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

朱水芳

双月刊

1005-2755

zwjy@periodicals.net.cn

010-85773355-2273

100123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北路甲3号

植物检疫/Journal Plant Quarant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检疫》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共同主办,是面向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林业植物检疫和出入境植物检疫工作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该刊以宣传我国植物检疫的方针政策,普及植物检疫知识,提高植物检疫理论和技术水平,沟通国内外植物检疫信息,交流经验,探讨切磋植物检疫技术为宗旨。主要刊登植物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报告,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处理及防治技术,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疫情调查及监管技术与措施和国外植物检疫及其疫情动态等信息。本刊具英文要目,封面、封底刊登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彩色图片。 本刊为双月刊,64页,设有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危险性病虫害与生物入侵、林木检疫、综述与专论、疫情调查与监管、经验交流、疫情动态与截获、国外检疫与处理等主要栏目。 本刊适合口岸出入境植物检疫、国内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科技和管理人员,农业、林业、农垦、储运、园林绿化、种子繁育和经营等部门的科技、管理和教学人员,熏蒸消毒及与出入境贸易有关单位的业务人员阅读。 主办: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主编:李怀林 出版: 《植物检疫>编辑部 发行: 《植物检疫》编辑部自办发行 地址: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北路甲3号 (10002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疫》编辑部 电话:(010) 85745896,85773355转2273/2274;传真:(010)85745896 电子信箱:zwjy@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林业外来入侵昆虫名录及分析

    宋昱东丁子玮王聪潘绪斌...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库、公开发表论文和疫情报告等文献资料,对我国林业外来入侵昆虫进行了统计,并从林业外来入侵昆虫的种类、原产地与国内首次发现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林业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116种,隶属于7目43科,数量最多的是半翅目昆虫(45种)和鞘翅 目昆虫(33种),其中以粉蚧科(13种)和小蠹科(12种)的昆虫居多;在可统计原产地的我国林业外来入侵昆虫中,原产为亚洲的最多,占总数的31.2%,其次是北美洲(25.6%)、南美洲(15.2%)、欧洲(12.8%)、非洲(11.2%)、大洋洲(4.0%);无意传入是我国林业外来昆虫入侵的主要途径;林业外来入侵昆虫的国内首次发现地主要集中在台湾、云南、广东和海南,其中尤以在台湾首次发现的种类最多.本文归纳整理出我国林业外来入侵昆虫名录,可为林业入侵生物/有害生物调查以及相关名录制修订提供参考.

    林业昆虫首次报道生物入侵有害生物调查

    几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和瓜类果斑病菌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比对评价

    陈磊姜培余慧杜伟...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Ac)是严重威胁葫芦科作物生产的种传病原生物,既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这两种有害生物的检测方法大多难以满足田间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而胶体金试纸条是对其进行现场检测的主要手段.通过检测不同地区的瓜类样品,笔者对国内外几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和瓜类果斑病菌检测试纸条产品在准确率和检测速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初步筛选出了品质好、性价比高、便于一线田间监测使用的国产试纸条产品.另外,还总结了国产试纸条存在的不足,为国内瓜类检疫性病害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发改进提供参考.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瓜类果斑病菌胶体金试纸条比对评价

    橘小实蝇发生与环境关系研究进展

    宫庆涛李素红张坤鹏贾厚振...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变化导致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寄主种类和危害程度发生改变.适宜的环境条件结合丰富的寄主资源为该虫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导致其暴发为害.本文从地理土壤条件、区位因素、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和气压)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各环境因素对橘小实蝇发生发展的影响,指出该虫强大的扩散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寄主范围使其逐渐成为果蔬产业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它的防控难度和造成的损失严重程度远高于传统的食心虫类和叶螨类害虫,提出"预防为主,外防入侵,内防扩散,综合防控,统防统治"是橘小实蝇防控的关键思路和策略.

