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南宁甘蔗赤条病调查及分子检测

    李婕单红丽王长秘仓晓燕...
    279-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在广西南宁市金光农场发现'桂糖58'和'柳城05-136'疑似感染甘蔗赤条病,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对不同甘蔗品种进行了发病率调查,并采集病样进行了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自然发病率不同,'桂糖58'发病率为29%~52.33%,发病严重田块平均发病率为49.67%,发病中等田块平均发病率为33.67%,发病较轻田块平均发病率为29.89%;'柳城05-136'发病率为2%~27.67%,发病严重田块平均发病率为21.67%,发病中等田块平均发病率为21.22%,发病较轻田块平均发病率为4.67%.PCR检测分析表明:有19份样品扩增出550 bp的特异性条带,阳性检出率为95%,测序序列与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序列同源性高达100%,且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处于同一分支,证实检测样品为A.avenae subsp.avennae感染引起的甘蔗赤条病.本研究结果表明,'桂糖58'为高感品种,'柳城05-136'为感病品种,今后应积极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治该细菌病害扩展蔓延,确保我国蔗糖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广西甘蔗赤条病发病率PCR检测系统发育分析

    有机硅助剂在苹果炭疽叶枯病化学防控中的减药增效作用评价

    刘安泰张朝敏李紫腾曹克强...
    284-290,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硅助剂具有低毒、易降解的特性,可提高农药的药液展布性和渗透性.本研究分别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法和田间试验评价了2种有机硅助剂对吡唑醚菌酯和代森锰锌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减药增效作用.室内离体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浓度减半的处理以及模拟雨水冲刷处理均导致吡唑醚菌酯和代森锰锌的防效显著下降;而添加了有机硅助剂后,2种处理的防效显著提高,并且恢复到与正常施药量相同的水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杀菌剂浓度减半后防效显著下降;而施用有机硅助剂后,浓度减半的吡唑醚菌酯和代森锰锌的防效显著高于不施用有机硅的处理.本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硅助剂可以在减少化学农药实际用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防效,这对于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硅助剂苹果炭疽叶枯病减药防治效果

    一株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P1防治广东菜心根肿病的研究

    张莹莹郝文娟李宏玉马艳...
    291-296,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芸薹根肿痛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世界性病害.对此病害的防治多采用化学药剂,但过多地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和药剂防效的不稳定,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筛选生防菌株并将其开发成有效的生物农药,是防治根肿痛并保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本研究选用了多种生防菌对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的休眠孢子进行拮抗测试,筛选出一株能抑制P.brassicae休眠孢子萌发的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P1.通过液体发酵和剂型处理,将P1制成悬浮剂(P1-SC),用于室内生测和大田试验,测定其对广东菜心根肿痛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对菜心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与所使用的P1-SC浓度呈正相关,当施用P1-SC中P1的浓度≥1×106 cfu/mL时,对菜心根肿病的防治效果(83.0%)与化学农药氟啶胺(500 mg/L)的防治效果(100.0%)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P≤0.05)一种商品枯草芽孢杆菌(2×107 cfu/mL)的防治效果(29.8%).2018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P1-SC处理(4 L/667m2)对菜心根肿痛的防治效果(53.3%)显著高于(P≤0.05)枯草芽孢杆菌处理(2 kg/667m2,30.9%),与500 g/L氟啶胺SC(500 mL/667m2)的防治效果(44.6%)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2019年,P1-SC处理对菜心根肿痛的防治效果(62.4%)显著高于(P≤0.05)500 g/L氟啶胺SC(34.6%)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31.4%).

    十字花科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多黏类芽胞杆菌防治效果

    2种增效剂对春玉米田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丁新华王小武蒋旭东李双建...
    297-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2种增效剂对除草剂的减量效应,为除草剂科学减施及增效剂安全使用提供数据基础,2019年在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春玉米田,以38.5%硝·精·莠去津CS和26.7%噻隆·异噁酮SC作为茎叶处理剂,测定了激健和辉丰2种增效剂在不同施药剂量下的除草效果.结果 表明:在38.5%硝·精·莠去津CS 2310 mL/hm和26.7%噻隆·异噁酮SC 120.15 mL/hm2的推荐剂量下,或在它们减量15%和30%单施的情况下,38.5%硝·精·莠去津CS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均优于26.7%噻隆·异噁酮SC;2种药剂减量15%和30%后,在同等剂量下添加增效剂的处理优于药剂单用,激健的效果优于辉丰;药剂减量15%的处理效果优于减量30%的处理.因此,在该生态区春玉米田茎叶处理除草剂可选用38.5%硝·精·莠去津CS,推荐有效剂量为1617~1963.50 mL/hm2,增效剂选用激健,推荐商品用量为120.15 mL/hm2.

