

    赵君雅陈梦婷周旭辉余太慧...
    745-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为标准,探讨双能CT(DECT)增强评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超声自发显影(LAAT/SE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拟行射频消融术者,根据TEE结果将患者分为非 LAAT/SEC 组与LAAT/SEC 组,分析两组间DECT各参数间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筛选诊断LAAT/SEC风险因素从而构建LAAT/SEC风险诊断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4例房颤患者,其中非 LAAT/SEC 组42例,LAAT/SEC 组22例.两组间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分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LAAT/SEC 组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前后径大于非LAAT/SEC 组(P=0.047;P<0.001).两组间第一期CT增强扫描左心耳/主动脉(LAA/AA)CT比值及DECT定量参数(Zeff、Rho、λHu、nIC)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Zeff,Rho是诊断LAAT/SEC的独立因素,DECT多参数综合模型(Zeff-Rho)诊断LAAT/SEC的AUC值达0.96(95%CI:0.92,1.00),准确度0.92(95%CI:0.83,0.97).[结论]DECT定量参数中Zeff、Rho是LAAT/SEC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DECT 的多定量参数(Zeff-Rho)模型诊断LAAT/SEC 效能可能优于单参数及常规CT.

    左心耳血栓双能量CT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