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患者小腿肌肉SWE硬度测量值与MNS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霍中元赵红艳张莹张丹丹...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小腿骨骼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硬度测量值与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于连云港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NSI评分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0分≤MNSI评分≤1分,20例)、B组(1分<MNSI评分≤2分,32例)、C组(2 分<MNSI评分≤3分,26例)和D组(3分<MNSI评分≤4分,24例);选取同期3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SWE检测受检者的小腿腓肠肌、胫骨前肌、腓骨肌不同张力状态下杨氏模量值并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MNSI评分与小腿肌肉杨氏模量值的关系.结果 随着MNSI评分的增加,各组受检者各小腿肌肉剪切波的杨氏模量值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腓肠肌最大跖屈位、腓肠肌最大背屈位、胫骨前肌最大跖屈位及腓骨肌足内翻位的杨氏模量值均与MNSI评分呈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73、-0.72、-0.75.结论 随着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加重,小腿肌肉剪切波硬度降低,SWE可协同MNSI评分综合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

    糖尿病剪切波弹性成像小腿肌肉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

    中国老年患者门诊潜在不适当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杨子江康华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老年患者门诊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患者门诊用药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计算机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相搭配的方式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与中国老年患者门诊PIM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有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3年8月,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由2~3人完成,使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篇相关文献,总处方量为1 153 750张,PIM总发生219 538张,文献质量评分最高9分,最低5分,无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患者门诊PIM总发生率为23.2%.年龄(OR=1.21,95%CI:1.16~1.27)、失眠(OR=3.47,95%CI:1.43~8.41)、合并冠心病(OR=1.86,95%CI:1.43~2.35)、合并疾病数量(OR=1.37,95%CI:1.24~1.52)、用药数量(OR=1.95,95%CI:1.59~2.38)、医生职称(OR=1.29,95%CI:1.23~1.36)均是中国老年患者门诊PI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老年患者门诊PIM发生率差异较大,年龄、合并冠心病、合并疾病数量、用药数量和医生职称均是PIM发生的促进因素.

    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Meta分析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

    朱利君朱婷婷徐海
    61-6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11月于嘉兴市第二医院妇科手术中心行择期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μg/kg和环泊酚0.4mg/kg进行诱导,观察组孕妇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3mg/kg、阿芬太尼10μg/kg及环泊酚0.4mg/kg进行诱导,观察两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点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孕妇的环泊酚用量、诱导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宫缩痛程度;记录两组孕妇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3d的情绪状态.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低血压、低氧血症、呼吸抑制、体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环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T1时,观察组孕妇的HR、MAP、S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T3时,观察组孕妇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苏醒时、苏醒后30min及苏醒后60min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术后1d及3d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减轻术后疼痛,维持积极情绪,加快术后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策略.

    艾司氯胺酮环泊酚人工流产术有效性

    AHH程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凝血功能、内脏灌注的影响

    吴啸鸽陈元良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程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均采用AHH、自体血回输与控制性降压,根据AHH程度将其分成A组(n=55)与B组(n=47).A组设定目标稀释值为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30%,B组设定为HCT 2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尿量、输液总量、出血量及麻醉诱导后(T0)、血液稀释后(T1)、术毕(T2)的心率、体温、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platelet,PLT)及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gastric intramucos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gCO2)、胃黏膜 pH 值(gastric intramucosal pH,pHi).结果 B组患者的扩容液体总量、输液总量显著多于A组(P<0.05).两组患者T1的心率、体温显著低于T0与T2,B组患者T1的心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T1、T2的PT显著长于T0,FIB、PLT显著低于T0(P<0.05);B组患者T1、T2的PLT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T1、T2的PgCO2显著高于T0,pHi显著低于T0(P<0.05),且B组患者T1、T2的pHi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AHH目标值设定为HCT 25%~30%的总体安全性高,其中目标值为HCT 25%时PLT水平更低,但亦在正常范围内,而PgCO2增高,pHi有所降低.