    杂草防除春玉米田除草剂减量效应增效剂

    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扑草净处理后日本看麦娘残存植株的生长和结实能力

    毛海燕王宇泽汪金源王津...
    305-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采自江苏省扬州市小麦田的3个日本看麦娘种群(AJ191、AJ193、AJ195)为例,研究了供试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扑草净3种不同作用机理的代表性麦田除草剂的敏感性及药剂处理后残存植株的生长和结实能力.结果 表明,在推荐剂量处理下,精噁唑禾草灵对3个种群的控制效果均不理想,扑草净对3个种群均有高活性,甲基二磺隆对AJ191和AJ193具有高活性.与AJ191相比,AJ193对精噁唑禾草灵表现出中抗性;AJ195对精噁唑禾草灵具有高抗性,对甲基二磺隆具有中抗性,对扑草净具有低抗性.AJ191种群经精噁唑禾草灵103.5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处理后残存植株继续单株盆栽至播种后180 d,地上部分干重、结实分蘖数和种子总产量与不用除草剂处理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下降43.1%、42.6%和44.4% (P<0.05).AJ193和AJ195种群经精噁唑禾草灵103.5 g/hm2及扑草净375 g/hm2处理后以及AJ195种群经甲基二磺隆15.75 g/hm2处理后的残存植株继续培养至播种后180 d,地上部分干重、结实分蘖数、种子总产量均与未经除草剂处理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3种麦田除草剂处理后日本看麦娘种群残存植株均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和结实能力;扑草净对日本看麦娘具有高活性,可用于抗精噁唑禾草灵或甲基二磺隆日本看麦娘种群的治理.

    日本看麦娘除草剂抗药性生物量种子产量

    江西双季稻重要病虫害高效防治药剂筛选

    王巍谢莉娟钟艳平李辰彦...
    312-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江西双季稻田常见病虫害的新型高效药剂,选用9种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9种药剂在中高浓度下对防治对象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其中10%溴氰虫酰胺OD 45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对早稻田二化螟防效最佳,药后28 d防效达93.22%;30%唑虫酰胺SC 67.5 g/hm2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好,药后28 d防效迭87.50%;10%四氯虫酰胺SC防治螟虫使用成本最低,为108元/hm2.10%氟啶虫酰胺WG 90 g/hm2对白背飞虱的防效最好,药后26 d防效为90.17%;22%氟啶虫胺腈SC 90 g/hm2对褐飞虱防效最佳,药后26 d防效为97.54%,且应用成本最低(204元/hm2).25%吡唑醚菌酯EC 90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8.13%、96.49%;20%烯肟·戊唑醇SC使用成本最低,为81元/hm2.以上结果可为双季稻田相关病虫害防控药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为供试药剂在双季稻田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双季稻病虫害药剂筛选田间防效

    芽前除草剂和地膜对杂草防除和牛至生长的影响

    殷庭超王怡超刘信宝张敬...
    320-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至Orianum vulgare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至精油具有抗菌消炎功效,是重要的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牛至在苗期生长缓慢,杂草防除是牛至田建植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芽前除草剂和地膜对牛至田杂草防控和牛至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对杂草防除和牛至生长的交互效应显著.其中,覆盖黑色地膜并喷施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的处理对杂草控制效果最佳,冬季和春季株防效分别为100%和97.6%,鲜重防效为99.7%;且该处理对牛至单株分蘖、茎叶比和单株叶鲜重均无显著抑制;但50%乙草胺乳油抑制了牛至的分蘖发生,330 g/L二甲戊灵乳油抑制了牛至叶片生长.此外,在盆栽试验中,不同浓度的3种芽前除草剂处理对牛至株高和分蘖的抑制作用也呈现差异.根据田间杂草防效和牛至苗的生长状况,因此,我们推荐在牛至苗移栽前喷施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200 mL/hm2并覆盖黑色地膜.此外,在湿热的夏季应适时除去黑膜,以促进牛至的分蘖和生长.

