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专栏导读

    杨念婉张桂芬刘万学
    1页

    我国主要海港外来船舶引起的生物入侵风险分析

    黄珊王书平钱程余亚军...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不少外来物种主要通过船只压舱水和随船木制包装箱携带这两种方式入侵新的环境.为了明确抵达我国的外来生物与海运船舶进港次数是否有关联,本文采用了 Stata 15软件,选取126个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以2007年一2017年到达我国各港口并被截获出有害生物的船舶进港次数为研究对象,先证明了截获有害生物的船舶进港次数与我国的进口贸易量呈线性正相关,再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本模型,将船舶所属的贸易国与我国每年的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GDP)、地理距离、当年的汇率、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相邻、是否是沿海国家等因素作为变量因子,建立模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阐明了两国间的"汇率"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十分显著地负向影响由海运产生的生物入侵发生频次和入侵的风险.其结果可为今后由海运产生的生物入侵预测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外来生物入侵船舶活动港口贸易引力模型

    基于种子发芽率评估长芒苋在我国不同纬度地区的入侵风险

    曹晶晶王瑞刘万学万方浩...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已经传入我国多个地区,定量评估其入侵风险对制定高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外来植物入侵风险应该是由传入后能发芽并完成生活史的繁殖体如种子的量决定的,但已开展的适生区预测等风险评估通常忽略了该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先通过同质园试验,比较了采自我国不同纬度的11个长芒苋种群与来自原产地美国种群的种子发芽率,分析了种群间发芽率的差异及其与纬度的相关性;然后,通过一年内连续多次在不同纬度地区的交互种植试验,分析了不同纬度种群间种子的发芽率和完成生活史的入侵窗口期差异,并判断是否发生了本地适应;最后,根据发芽率和入侵窗口期评估了长芒苋在我国不同纬度地区的入侵风险.同质园试验表明,种子发芽率与种群所处纬度显著正相关(P<0.05),发芽率随纬度升高而增高.交互种植试验表明,不同种群发芽率的差异是由于本地适应导致的,长芒苋在我国的入侵窗口期随纬度升高而缩短.基于不同种群种子发芽率和入侵窗口期的纬度差异,我们判断长芒苋在我国中低纬度至中高纬度区域内入侵风险较高,应该重点防控.长芒苋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入侵风险相对较低.但长芒苋种子萌发的本地适应可能会增加其在高、低纬度地区的入侵风险.因此,亟须加强对已传入种群的监测预警与早期防控力度,抑制其繁殖增长和进一步的扩散蔓延.

    发芽率长芒苋入侵风险纬度种群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海灰翅夜蛾潜在地理分布区

    赵浩翔冼晓青郭建洋张桂芬...
    16-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是全球范围内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农业入侵害虫,也是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对欧洲、非洲和亚洲地区的农作物产生严重危害,并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基于海灰翅夜蛾的世界617个分布记录和8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其在全球和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并进一步分析其在我国的传入、定殖和扩散风险.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海灰翅夜蛾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生物气候因子.其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主要位于北美洲南部、南美洲、非洲、亚洲西部和东部、欧洲南部和大洋洲,在我国主要位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在我国,其潜在地理分布区范围内有着较多的贸易口岸和广泛的寄主分布,增大了其传入我国的风险,并为其定殖和扩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建议海关口岸、农林行业部门加强对海灰翅夜蛾的检疫、调查和监测工作,严防海灰翅夜蛾传入.

    海灰翅夜蛾生物入侵潜在地理分布MaxEnt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气候因素对江西省松材线虫病的影响

    方思茗吴宗仁李萍陈春发...
    23-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气候因素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程度,本文以江西省全南县(代表赣南,松墨天牛一年2代)和德兴市(代表赣北,松墨天牛一年1代)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获取2018年一2021年松材线虫病普查数据和1990年—2021年的主要气象因子数据,结合滑动平均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比较分析两地的气候差异和疫情年间气候变化对松材线虫病发病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德兴市的年均相对湿度和年降水量与历年平均值相比有所降低外,两地其他气象因子均呈上升趋势;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年均最高气温和年均风速是影响赣南松材线虫疫情的重要气象因子,年均最高气温和年降水量是影响赣北松材线虫疫情的重要气象因子;气温升高促进松材线虫和其媒介昆虫的生长繁殖与活动,风速升高可使媒介昆虫远距离传播松材线虫,降水量减少可降低松材线虫和媒介昆虫染病死亡几率.赣南赣北气候的整体变化趋势都有利于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灰色关联度分析气候因素江西外来入侵物种

