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孙国军

月刊

1673-2596

cfxbs@163.com

0476-2205717

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学院学报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aowuda Mongolian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赤峰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月刊。刊号为ISSN1673-2596(国际标准刊号);CN15-1341/C(国内统一刊号)。现任主编孙国军教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出版法规为准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民主、质量第一的原则,以推动学术进步,优化学术生态为己任。学报注重学术性、思想性、高校性、前瞻性,在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促进学院专业学科建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辟有“红山文化研究”、“契丹辽文化研究”、“哲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学研究”、“艺术研究”等特色栏目与固定栏目。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院校优秀期刊;在2008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自治区高校学报研究会开展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高校精品学报评选活动”中,《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 “优秀学报”称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为《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创刊。 2003年,赤峰学院成立,原《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学报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更名后的《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致力于“红山文化研究”、“契丹辽文化研究”等特色栏目建设,依托学科优势与地域优势,培育学报特色,打造期刊品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陈寅恪与《论语》三则

    朱培源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儒家经典的视角切入,探讨陈寅恪的学术脉络是一件有意义的研究工作.陈寅恪的学行和《论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思想关联,主要体现在借"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表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提倡以"大德不逾闲,小德可出入"为中国近代过渡时期的道德参照,并以之作为一种史观融入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特举"有教无类"以烛照和发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陈寅恪对《论语》人文价值的现代阐发,为当下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陈寅恪《论语》文化包容有教无类

    译者主体视角下《内经》对俄译介路径探究

    宋昱爽吴海燕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背景下的中俄文明互鉴让中医药文化日渐出现在俄罗斯人的视野之中,同样也推动着中医典籍在俄罗斯的译介与传播,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多个《内经》俄译本在俄接连问世.俄罗斯共有三位译者翻译过《内经》,本文以《内经》的几位俄译者为线索,顺序展现《内经》在俄完整译介过程的同时,旨在从译语文化出发审视译文,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出的主观能动性对《内经》译介的作用,以期推进中医典籍对俄译介路径的纵深探索.

    译者主体性《黄帝内经》俄译译介路径

    语义视域下商务法律英语词汇特征探析

    吴艳杨慧莹王长贵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务法律英语有其独特的特点,与日常英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相关学习者在理解及运用商务法律英语词汇时,深感其难度.本文从语义视域下对商务法律英语词汇特征进行多维度的探析,有助于掌握商务法律英语词汇的含义及其用法,便于商务英语领域的学习者及工作者阅读并理解有关法律文献,增强对商务法律英语词汇的实践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语义视域商务法律英语词汇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创造力——以《弄臣》《魔王》为例

    徐子钧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舒伯特对于艺术作品的拓展与深度发掘,促使早期浪漫主义风格上升至高潮阶段,不但将歌词、曲调有机融合为艺术歌曲,还为后期舒曼等音乐家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李斯特在对舒伯特艺术作品《弄臣》《魔王》加以改编与创作,有机结合钢琴演奏方式,为听众描绘出一个优美、宏观的艺术图像,促使歌唱与音乐伴奏、歌词与创作者音乐理想相互融合,构建出一个和谐的音乐曲目,同时生动灵活地运用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能够烘托出音乐情景,构建出浓厚的艺术氛围,还能将二者结合为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魔王》

    钢琴曲《山泉》的民族色彩与现代艺术性

    刘芳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曲《山泉》是当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崔世光先生的作品,该曲创作于 20 世纪 80年代初期,以秀丽的崂山风光为主题,展现了我国特有的山水之美.《山泉》既借鉴了西方的创作手法,又融入了民族色彩,使曲目更具魅力和感染力.本文研究《山泉》中所蕴含的民族因素、演奏手法,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演奏者提供参考与帮助,进而提升演奏能力,促进民族钢琴艺术的整体发展.

    钢琴曲《山泉》民族色彩现代艺术性

    音乐欣赏与跨学科学习的融合探索

    卜凡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深具内涵的审美活动,旨在使人们通过深入领略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及文化精髓,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力与情感体验.跨学科学习是注重知识与技能整合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本文通过音乐欣赏与跨学科学习的结合进行深入探讨,以期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音乐欣赏跨学科学习融合探索

    从历史题材民族声乐作品中探究王志信创作的艺术魅力——以《孟姜女》《兰花花》为例

    张延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志信是我国杰出作曲家及指挥家,其作品以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容著称,在我国民族声乐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创作民族声乐作品时,王志信勇于采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旋律、曲艺元素以及地方特色音调作为核心素材.他通过变化节拍和节奏形态,并融合西方作曲技巧,塑造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从而在民族声乐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王志信改编的曲目《孟姜女》和《兰花花》中,他巧妙地将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法相融合,为这些承载传统历史题材的民族声乐作品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力.

    历史题材民族声乐作品王志信《孟姜女》《兰花花》

    课程思政理论背景下的高师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建设

    赵永明李佳佳王春艳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师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专业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意识薄弱,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较为生硬,育人教学与时脱节,课程的评价体系尚待优化等.挖掘古代汉语课程在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道德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及珍贵的育人价值,通过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意识,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强化教学评价等手段,必然可以推进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更上层楼.

    课程思政理论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与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

    吕晓燕满宠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以活动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很多,本文以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日常参与的读书活动为入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实现"小切口"融入"大思政"的目的.本文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及教育实效,进一步厘清读书活动深入开展的思路,从而在读书活动深入开展的举措选择及条件保障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育模式读书活动大思政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刘秀芳明丽娟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面临的挑战,以"三全育人"作为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视域,将"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与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有机结合,分析总结了两者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和践行原则,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教育着力点和实践路径,形成全员参与的联动协同培养的长效机制,实现家国情怀培育内容、形式及方法的创新,不断开启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新篇章.

    高校"三全育人"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