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健康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健康文摘
中外健康文摘

张选国

周刊

1672-5085

jkwz55@163.com;jkwz66@163.com

010-59648692,59648695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D801

中外健康文摘/Journal World Health Dig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贺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分析

    黎亚叶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健康教育项目在贺州市饮水型氟中毒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选择贺州市八步区的南乡镇、里松镇、平桂区的黄田镇等3个饮水型氟中毒病情最严重的乡镇为研究对象,对所选乡镇实施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前后目标群众对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在实施健康教育项目前,三个乡镇的群众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应答正确率分别是50.7%、55.0%、53.0%,明显低于实施健康教育项目后的81.7%、89.0%、85.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贺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中应用健康教育项目效果显著,值得参考。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健康教育

    刍议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李玉明
    5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入手,重点分析了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的建议与策略,以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探讨

    超声引导平面内与平面外桡动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

    高稚淇谢红王琛魏长娜...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技术组(A组)和平面外技术组(B组)。记录两组总穿刺时间,穿刺尝试次数,第一次成功率,第一次成功者穿刺时间,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与A组相比穿刺时间[(172±2)s vs.(168±3)s]和穿刺次数2(1,2) vs.1(1,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A组相比,第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76% vs.60%),第一次成功穿刺时间短于A组[(94±1)s vs.(106±2)s],穿透法例数多于A组(40% vs.20%),动脉周围血肿发生率多于A组(20% vs.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平面外桡动脉置管技术与平面内技术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所需操作时间更短,但穿透法发生率增高。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平面内平面外

    肺心病住院患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研究

    郭利明韩丽华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目前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肺心病发病具有逐年上升趋势,为此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肺心病的治疗做一综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缓解期

    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

    黄德柱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88.71%(55/62),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1.29%)。结论:心源性脑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失语、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及意识障碍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源性脑梗死诊断治疗

    二级医院手术室差错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黄炜吴捷薛青青
    63-64页

    二级医院手术室差错事故防治措施

    家庭干预模式在肺结核防治中的应用

    杜丽珍
    6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干预模式在肺结核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干预模式在肺结核防治中效果显著,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参考。

    家庭干预模式肺结核防治

    减轻乳房胀痛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

    江道荣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减轻乳房胀痛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效果。方法:将产后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的产妇分为2组,观察导致2组产妇乳房胀痛的因素,观察组督促勤吸吮,强调饮食对泌乳的影响及加强乳房护理的重要性;对照组由于认识不足及护理人员少,实施常规护理不到位。结果:观察组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顺利实施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减轻产后初始泌乳时乳房胀痛,能有效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乳房胀痛母乳喂养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蒋大志张腾云
    6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选择可吸收钉内固定方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关节周围骨折患者45例。针对患者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方法给予临床治疗。所有患者全部因为受到外伤导致出现了新鲜骨折的情况,临床均出现了程度有所不同的骨折移位,对患者完成手术后,选择具体的制动方法。结果:共有1例患者临床表现出股骨头坏死的情况,44例患者临床有效愈合。通过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完成评定后,发现患者的优良率达到了97.78%。结论:针对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选择可吸收钉内固定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成功避免对患者实施二次手术造成损伤的情况,在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等方便表现了重要的意义。

    可吸收钉内固定关节周围骨折临床效果

    离退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及医疗保健工作探索

    王西安许海燕
    6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离退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并探索适于高龄老人(≥80岁)的新模式。方法回顾总结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并评价干休所工作质量,调查12个556人离退休干部的健康和功能状况及高龄老人养老服务需求。92%离退休干部为高龄老人,其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率较60~79岁者增高2~6倍,多系统疾病共患率亦均明显增高(P<0.001)。高龄老人对基本日常生活及个性化服务等需求增多。结论应探索适于“高龄、多病、失能”离退休干部需求的养老服务分级管理新模式。

    干休所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模式高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