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疆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时空动态与调查抽样技术

    王亚桥杨龙潘云飞曹华毅...
    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是新疆南疆地区苹果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文在阿克苏地区调查了绣线菊蚜在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并分析其种群在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结果表明,5月至8月苹果园中绣线菊蚜的种群动态曲线呈现出明显单峰,6月为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在发生高峰期,绣线菊蚜在果园呈聚集型分布,种群密度在苹果树不同方位间没有显著差异.该时期苹果园绣线菊蚜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63.90/m+0.16),当防治阈值为1 500头/12枝条时,序贯抽样模型公式为Tn=1 500n±1 534√n.本研究结果为南疆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调查与测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动态空间分布抽样技术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灯下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孙嵬潘艺元苏前富杨微...
    26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蛾类昆虫的种类及组成,提供蛾类群落的多样性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明确不同昆虫季节性种群动态,在此基础上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鉴定蛾类昆虫18科227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49.34%.按为害植物类别,可分为农业害虫、林业害虫、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等.蛾类昆虫4月始见,7、8月群落丰富度最高,7月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均匀性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明确了不同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7、8月的蛾类群落相似性高,4、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蛾类害虫种类组成高空探照灯虫源来源群落多样性

    新疆南疆绿盲蝽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

    王凯涛杨龙潘云飞陆宴辉...
    27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通过黄板诱捕法系统监测了绿盲蝽种群在当地枣园、棉田的发生情况.绿盲蝽在当地1年发生5代,存在明显的寄主转移现象.绿盲蝽1~2代(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主要在枣树Ziziphus jujuba上为害,枣树花期结束2代成虫大量迁出枣园,3~4代(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主要在棉田为害,5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迁回枣园.除为害主要作物枣树、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外,1代绿盲蝽的寄主植物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藜 Chenopodium album、欧洲油菜 Brassica napus,2~3 代的寄主植物有白花草木樨 Melilo-tus albus、黄香草木樨 Melilotus officinalis、甘草、藜、欧洲油菜、骆驼刺 Alhagi camelorum、篇蓄 Polygonum avicu-lare、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5代的寄主植物包括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艾A.argyi、白花草木樨、欧洲油菜、篇蓄等.枣园及棉田绿盲蝽成虫种群消长动态与上述寄主转移规律高度吻合.研究结果为南疆地区果棉生态系统中绿盲蝽的发生测报与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新疆绿盲蝽寄主转移成虫动态棉田枣园

    小麦白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基线建立

    杜笑笑张欣颖丁成张美惠...
    287-290,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DHI)类杀菌剂,2019年在我国登记在小麦上防治赤霉病,为明确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潜在防治效果,以及为监测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其是否产生抗药性,本文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了 2000年前和2019年采自我国河南、山东等9省市的110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采自2019年的88株菌株,其EC50范围为0.010 2~0.766 8 μg/mL,平均 EC50为(0.224 3±0.179 6)μg/mL;采自 2000 年前的 22 株菌株,其 EC50范围为 0.052 1~0.882 4 μg/mL,平均EC50为(0.356 3±0.279 6)μg/mL;两组菌株群体间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氟唑菌酰羟胺对110株菌株的EC50范围为0.010 2~0.882 4 μg/mL,平均EC50为(0.250 7±0.210 3)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可作为小麦白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白粉病以及未来监测该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提供参考依据.

    氟唑菌酰羟胺小麦白粉病菌敏感基线

    不同茭白品种福寿螺卵块分布及竹片诱螺产卵效果

    周平陈建明张珏锋钟海英...
    29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控制茭白田福寿螺种群的方法,本文在调查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差异基础上,开展不同规格(3、6、9 cm宽)竹片诱集福寿螺产卵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数量差异大,单季茭白品种以'杭州一点红'上卵块最多(11.6个/丛),远高于其他9个品种,最少的是'八月茭''金茭1号'(分别为1.7、2.3个/丛).双季茭白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每个茭白品种上的卵块数在5.1~7.4个之间.不同规格竹片对福寿螺的产卵诱集效果差异大,引诱效果最好的为9 cm规格的竹片效果最差的是3 cm规格竹片.竹片凸面诱集到的卵块较多,凹面诱集到的卵块很少,竹片凸面朝田埂方向插入诱集产卵效果更好.福寿螺的产卵高度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 cm之间,未发现有靠近水面或在水下的卵块,卵块大小与数量呈线性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利用竹片诱集茭白田福寿螺产卵提供了技术依据.

    福寿螺茭白品种竹片卵块分布诱集产卵效果

    2012 年—2022 年 TBTV、TVDV、TBTVsatRNA 和TVDVaRNA在云南主要烟区的发生与分布

    杨亚辉杨洁罗恒明刘芳...
    296-30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草丛顶病(tobacco bushy top disease,TBTD)是一种由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及其卫星 RNA(tobacco bushy top virus satellite RNA,TBTVsatRNA)和烟草扭脉病毒(tobacco vein distorting virus,TVDV)及其伴随 RNA(tobacco vein distorting virus associated RNA,TVDVaRNA)共同侵染引起的危险性病害,曾在云南很多烟区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对烟草丛顶病及其相关病原物在云南烟草上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力图对烟草丛顶病及其相关病原物的发生与分布进行追踪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2022年,烟草丛顶病在云南各大烟区仅零星发生,2019年以来已很难发现.烟草丛顶病的相关病原物主要在曾经暴发流行过病害的楚雄、保山和大理发现,且TBTV、TVDV、TBTVsatRNA和TVDVaRNA在烟草上并不总是同时被检出,其中引起烟草丛顶病典型症状的TBTV+TVDV+TBTVsatRNA+TVDVaRNA检出率在5%以下,TVDV的检出率最高,达30.44%,TBTVsatRNA 的检出率最低,为 7.68%.TBTV、TVDV、TBTVsatRNA 和 TVDVaRNA 不能同时感染同一烟株可能是当前烟草丛顶病很少发生的主要原因.

