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分析方法探讨近十年T细胞对类风湿关节炎影响的可视化分析

    苏小军朱文菊王欢何倩...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近十年T细胞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影响的文献进行多软件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发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12-2022年关于T细胞对RA影响的中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其发文量、作者、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中文文献 519 篇,英文文献 861 篇,结果显示 2020-2022 年中文发文量缓慢增加,英文发文量整体趋势较为平稳.关键词分析显示,预测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聚焦于T细胞在RA中的发病机制、RA的骨破坏机制、疾病活动度、氧化应激等方面.结论 T细胞对RA影响的研究关注度一直较高,研究价值大.但因国内外研究重点存在差异,团队间应良性互动、相互交流,以期揭示RA的内在机制,为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类风湿关节炎T细胞CiteSpaceVOSviewer可视化分析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分析及其生存列线图

    李波王海玉何风霞张永臣...
    9-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选取 2010-2015 年 7055 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肝转移将患者分为胃癌肝转移组(901 例)和胃癌无肝转移组(6154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T分期、N分期、原发灶手术、放疗、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肝转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6 个月;胃癌无肝转移组为 25 个月.Cox回归分析证实,年龄(P=0.009)、肿瘤分化程度(P<0.001)、原发灶手术(P<0.001)及化疗(P<0.00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和化疗是胃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基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化疗构建的生存列线图对胃癌肝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胃癌肝转移预后分析列线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机器和手法复位疗效对比

    郑海峰周琴双金兰兰汪静波...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在不同年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12 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力中心的临床上确诊为BPPV的患者 300 例,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 170 例(18~59 岁)和老年组 130 例(≥60 岁),每组再根据患者采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型号/规格:SRM-Ⅳ)进行机器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比较各组复位有效率、复位次数、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持续时间等.结果 青中年组中实验组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有效率、复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实验组的复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位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复位可明显提高老年BPPV患者的复位有效率,明显缩短青中年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降低其发生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年龄手法复位机器复位残余症状

    PKRP术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可视化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叶帆万玉英涂萍徐春桃...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with plasmakinetic energy,PKRP)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9 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PKRP的患者资料为建模集,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外部验证.结果 PKRP 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 15.3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其他部位感染、糖尿病、术前导尿、尿道损伤、留置导尿管材质、留置导尿管更换次数、留置导尿时长等是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内部验证(曲线下面积 0.875)和外部验证(曲线下面积 0.869)显示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论 PKRP术后尿路感染影响因素复杂,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性能,可为PKRP术后尿路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预测列线图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青年腰椎间盘早期退变定量分析的研究

    陈芳胡明哲吴海陈耀孟...
    24-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n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序列中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fast)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值在青年人群腰椎间盘早期退变定量分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IVIM-DWI技术作为磁共振定量成像,对温州市人民医院 120 例下腰部疼痛患者(596 个腰椎间盘)中的测量腰椎间盘的ADCslow、ADCfast和f值,基于Pfirrmann分级标准分为三组.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DCfast值区分各分组腰椎间盘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vs.早期退变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66,敏感度 64.2%,特异性 78.5%;正常组vs.中晚期退变组AUC=0.822,敏感度 67.9%,特异性 91.3%;早期退变组vs.中晚期退变组AUC=0.797,敏感度 62.1%,特异性 92.1%.ADCslow值区分各分组腰椎间盘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vs.早期退变组AUC=0.707,敏感度 83.6%,特异性 61.0%;正常组vs.中晚期退变组AUC=0.701,敏感度 84.5%,特异性 58.6%;早期退变组vs.中晚期退变组AUC=0.668,敏感度 86.6%,特异性 51.0%.f值不能区分各分组腰椎间盘.结论 IVIM-DWI序列的ADCslow与ADCfast在区分青年人群腰椎间盘早期退变有一定的准确性与特异性,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

