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昭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昭通学院学报
昭通学院学报

张毅敏

双月刊

1008-9322

ztsf@chinajournal.net.cn

0870-2163855

657000

云南省昭通市环城东路

昭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清时期"焦竑传"文本的互文性阐释

    蔺娜魏宏远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文性是"焦竑传"文本的特性,具体表现为多种文本间的承袭关系,这种文本承袭通过线性延伸以及网状铺展的文本互渗和结构重复、话语认同的文本协同策略实现."焦竑传"的互文性体现出传记书写者在不同的"理解语境"下对焦竑的理解与阐发,"理解语境"的必然相对性决定传记作为"文本真实"的必然相对性.从互文性理解多种"焦竑传"对焦竑"历史真实"的文本书写,有助于深入认识传记文本,反思传记书写与历史真实的相互作用.

    焦竑传互文性文本生成话语认同

    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并购决策的影响

    张权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2-201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并实施并购的上市公司A股数据为样本,采取Xtlogit模型回归进行实证分析,采取Xtprobit模型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探讨了基于心理根源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并购决策的影响,探讨了各异质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决策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过度乐观型管理者过度自信能显著正向影响并购决策,但控制幻觉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发现强管理过度自信和弱管理者过度自信均能显著正向影响并购决策,但强管理者过度自信比弱管理者过度自信更能显著正向影响并购决策.

    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并购决策过度乐观控制幻觉

    数字普惠金融、城镇居民收入与个人消费信贷

    李勇辉曾俊红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对个人消费信贷与城镇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梳理文献,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个人消费信贷的作用以及城镇居民收入的中介作用,并以2011-2022年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了随机效应、固定效应、Ols、hausman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个人消费信贷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个人消费信贷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显著正向影响个人消费信贷;居民收入在普惠金融和个人消费信贷之间存在遮掩效应,效应值约为0.081;分地区研究中,中部和东部地区相较于西部地区而言,中介效应则更为明显.

    数字普惠金融消费信贷居民收入中介效应

    "鸟影命题"的经验证据与哲学争论

    傅奠基郭龙先刘燕杨冬琴...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常人眼里,鸟在空中飞行,它的影子在地上移动,乃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可辩者偏要说"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如果认为这是诡辩,那么难道"飞鸟之影恒动"就是不容置疑的真知灼见吗?拨开历史的迷雾,遵循超越常识追求真知的求实精神,我们将发现,"飞鸟之影"的动、静问题,的确是一个关联较广,而又引人入胜的论题.

    先秦辩者飞鸟之影经验证据科学意蕴哲学思辨

    《庄子·内篇》哲学的解释学研究——读周海春的《道之通见:<庄子·内篇>哲学注》

    杨清琦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道之通见:<庄子·内篇>哲学注》中,周海春教授站在"文本范畴解释学"的立场,以"道之通见"的观念系统为核心,对《庄子·内篇》文本进行了哲学式的注疏,通过文本互释的方法揭示其哲学意蕴和内在关联,这种"哲学注疏"体例为解庄者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从哲学隐喻与概念论辩的角度分析了《庄子·内篇》哲学,给出了直觉体认与理性分析并重的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以"道之通见"的视角反驳了认为中国哲学缺乏思辨与逻辑的观点;在坚持中国哲学立场的前提下,借助康德、海德格尔对《庄子·内篇》哲学进行了一种整体性的逻辑把握,实现了本体论、语言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在"道之通见"上的统一,有助于读者从中领会中国哲学的真精神.周教授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学界带来启示:从逻辑上把握文本,反映中国哲学的特征;以哲学原著的阐发为主,反映"中国哲学"的个性.

    《庄子·内篇》哲学解释学"道之通见"

    数字时代"福"文化在东南亚华人社会的传播与文化认同

    廖钟源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熔融的时代,数字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重塑海内外华人的媒介主体观,成为"福"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主要介质.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东南亚地区华人与祖国文化联系得更加紧密,以数字形态呈现的"福"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生根发芽,打通了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双行道,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传授关系.这充分体现"福"文化对促进东南亚华人文化认同从身份认同,到民族认同,再到世界认同的价值升级.在这个意义上,尝试从传播观念、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不断加强东南亚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福"文化东南亚跨文化传播文化认同媒体融合

    产教融合视域下文创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基于芜湖市湾沚区经验的考察

    李利军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业态,文创设计具有强烈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意动力.文创设计是当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为区域经济带来活力,但同时也存在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区域文化融合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是文创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

    文创设计乡村振兴产教融合

    昭通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取得新成果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