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重PCR技术的西瓜噬酸菌分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杨玉文乔培刘德华费诺亚...
    21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种子种苗带菌是病害长距离传播的重要来源,种子种苗的快速检测对病害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寄主的差异西瓜噬酸菌分为两个组,Ⅱ组菌株比Ⅰ组菌株具有更高的铜制剂敏感性,因此,西瓜噬酸菌的分组检测可为病害田间防治中铜制剂的精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化学农药的过量施用.本研究筛选了现有的西瓜噬酸菌种间特异性引物和种内分组特异引物,建立并优化了一个多重PCR体系,实现了通过一步试验,就能够准确将西瓜噬酸菌与近缘种和其他植物病原细菌区分开来,并直接鉴定到西瓜噬酸菌不同组.该多重体系可以从带菌种子浸泡液和感病植物组织研磨液中直接检测到西瓜噬酸菌的不同组,且稳定性好,具有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潜力.

    西瓜噬酸菌检测多重PCR分组

    灰飞虱VAP-B蛋白的抗体制备及体内外应用

    赵霞秦发亮刘文文王锡锋...
    220-225,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囊泡相关膜蛋白相关蛋白B(VAP-B)是内质网膜蛋白家族的蛋白,其主要参与调节囊泡运输、脂类的转运代谢以及未折叠蛋白应答等.本研究克隆了灰飞虱VAP-B基因,构建了 pCold-SUMO-VAP-B原核表达载体,再将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Rosetta(DE3),经过IPTG低温诱导表达得到了含有HIS和SUMO标签的VAP-B可溶性蛋白,经过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的蛋白再利用rTEV酶去除SU-MO标签,得到无标签的VAP-B蛋白.通过免疫新西兰雄兔制备了 VAP-B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可以特异性检测到灰飞虱的VAP-B蛋白;同时利用该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发现其能特异性定位灰飞虱唾液腺内的VAP-B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VAP-B抗体能够成功用于该蛋白的体内外检测,为阐明VAP-B在灰飞虱体内的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

    灰飞虱囊泡相关膜蛋白相关蛋白B抗体制备Westernblot免疫荧光标记

    茶网蝽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殷郑艳罗优武承旭赵如娜...
    226-230,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茶网蝽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利用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使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其理论抽样数和若虫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呈密度依赖性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成虫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若虫密度低于2.624 9头/叶时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引起,若虫密度高于2.624 9头/叶时由环境因素与昆虫自身聚集习性共同引起.对若虫进行序贯抽样,当防治阈值为4头/叶、分布临界值为1.96时,防治上、下限方程分别为:T1(n)=4n+7.077 1√n和T0(n)=4n-7.077 1√n,百叶若虫量达到471头以上时需要进行防治.

    茶网蝽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云南弥勒甘蔗褐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李婕李银煳李庆红张荣跃...
    23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10月,在云南弥勒甘蔗示范基地(23.92° N,103.33° E)发现'云瑞10-187'和'福农11-2907'高感甘蔗褐条病,发病率为50%~80%.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采集病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以期为该病害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形态特征、核糖体R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将病原菌鉴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是云南省甘蔗褐条病病原菌新记录种,丰富了甘蔗褐条病病原菌信息,为后续其他蔗区褐条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云南甘蔗褐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分析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崔一平彭埃天宋晓兵陈霞...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上出现一种叶斑病,症状表现为叶尖和叶缘出现不规则的、带有黄色晕圈的棕褐色斑点.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作者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ITS序列和LSU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同时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 Stemphylium lycopersici.

    新会柑叶斑病多基因系统发育番茄匍柄霉

    引起云南省珠芽魔芋叶斑病的链格孢菌种类鉴定

    王启宇杨敏魏环宇吴治兴...
    240-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是我国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特色经济作物,自2015年开始云南省德宏州及西双版纳州珠芽魔芋种植区发生了一种魔芋新病害.典型症状为早期叶片上出现具黄色晕圈圆形斑点,逐渐形成大斑块,最终整个叶片枯死.本研究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及分子鉴定等方法对珠芽魔芋叶斑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种植区采集的37份叶部病样中分离得到37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致病性试验证实,均为珠芽魔芋叶斑病病原菌,显微镜下观察该病原菌具有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形态特征;将其rDNA-ITS、EF-1a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序列与A.tenuissima的相似性为99%~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由细极链格孢侵染所引起的珠芽魔芋叶斑病.