    CD7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李争朱洁冯丹梁昌达...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7 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 60 例AML患儿资料,根据免疫分型结果分为CD7 阳性(CD7+)组和CD7 阴性(CD7-)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效果.结果 60 例AML患儿中,CD7+18 例,阳性率为 30.00%;以M2及M5为主,其中M2 的表达率为 55.56%,高于其他亚型.CD7+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及骨髓原始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CD7-组(P<0.05),而两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肌酐等实验室指标均相近(P>0.05).患儿均接受标准诱导化疗方案治疗 1 个疗程后,CD7+组的完全缓解率低于CD7-组(P<0.05).两组患儿 1年和 2 年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相近(P>0.05).结论 与CD7-患儿比较,CD7+患儿外周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均显著增高,且第 1 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降低.CD7 抗原表达对AML患儿的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可能为AML患儿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探索CD7 在AML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CD7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意义

    Xpert MTB/RIF联合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

    李红玲余思婕于媛媛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Xpert MTB/RIF联合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2 月至2022 年 5 月诊断为菌阴肺结核的 70 例患者,分别进行Xpert MTB/RIF检测、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及二者联合检测.采用固体培养法和比例法对生化病原菌进行诊断并分析诊断效能.采用预测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 Xpert MTB/RIF诊断阳性率 75.57%,阴性率 21.43%;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诊断阳性率 78.57%,阴性率 21.43%;联合诊断阳性率 88.57%,阴性率 11.43%.Xpert MTB/RIF检测敏感度为 77.55%、特异性为 59.86%,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827;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检测敏感度为 77.47%、特异性为 61.02%,AUC为 0.808;联合检测敏感度为 89.75%、特异性为 89.57%,AUC为 0.925.结果 显示Xpert MTB/RIF联合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在菌阴肺结核中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Xpert MTB/RIF联合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XpertMTB/RIF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菌阴肺结核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任丽娟林鹰李育敏张桢贞...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布比卡因进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于赣州市中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 108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麻醉组和超声引导麻醉组,每组 54 例.常规麻醉组患者采取常规全身麻醉;超声引导麻醉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方法在手术中的效果.结果 与常规麻醉组相比,超声引导麻醉组的麻醉效果更优(P<0.05);超声引导麻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超声引导麻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常规麻醉组患者更稳定,且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结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相较于传统的全身麻醉,可获得理想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缓解老年患者的疼痛、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超声引导布比卡因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麻醉镇痛

    2017-2022年杭州地区4079例儿童RSV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肖湘阳徐旭栋赵仕勇陈福红...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核酸阳性检出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检出的RSV核酸阳性患儿的信息,对年龄、性别、检出时间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累计送检样本 22 755 例,其中RSV病例 4079 例,总阳性检出率 17.93%,历年总体呈现不断波动的感染特征.性别方面,男童RSV阳性检出率 10.36%,女童 7.57%,男女比例为 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上,<1岁的婴幼儿阳性检出2378例,占所有阳性检出患儿的58.30%,<3岁患儿占比94.93%,不同年龄段患儿的RSV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季节方面,RSV在秋、冬季高发,两季检出率占比 83.82%,春、夏季检出率仅为 16.18%,秋、冬季节的RSV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春、夏季(P<0.05).结论 杭州地区历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RSV感染呈波动趋势,且秋、冬季高发,婴幼儿及男童阳性检出率较高,应注意在相应季节的重点人群的防护.

    呼吸道合胞病毒儿童流行特征

    水胶体含银敷料和解毒生肌膏对下肢静脉溃疡的应用评价

    郑玉文章玉霞苏慧朱丽萍...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水胶体含银敷料联合解毒生肌膏应用于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5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伤口造口门诊收治的 84 例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2 例.两组患者均实施"三步换药"法处理伤口,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外用敷料,观察组患者采用网状水胶体含银敷料并局部使用解毒生肌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溃疡伤口患者的"三步换药"是一种有效的伤口处理方法,配合网状水胶体含银敷料及解毒生肌膏局部使用可进一步加快患者的伤口愈合进程和效果.

    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水胶含银敷料解毒生肌膏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