    橘小实蝇发生环境土壤条件区位因素气候条件研究进展

    山茶叶杯菌研究进展

    吕燕张慧丽段维军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茶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中一些种是重要的观赏型花卉.山茶叶杯菌是造成山茶花腐病的致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一种检疫性真菌.本综述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文献来源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山茶叶杯菌分布、寄主、症状、形态特征、检疫鉴定技术、侵染循环等相关信息,同时汇总了现有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加强对山茶叶杯菌的研究,大力开展检疫工作是防控该病害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山茶叶杯菌形态特征检测鉴定侵染过程防治措施

    日本针对多种进口种子和种苗采取紧急检疫措施

    马菲唐兆萍尹晓艳
    33页

    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许忠祥杨静刘晓宇钱茱希...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南方茎溃疡病是一种世界上危害严重的大豆病害,其病原菌(Diaporthe aspalathi)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本文基于ITS序列差异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 D.aspalathi常规PCR和荧光PCR检测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常规PCR引物DM-F/DM-R3扩增33个供试菌株,6个D.aspalathi菌株出现394bp的预期扩增条带,其余供试菌株均无目的条带,检测灵敏度为5pg菌丝体DNA.探针DM-Pro仅对6个D.aspalathi菌株表现为阳性,其余供试菌株均为阴性,检测灵敏度为500fg菌丝体DNA.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对进境大豆种子及植株残体等样品进行了验证.以上结果表明,这两种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可应用于口岸对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的检疫鉴定及疫情监测.

    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常规PCR实时荧光PCR

    美国小麦中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检疫鉴定

    刘宵宵仲建忠李萍江宏...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进口美国小麦中分离纯化到一株分离物4072-62,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发达,呈白色絮状,后期变粉红色,菌落中央明黄色;分生孢子器和假囊壳单生或聚生,球形至椭圆形,黄褐色至深褐色.分生孢子圆柱形,直或稍弯,两端钝圆,无色,大多有隔膜,大小23~44 μm×2.6~3.5μm.子囊棒状,直或稍弯,无色透明,大小37~79 μm×9~11 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梭形,多数具有3个隔膜,隔膜处明显缢缩,淡黄色至黄褐色,大小19~24 μm×4~6 μm.该分离物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个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Parastagonospo-rapseudonodorum)(登录号AY196988、MZ049620等)的序列相似性为100%.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4072-62与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聚在同一个分支(Bootstrap值为66),亲缘关系最近.菌株4072-62接种小麦,出现叶斑、叶枯等典型症状,对病菌再分离可重新分离到该病菌.以上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此为深圳口岸首次从美国进口小麦中截获该植物检疫性菌物.

    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致病性测定鉴定

    广西发现入侵害虫南洋臀纹粉蚧

    胡锦秦凤萍王小云陆温...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6月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明阳大道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Miq.)]上发现一种为害其萌芽枝的粉蚧,经形态学鉴定为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nus Cockerell),并且通过DNA条形码鉴定证实了该结果.本文首次详细报道了该入侵性害虫在广西以小叶榕为寄主的为害状、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并讨论了该虫可能的来源.

    南洋臀纹粉蚧入侵害虫DNA条形码

    影响实时荧光PCR检测转基因作物的因素分析

    林萍萍史云鹏安鹏天雷早娟...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是目前转基因品系检测的主要手段,本文对转基因作物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影响口岸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因素主要包括样品抽取、DNA提取、实验操作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进境转基因作物的品系检测监管提供技术参考.

    转基因作物品系检测实时荧光PCR影响因素

    南丰蜜桔携带桔小实蝇的溴甲烷磷化氢低温混合熏蒸试验研究

    杨益芬邵宝林寇巧燕张涛...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溴甲烷与磷化氢的不同熏蒸特性,开展了南丰蜜桔携带桔小实蝇3龄幼虫的低温混合熏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使用溴甲烷(熏蒸8h)进行剂量-响应试验,经机率值分析预测达到LD99的CT值为115.9 g·h/m3;当分别加入0.568、0.852、1.136和1.42g/m3磷化氢后进行混合熏蒸,预测其LD99分别为71.9、71.8、72.3和76.5 g·h/m3.混合熏蒸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协同比率(溴甲烷熏蒸LD99/混合熏蒸LD99)分别为1.66、1.66、1.65和1.56;依据LD99.9968推算可减少溴甲烷用量约16%.测试熏蒸后5℃低温储藏14 d和室温25℃储藏7 d,对南丰蜜桔的硬度及理化品质(可溶性糖、酸度、维生素C)影响,结果显示无显著影响;在低温储藏条件下,混合熏蒸对呼吸速率和腐烂率均无显著影响;在室温储藏条件下,呼吸强度和腐烂率显著增加.

    南丰蜜桔桔小实蝇溴甲烷磷化氢混合熏蒸品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