    基于国际贸易和环境气候的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综合模型研究初探

    段梦格冼晓青王书平钱程...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外来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迫在眉睫.为了能够对跨国运输带来的生物入侵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我们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国际贸易、WorldClim的环境气候因子、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的物种分布和国内交通运输等数据为基础,以R语言为主要计算工具,建立综合分析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的评估方法.以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和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为例计算其引入风险和定殖可能性,综合量化评估国际贸易带来的物种入侵风险.借此结果对国际进口贸易从入侵风险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

    国际贸易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生态位模型评估风险

    警惕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和危害

    石钰杰马子玥杨秀玲周雪平...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是烟草花叶病毒属的一个新种,在自然界中主要危害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自2014年首次在以色列发现以来,ToBRFV迅速蔓延至全球4个洲的35个国家,严重影响番茄和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综述了 ToBRFV的发现与分布、基因组结构、传播方式、寄主范围和检测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以防范ToBRFV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和危害.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分布基因组结构寄主范围传播方式防控措施

    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三维可视化预警监测系统构建与应用

    冼晓青陈宏蔡圣准谢骞...
    49-5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可视化展示是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重要载体.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具有混合型(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和离散性(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或平台)特点.本文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以预警监测模型分析与三维可视化集成、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为切入点,综合运用3D GIS、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研发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可视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以潜在外来入侵物种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为例,构建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潜在和新发入侵物种预警监测三维可视化系统,形成了基于GIS技术的典型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可视化平台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可为我国潜在和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分级控制管理和区域性防控预案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3DGIS潜在外来入侵物种新发外来入侵物种可视化系统

    中国4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生物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代玉立兰成忠甘林刘晓菲...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侵染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是全球猕猴桃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为探明福建、安徽、四川和陕西4省Psa菌株的生物型和遗传多样性,用5对PCR特异性引物PsaJ-F/-R、PsaK-F/-R、Tac-F/-R、Con002-F/-R和avrRps4-F1/-R2 检测 Psa 菌株的生物型;用 4 对 PCR 引 物 27F/1492R、PsaF1/R2、gapA-Fps/Rps 和 rpoD+364s/-1222ps 分别扩增16S rRNA、ITS、gapA和rpoD基因,进行多基因联合分析Psa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Tac-F/-R从47株Psa菌株中均能扩增出一条545 bp的特异条带,其他4对引物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说明供试Psa菌株的生物型均为biovar 3.多基因联合分析表明,4省Psa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个群体共检测出2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5.安徽、福建、四川和陕西群体的单倍型数差异较大,分别为1、8、12个和12个.4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数、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福建群体的多态性最丰富,而安徽群体的多态性最低.AMOVA分析表明,3.6%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而96.4%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说明种群内变异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遗传分化分析表明,安徽省Psa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高(Fst>0.175),福建、四川和陕西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st<0.017).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福建省Psa的来源,为阻断Psa的传播和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长期可持续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生物型遗传多样性多基因联合分析猕猴桃

    向日葵黑茎病菌RPA/CRISPR-Cas12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邝瑞瑞雷荣江丽段维军...
    69-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向日葵黑茎病菌是向日葵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是我国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准确快速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本研究根据向日葵黑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RPA引物和CRISPR-Cas12a crRNA,建立了 RPA等温扩增技术结合CRISPR-Cas12a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条件优化,RPA/CRISPR-Cas12a检测体系在37℃恒温条件下,RPA反应30 min,CRISPR/Cas12a反应20 min,即可特异性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荧光法检测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的灵敏度相当,最低检测量为0.1 pg,试纸条法检测最低检测量为1 pg.由于试纸条检测结果可用肉眼观察,快速便携,操作简单,更适合用于田间和口岸的向日葵黑茎病菌快速早期检测;而荧光检测灵敏度高,对环境要求高,更适合用于实验室检测.

    向日葵黑茎病菌RPACRISPR-Cas12a荧光检测侧向流层析试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