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保湿时间对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的影响

    张根源胡润雨陈向果张漪...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黄淮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于2020年在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试验田对4个小麦品种进行单花滴注赤霉病抗性鉴定,分析不同套袋保湿天数对病情严重度的影响,并利用与主效抗病基因Fhb1连锁的功能标记TaHRC-STS对其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抗病品种'苏麦3号''宁麦9号'携带该基因,而感病品种不携带;套袋1~7 d处理均引起赤霉病菌侵染,病情严重度随着套袋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在套袋4~7 d处理下,同一抗、感品种的严重度间无显著差异;且感病品种4~7 d的严重度显著高于1~3 d处理(P<0.05),抗性评价也与1~3 d不同,这表明Fhb1基因能增强小麦赤霉病抗性.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时,黄淮麦区以套袋保湿4 d的处理效果较好.

    小麦赤霉病保湿时间禾谷镰刀菌抗性鉴定

    甘肃陇东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

    罗宁李惠霞刘永刚李焕宇...
    214-219,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甘肃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于2017年-2019年对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定期定点取样,采用漂浮法、贝曼漏斗法及酸性品红染色法对土样中和根组织内线虫进行分离计数,研究其繁殖数量与气温、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的数量有3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均出现3个明显高峰,即发生3代,平均世代历期35 d.2018年-2019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均有4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亦出现4个明显高峰,即发生4代.第1代侵染数量最多,是主要危害世代.最后1代侵染数量极少且发育缓慢.在2017年-2019年生长季中,线虫繁殖数量与生长季平均温度具有相关性,与累积降雨量无相关性.

    大豆大豆孢囊线虫侵染特征世代循环

    草甘膦对七种作物的安全性

    杨洪李黄红娟王兆振武传志...
    220-22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草甘膦喷施土壤后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35%草甘膦水剂在壤土和砂土条件下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大豆 Glycine max(L.)Merr.、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小白菜 Brassica pekinensis L.、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和茄子Solanium melongena L.等7种作物的叶色、叶长、叶宽、植株鲜重和光合作用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标签剂量(1 575 g/hm2)下施用于壤土时,草甘膦对茄子的叶长和叶宽影响显著,对其他6种作物的各测定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在砂土条件使用时,除对小麦和茄子的叶色、番茄的叶宽、小白菜和番茄的鲜重方面有显著影响外,对玉米、大豆和甘蓝都安全.在2倍标签剂量(3 150 g/hm2)下,在壤土和砂土条件下使用时,除对茄子在叶色、叶长、叶宽和鲜重4个指标都有显著影响外,对番茄的光合效率也有显著影响,同时对其他作物的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的影响,但对玉米是安全的.在4倍标签剂量(6 300 g/hm2)下,除了在壤土条件下对玉米安全外,其他作物无论在壤土还是砂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为使用草甘膦后,安全种植作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草甘膦作物安全性

    甜玉米生长后期草地贪夜蛾的为害情况调查

    栗圣博周上朝董子舒王小云...
    227-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是草地贪夜蛾最嗜好的寄主,然而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长后期的为害程度和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位置及虫龄结构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广西横县甜玉米抽雄期草地贪夜蛾的分布及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生长后期被害株率达(90.60±3.57)%,有虫株率为(51.00±4.97)%,幼虫虫口密度为(68.80±8.85)头/百株;幼虫主要分布在雌穗上为害,占(85.46±3.75)%,显著高于在植株其他器官上的分布数量;抽雄期的玉米植株主要以4龄幼虫分布为害,占(39.89±5.69)%.结果明确了玉米生长后期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情况及虫龄结构,为提高该虫虫情监测的准确率提供了基础资料.

    甜玉米草地贪夜蛾抽雄期为害特点

    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的发生为害及其寄生蜂种类调查

    程鑫斐潘立婷杜素洁钟裕俊...
    232-236,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是我国重要的潜叶蝇类蔬菜害虫,寄生蜂是其重要的天敌.2018年7月,豌豆彩潜蝇首次在西藏地区被发现.为探明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的发生情况及其天敌寄生蜂种类,于2018年-2019年对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4个地区进行了调查采样.结果表明,豌豆彩潜蝇在西藏地区发生程度中等,为害等级达Ⅲ级.调查到被其为害的寄主植物为5科7属7种,主要嗜好菊科和豆科植物.豌豆彩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包括3科8属12种,其中优势种为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双斑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bi-maculatus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分别占总羽化寄生蜂个体数的35.71%、28.18%和21.01%,豌豆潜蝇姬小蜂主要来自寄主植物豌豆,双斑潜蝇姬小蜂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的发生期最长,7月-9月均有发生.同期,我们在西藏调查发现了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为此,本文还讨论了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组成差异和寄生蜂的控害特性及控害效应,以期为制定生态调控和绿色防控策略提供指导.