    杂草防除牛至芽前除草剂地膜覆盖

    光合细菌菌剂与噻唑膦协同使用对水稻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

    吕军王东伟王剑唐蓓...
    328-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根结线虫病近年来对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探索低成本、高效安全的水稻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对减少其危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光合细菌微生物菌剂与噻唑膦协同使用对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 显示,利用光合细菌微生物菌剂1 L/667m2与10%噻唑膦GR0.10 kg/667m2协同作用能显著降低稻田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种群密度,减少发病株率与根结指数,35 d和70 d对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6.94%和89.99%,与10%噻唑膦GR0.15 kg/667m2单剂处理在发病株率以及70 d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等不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光合细菌微生物菌剂与噻唑膦协同使用后,可减少噻唑膦药剂对水稻生长产生的抑制作用,增加作物产量,其增产率达到19.48%,显著高于10%噻唑膦GR0.15 kg/667m2单剂的使用效果.试验表明通过光合细菌微生物菌剂与噻唑膦协同应用,能减少化学杀线剂的使用,降低线虫抗药性的产生和环境污染的风险.此外,通过联合使用还能解决微生物杀线剂速效性差、防效较低等缺点,不失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水稻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

    水稻根结线虫病光合细菌微生物菌剂噻唑膦协同作用防治效果

    3种新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效果评价

    封云涛郭晓君李娅庾琴...
    334-337,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3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并在田间进行了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3种新型药剂中,双丙环虫酯和氟吡呋喃酮对苹果黄蚜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3.16 mg/L和23.58 mg/L,三氟苯嘧啶毒力较低,LC50为329.9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均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各处理3~7 d防效为82.19%~93.45%,药后30 d防效达到78.91%~87.92%;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2.5mg/kg和4.2 mg/kg处理药后3~7 d防效为94.64%~97.04%,药后21 d防效仍可达88%以上.因此,3种新型药剂均可以用于防治苹果黄蚜,田间使用时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双丙环虫酯2.5~4.2 mg/kg,氟吡呋喃酮113~-170mg/kg,三氟苯嘧啶28~80mg/kg.

    苹果黄蚜氟吡呋喃酮三氟苯嘧啶双丙环虫酯毒力田间防效

    5种矿物源农药对兰州百合3种病害室内防效评价

    蔺珂梁巧兰魏列新姜玉玲...
    338-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且对兰州百合3种病害具有较高防效的矿物源农药,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灌根法分别测定了5种矿物源农药对引起兰州百合病害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裂褶菌Schizoph yllum commune的抑菌作用、活性、离体防效和室内盆栽防效,明确了其防病持效期及对百合的安全性.结果 表明,86.2%氧化亚铜WP对灰葡萄孢、交链格孢、裂褶菌的抑菌作用均最好,EC50分别为286.52、203.17、39.42 μg/mL,29%石硫合剂AS对灰葡萄孢、交链格孢的抑菌作用较好,EC50分别为683.56、320.20 μg/mL,46%氢氧化铜WG对裂褶菌的EC50为89.60 μg/mL;离体防效测定表明,86.2%氧化亚铜WP和29%石硫合剂AS对百合灰霉病、叶斑病防效均较好,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在78%和70%以上,86.2%氧化亚铜WP和46%氢氧化铜WG对百合鳞茎腐烂病防效较好,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在83%和76%以上;室内盆栽防效测定表明,86.2%氧化亚铜WP对兰州百合3种病害的防效最好,均在61%以上,但防效均低于各自对照化学药剂;86.2%氧化亚铜WP对百合灰霉病、29%石硫合剂AS对百合叶斑病、46%氢氧化铜WG对百合鳞茎腐烂病的防病效果均在第7天时最高,分别为71.75%、73.96%、75.00%,持效期为7d,且对兰州百合安全.研究结果为利用矿物源农药有效防治兰州百合灰霉病、叶斑病和鳞茎腐烂病提供依据.

    矿物源农药百合病害活性测定防治效果持效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