    髋关节置换术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凝血功能内脏灌注

    胸腔镜手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Ⅰ、Ⅱ期脓胸的对比研究

    金伟伟符诗薇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Ⅰ、Ⅱ期脓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的Ⅰ、Ⅱ期脓胸患者62例,根据手术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引流组(32例)和廓清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基本资料及手术前后的肺容积.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引流组患者的引流管使用时长、抗生素使用时长、发热时长、白细胞恢复时长、白蛋白恢复时长、住院时长均显著长于廓清组(P<0.05).廓清组患者的新发肺不张、漏气、低血压、心律失常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引流组,包裹性积液、持续肺部感染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引流组(P<0.05).廓清组患者的整体预后显著优于引流组(x2=7.398,P=0.007).术后1周,廓清组患者的肺容积及手术前后差值均显著大于引流组(P<0.05).结论 与胸腔闭式引流相比,胸腔镜手术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肺容积,改善肺复张情况,恢复和预后表现更佳.

    脓胸胸腔镜手术胸腔闭式引流肺容积

    血清CTRP13与妊娠糖尿病及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

    辛雅萍马晓静阮梦梦张琦...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13,CTRP13)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及CTRP13对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5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63例,根据孕24~28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其分别纳入GDM组(n=83)和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n=80).收集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生化资料、不良妊娠结局,分析GDM孕妇血清CTRP13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CTRP13对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GDM组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产前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NGT组,CTRP13显著低于NGT组(P<0.05).血清CTRP13与GDM孕妇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P<0.05).GDM组孕妇的妊娠高血压和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血清CTRP13预测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0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80%、76.00%.结论 血清CTRP13与GDM孕妇的糖脂代谢有关,血清CTRP13是预测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妊娠糖尿病CTRP13糖脂代谢不良妊娠结局

    分析HLA-DQA1基因与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徐慧朱凌妍赵凯王慧...
    80-8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uman leucocyte antigen-DQA1,HLA-DQA1)与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2例S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LA-DQA1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LA-DQA1阳性组(n=147)和HLA-DQA1阴性组(n=9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唇腺活检和疾病活动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LA-DQA1对SS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HLA-DQA1阳性组患者的口干、眼干、紫癜占比和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anti-Sjögren's syndrome A antibody,抗 SSA 抗体)、抗干燥综合征 B 抗体(anti-Sjögren syndrome's B antibody,抗 SSB 抗体)、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占比及免疫球蛋白G水平均显著高于HLA-DQA1阴性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HLA-DQA1阴性组(P<0.05);HLA-DQA1阳性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显著高于HLA-DQA1阴性组(P<0.05).HLA-DQA1、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判断SS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3、0.534、0.593.三者联合判断SS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638.结论 HLA-DQA1与SS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相关,在HLA-DQA1阳性患者中,口干、眼干、高球蛋白血症、贫血和紫癜等症状更明显,同时,抗SSA/SSB抗体和ANA阳性率较高,提示HLA-DQA1表达有助于判断SS患者的病情.

    干燥综合征HLA-DQA1抗SSA抗体抗SSB抗体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张朋飞王春香蒋丰娟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老年AP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诊治的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167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30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死亡率、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率、住院时间、Ranson 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等.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非老年组,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淀粉酶、Ranson评分和心血管合并症、肺部合并症、神经系统合并症、CCI≥2的比例及黄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的死亡率、ICU住院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老年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Ranson评分≥3分、CCI≥2、胰腺坏死均是AP患者死亡和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5岁、胰腺坏死、胆源性病因是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AP患者的死亡率、ICU住院率较高,住院时间延长,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改善老年AP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急性胰腺炎老年人死亡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

    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分析

    张兴王鑫周强张金建...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1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d、3d、7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两组患者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时间和28d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入住E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8d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d、3d、7d,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MDA、NO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SO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SOD水平先下降后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MDA、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氧化应激水平,缩短患者入住EICU时间,降低28d死亡率,为脓毒症休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脓毒症休克乌司他丁参附注射液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

    利多卡因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吕玉朋汪佩胡礼宏
    93-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老年男性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12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9例.实验组患者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kg,并以2mg/(kg·h)微泵注射至术毕,对照组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8h内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追加次数及用量、40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量表评分、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追加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48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PACU停留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8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嗜睡、呼吸抑制、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术后48h,实验组患者QoR-40量表的舒适度、情绪、疼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男性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减少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同时减轻术后疼痛和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前列腺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