    豌豆彩潜蝇寄生蜂生物防治西藏

    云南勐海蔗区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与性诱捕器诱集效果评价

    尹炯罗志明旗尔纪新时...
    237-24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掌握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及种群动态,筛选适合当地种群监测的性诱捕器,通过田间人工调查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为害情况,采用2种类型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讨甘蔗田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不论新植蔗田还是宿根蔗田,均有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被害株率呈先缓慢上升后下降趋势,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达到高峰,最高可达88.40%.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不多,宿根蔗田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较新植蔗田多,5月下旬到6月上旬达到高峰.监测期间不同种植方式甘蔗田草地贪夜蛾共出现5个诱集高峰期,新植蔗田草地贪夜蛾诱集高峰较宿根蔗田迟一个月出现.船形诱捕器和桶形诱捕器均可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船形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明显,但两者周均诱集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论新植蔗田还是宿根蔗田,应加强甘蔗苗期草地贪夜蛾虫情普查和早期监测预警,在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时建议使用桶形诱捕器,在实际防治中结合甘蔗绵蚜防控采用植保无人机科学施药,防早防小,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草地贪夜蛾甘蔗诱捕器诱集效果

    10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及其混配对蓝莓黑腹果蝇的驱避效果

    陈颖睿文光忠徐芳玲
    24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对蓝莓上黑腹果蝇雌蝇具有驱避效果的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本文采用Y形嗅觉仪,评价10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对该种雌果蝇的驱避效果,筛选出驱避效果最优的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后进行不同体积的混配,测定其对黑腹果蝇雌蝇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D-柠檬烯、香茅醛2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对黑腹果蝇雌蝇的驱避效果最佳,且在浓度10%~50%范围内,驱避率与浓度呈正相关;30%D-柠檬烯与30%香茅醛以不同体积比混配后,驱避效果均优于其单剂驱避效果,其中以5:5的配比对黑腹果蝇雌蝇驱避率显著高于其他配比(P<0.05),为79.68%.综上,D-柠檬烯和香茅醛对黑腹果蝇雌蝇具有较好的驱避效果,相同浓度下2种植物精油混配后有一定的相加、增效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植物源蓝莓上黑腹果蝇驱避剂的潜力.

    黑腹果蝇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驱避效果混配

    柑橘木虱防控药剂筛选及矿物油对其增效作用评价

    胡双双戴素明张阳郭紫晶...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柑橘木虱高效防控药剂,提高药剂防治效果,本文探索了 10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效及矿物油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对柑橘木虱成虫,22%噻虫·高氯氟悬乳剂(SE)、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6%联菊·啶虫脒微乳剂(ME)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速效性好,药后1 d防效94.61%~100%;22%噻虫·高氯氟SE、70%吡虫啉WP、10%氯噻啉WP和28%阿维·螺虫酯乳油(EC)的持效性好,药后7 d防效75.97%~85.54%.对柑橘木虱若虫,22%噻虫·高氯氟SE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速效性好,药后1d防效94.68%~94.93%;其中22%噻虫·高氯氟SE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突出,药后7 d防效达到100.00%.除22%噻虫·高氯氟SE外,70%吡虫啉WP、28%阿维·螺虫酯乳油也具有较好的持效性,药后7 d防效85.50%~88.07%.矿物油分别与上述药剂混配,对70%吡虫啉WP和10%氯噻啉WP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综合考虑,建议田间防治柑橘木虱选用22%噻虫·高氯氟SE、70%吡虫啉WP、28%阿维·螺虫酯EC,使用吡虫啉时可与矿物油结合使用.

    柑橘木虱田间试验矿物油防治效果

    吡虫啉防治香蕉黄胸蓟马的减量使用技术研究

    尹可锁刘立娜杨宝明李永平...
    255-259,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吡虫啉在香蕉果实中的残留风险,探索减量使用方法,在香蕉蓟马防控窗口期,试验比较了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与9种低毒药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进行了该吡虫啉制剂的不同稀释倍数及与不同药剂组合使用对蓟马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种对比药剂中,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3 000倍液,20%氟啶虫酰胺SC 2 000倍液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的防效最好,达80%以上,与70%吡虫啉WG 3 0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70%吡虫啉WG 5 000倍药液的防效为85.7%,与1 500倍药液和3 000倍药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7 000倍药液的防效.70%吡虫啉WG的5 000倍液分别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EW)的1 500倍液、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的1 500倍液、25%噻虫嗪WG的2 000倍液和70%啶虫脒WG的5 000倍液组合使用,4种不同药剂组合处理的防效均达81.4%以上,与施用2次70%吡虫啉WG 5 0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通过科学选择替换吡虫啉的药剂,合理使用70%吡虫啉WG的剂量,在香蕉蓟马防控窗口期与其他药剂组合交替使用,既能有效防治蓟马,又可实现蕉园中吡虫啉减量施用的目标,为降低香蕉果实中吡虫啉的残留风险提供技术支持.

    香蕉黄胸蓟马吡虫啉减量使用

    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毒力和拌种防效

    侯作鹏惠娜娜李继平郑果...
    260-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马铃薯黑痣病高效防控技术,本研究选择240 g/L噻呋酰胺SC、20%嘧菌酯WG、10%苯醚甲环唑ME、0.3%四霉素AS、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WP、1%申嗪霉素SC等6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拌种防效试验.结果显示,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1%申嗪霉素SC、20%嘧菌酯WG、0.3%四霉素AS、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WP等4种杀菌剂的抑菌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004 4、0.233 6、0.256 2 μg/mL和0.475 2 μg/mL.田间拌种结果显示,0.3%四霉素AS 100 mL拌100 kg种薯,对马铃薯出苗略有抑制作用;3种生物杀菌剂拌种,均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地中茎黑痣病和薯块黑痣病均有明显的防效,除0.3%四霉素AS处理外,其他5种处理均有显著的增产功效,其中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WP处理的防效和增产率最高,对马铃薯地中茎黑痣病和薯块黑痣病的防效分别为69.18%和50.04%;增产率为17.13%.

    马铃薯黑痣病菌杀菌剂毒力测定拌种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