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和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量的即刻效应及神经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入院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35例)、非穴针刺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3例).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治疗组与非穴针刺组均在入组的第1天未使用药物改善循环的情况下进行首次针灸治疗.三组患者连续治疗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速(systolic peak velocity,Vs)、舒张期峰速(diastolic peak velocity,V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FV);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并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药物治疗组和非穴针刺组患者的Vs、MFV水平提高(P<0.05),PI较治疗前显降低(P<0.05);针刺治疗组患者的Vs、Vd、MFV水平均提高(P<0.05);PI、R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三组治疗后比较,针刺治疗组患者的Vs、Vd、PI、RI、MFV改善情况优于非穴针刺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针刺治疗组患者首次针刺后的Vs、Vd、PI、RI、MFV均有改善,其改善程度优于非穴针刺组(P<0.05).三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针刺治疗组指标低于非穴针刺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与非穴针刺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随访30d后,患者的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情况,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