    珠芽魔芋叶斑病细极链格孢病原鉴定

    番茄潜叶蛾与马铃薯块茎蛾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的比较

    王文倩常吕恕杨金睿杨韵...
    245-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2017年8月入侵我国,现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市,对露地和保护地鲜食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田间种植的番茄和马铃薯上,番茄潜叶蛾与同科的马铃薯块茎蛾常混合发生,且形态与取食为害特征相似,较容易混淆,给田间识别带来困难.本文详细描述和比较了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外部形态及幼虫为害症状.本文将为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的准确识别及田间调查提供指导,还可为这两种害虫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番茄潜叶蛾马铃薯块茎蛾形态特征为害症状

    橘斑簇天牛成虫性别的快速鉴别方法

    蒋华黄佳聪杨晏平
    252-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橘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是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主要的蛀干害虫.通过对其成虫外部9个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对照生殖器解剖结果,提出野外快速、准确、无损伤鉴别成虫性别方法.结果表明:体长、触角长、前胸背板宽、腹部第5节长、腹部末端超出鞘翅长在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触角正反面色泽一致.触角超出鞘翅末端长在雌雄间差异极显著(P<0.01),腹部第5节后缘及肛背板后缘形状差异显著,均可以作为野外成虫性别鉴别的特征,而以肛背板后缘雌虫具"W"形黑色宽弧边、雄虫具"U"形黑色浅弧边的野外目测鉴别最简便快捷、准确率最高(100%).研究结果对橘斑簇天牛性比调查、种群动态预测、科学防控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橘斑簇天牛成虫性别鉴别形态特征生殖器

    番茄褪绿病毒病在山东设施西葫芦上的发生及潜在危害

    代惠洁燕颖赵静乔宁...
    258-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新发病毒,其寄主范围逐年扩大.2019年10月项目组在山东寿光西葫芦温室调查时发现部分叶片呈现黄化、脉间褪绿,类似于ToCV侵染症状,并伴有烟粉虱发生.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扩增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中登录的侵染番茄的ToCV基因序列(登录号:KC887998.1)同源性高达99.58%,充分说明西葫芦植株已被ToCV侵染.通过对病毒病发生规律和烟粉虱虫口数量调查发现,西葫芦定植后1个月表现侵染症状的植株为2.0%,定植后2个月达到4.2%,定植后4个月后高达68.2%,病毒发生呈指数增长,而烟粉虱虫口数量却维持较低密度.从济南和德州采集的西葫芦疑似病叶和烟粉虱中也检出ToCV病毒,说明该病毒可能已经在山东省设施西葫芦主要种植区普遍发生,并经烟粉虱广泛传播,需引起高度重视.

    西葫芦番茄褪绿病毒烟粉虱虫口数量

    长沙地区典型生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组成及入侵危害研究

    张正云万自学陈翠娜杨海君...
    264-27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全面摸清长沙地区典型生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区系组成,为保护长沙地区本地生态系统,防止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提供决策依据,以长沙市9种土地利用类型、22种生境类型为调查对象,采取标准样地法、样方法、样线法进行外来入侵植物实地调查,通过文献资料对调查物种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长沙地区有外来入侵植物116种,隶属38科83属,其中菊科(29种)、豆科(12种)及苋科(11种)为优势科,占物种总数的44.83%;种类最多的属为苋属(5种)和大戟属(5种).原产地分析结果表明,81种外来入侵植物来自美洲地区,占物种总数的69.83%.从入侵等级来看,处于恶性入侵种(1级)、严重入侵种(2级)、局部入侵种(3级)的物种数分别为21、24、14种.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长沙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科的主要分布类型为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属的主要分布类型依次为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北温带分布.

    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入侵等级长沙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