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豆蚜与寄主黄芪的互作关系及机理,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内培育黄芪幼苗至15~20 cm左右时,分别接入10日龄成蚜10、20、30头/株和40头/株,并以0头/株作为空白对照,在豆蚜持续取食2、4、6 d和8 d后,分别采集黄芪叶片,测定总叶绿素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和取食时间的延长,黄芪叶片内总叶绿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均发生变化.其中总叶绿素含量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和取食时间延长均逐渐下降.在4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处理2 d,总叶绿素含量降低至11.06 mg/g,比对照降低41.97%.在相同处理时间下,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0、20头/株和3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但在4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随取食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处理8 d,其含量为8.39 mg/g和27.33 mg/g,分别比对照下降41.86%和37.79%;在相同处理时间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其他虫口密度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均呈逐渐递减趋势;在30和4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为害2 d,游离氨基酸含量为8.49 μmol/g和7.69 μmol/g,分别比对照降低40.30%和45.92%,以后(4~8 d)其含量与处理2 d时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和取食时间的延长,黄芪叶片内叶绿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均发生变化,这对中草药黄芪的蚜虫防治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