    烟草丛顶病毒烟草扭脉病毒烟草丛顶病毒卫星RNA烟草扭脉病毒伴随RNA发生与分布

    安徽庐江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不同杀虫剂对其田间防效评价

    张帅叶文男刘兆宇吴向辉...
    303-306,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为筛选可防控褐飞虱的高效药剂,2020年—2022年采用稻茎浸渍法连续测定了安徽省庐江县褐飞虱种群对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氟啶虫胺腈等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在庐江县开展了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2022年褐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始终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4.6~154.4倍),对呋虫胺的抗性从中等水平上升至高水平(抗性倍数77.7~157.2倍),对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21.3~64.5倍、烯啶虫胺抗性倍数14.6~22.6倍),对三氟苯嘧啶处于敏感状态.庐江单季稻试验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高剂量下,20%三氟苯嘧啶WG、10%异唑虫嘧啶SC等介离子杀虫剂对褐飞虱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较好,除了药后1 d 20%三氟苯嘧啶WG防效为74.72%外,2种药剂3~14 d的防效都在80%以上;50%烯啶虫胺SG、22%氟啶虫胺腈SC防效次之,药后1 d防效在67.63%~71.61%,药后3 d至7 d防效有所提高,为77.16%~84.13%,而药后14 d防效降为71.52%~75.77%;50%吡蚜酮WG药后1~7 d防效均在约70%,而药后14 d下降为62.12%;20%氟啶虫酰胺SC、20%呋虫胺WG、10%醚菊酯SC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表现较差,药后1~14 d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下.结合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防治效果,说明三氟苯嘧啶等介离子类杀虫药剂作为新型杀虫剂品种,可与新烟碱类、吡蚜酮及其混剂交替轮换使用,用于抗药性褐飞虱的治理.

    杀虫剂抗性监测褐飞虱田间药效

    噻唑膦与硅肥联合使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马娟高波李秀花王容燕...
    307-31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硅肥及噻唑膦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硅肥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差,但10%噻唑膦颗粒剂与不同种类硅肥联合使用后可显著降低甘薯种薯及薯苗受线虫侵染率,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等量的10%噻唑膦颗粒剂.田间施用噻唑膦后再增施硅肥,可使噻唑膦防治效果显著增高,甘薯受害率降低,甘薯产量提高.其中硅肥途保佳15 L/hm2与10%噻唑膦颗粒剂18 kg/hm2或22.5 kg/hm2联合使用后,对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7%以上,显著高于10%噻唑膦颗粒剂22.5 kg/hm2处理.联合施用硅肥可以在减少噻唑膦用量情况下保持对茎线虫病较高防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甘薯茎线虫噻唑膦硅肥增效作用

    淡紫紫孢菌PLHN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减量复配防治象耳豆根结线虫

    杨紫薇陈宗雄丁晓帆
    313-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严重威胁热带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兼具生物防治和化学农药减施高效双重优势的绿色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杀线剂毒力测定和生防菌耐药测定,设计系列药菌复配组合并筛选出对象耳豆根结线虫活性好的复配方案.结果表明: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剂对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LHN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均较小,且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LC50为0.107 mg/L,LC99为0.792 mg/L,绝对致死浓度为0.8 mg/L.复配组合中甲维盐0.4 mg/L(减量50%)+75%PLHN和甲维盐0.6 mg/L(减量25%)+50%PLHN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和卵的抑杀作用均优于其他组合.盆栽防效表明:0.6 mg/L甲维盐(减量25%)+50%PLHN复配组合的防效最好,对根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与全量甲维盐相当,并能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0.6 mg/L甲维盐+25%PLHN和0.4 mg/L甲维盐+75%PLHN次之.甲维盐和淡紫紫孢菌PLHN的复配使用,不仅甲维盐能减量25%~50%,还能弥补生物防治稳定性较弱、持效期不长等不足,是植物线虫病防治的可选策略之一.

    象耳豆根结线虫淡紫紫孢菌甲维盐减量防效

    三种苗前除草剂对茅苍术杂草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段功豪王萌陈雷姜美玲...
    325-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防效好、残留少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茅苍术苗前除草剂,选取常用的3种苗前除草剂乙草胺、乙氧氟草醚和二甲戊灵,研究其除草效果,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农药残留情况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的除草效果较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达到了 80%以上,对茅苍术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较小,农残较少,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无显著性影响;乙氧氟草醚和二甲戊灵对叶绿素荧光参数有影响,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土壤农残.综合防效和安全性,优选乙草胺作为茅苍术的苗前除草剂.

    茅苍术除草剂叶绿素荧光参数农药残留土壤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