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切口腰方肌阻滞技术在肾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王玲志周瑞芬应骐潞陈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切口腰方肌阻滞(transincisional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TQLB)技术在肾切除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择期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QLB组(T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30例.C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T组采用TQLB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4h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6h、12h、24h的静息和运动时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后2h感觉阻滞范围,术后24h补救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患者术后24h舒芬太尼消耗量减少(P<0.001);术后6h、12h、24h静息和运动NRS评分降低(P<0.05);术后24h补救镇痛例数及镇痛满意度评分均低于C组(P<0.05);T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TQLB可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发症少,为该类手术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

    经切口腰方肌阻滞后腹腔镜肾切除术镇痛

    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

    姚汉青黄佳悦董玉芳刘林...
    6-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的120名足月单胎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E组(ESPB联合PCIA)、T组[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PCIA]及对照组(仅PCIA),每组40名.分别记录术后4h、8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记录48h内有效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总给药量、补救镇痛比例及产妇满意度.观察48h内的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E组产妇术后8h、12h和24h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低于T组,且两组产妇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术后8h、12h和24h的BCS评分高于T组,且两组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术后48h内有效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比例和舒芬太尼总给药量均低于T组,且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满意度评分高于T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术后48h内的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ESPB联合PCIA的镇痛效果优于TAP阻滞联合PCIA,且可减少镇痛药用量并提升产妇的镇痛满意度和舒适度.

    竖脊肌平面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剖宫产术

    针药并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与神经损伤的影响

    林秀瑶朱达斌许云辉王燕...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和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量的即刻效应及神经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入院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35例)、非穴针刺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3例).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治疗组与非穴针刺组均在入组的第1天未使用药物改善循环的情况下进行首次针灸治疗.三组患者连续治疗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速(systolic peak velocity,Vs)、舒张期峰速(diastolic peak velocity,V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FV);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并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药物治疗组和非穴针刺组患者的Vs、MFV水平提高(P<0.05),PI较治疗前显降低(P<0.05);针刺治疗组患者的Vs、Vd、MFV水平均提高(P<0.05);PI、R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三组治疗后比较,针刺治疗组患者的Vs、Vd、PI、RI、MFV改善情况优于非穴针刺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针刺治疗组患者首次针刺后的Vs、Vd、PI、RI、MFV均有改善,其改善程度优于非穴针刺组(P<0.05).三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针刺治疗组指标低于非穴针刺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与非穴针刺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随访30d后,患者的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情况,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的程度.

    针刺缺血性脑卒中大脑动脉血流即刻效应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引导下rTMS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钟怡刘汉英辛仲伟刘晓妍...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引导下个体化精准定位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有效性、可接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2-12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精准定位组和常规组.精准定位组基于MRI精准定位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作为刺激靶点,常规组使用传统"5cm"定位左侧DLPFC.所有患者均每周5次,连续2周,共治疗10次(静息运动阈值90%的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为10Hz,每次40个脉冲,串间隔10s,60串/d,共2400个脉冲).评估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17,HAMD-17)、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的变化,以HAMD-17、HAMA减分率≥50%为治疗有效.在每日访谈中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精准定位组和常规组在基线时HAMD-17、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HAMD-17评分、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0,P=0.027;Z=-2.060,P=0.039).精准定位组抑郁、焦虑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1.48%、51.85%,常规组分别为43.33%、23.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730,P=0.003;x2=4.970,P=0.026).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MRI引导下个体化精准定位的rTM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可快速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

    磁共振成像重复经颅磁刺激抑郁症青少年

    肺脏超声与SAA/hs-CRP、PCT诊断小儿感染性肺炎的价值

    王小晔余秀华蔡海丽宋欣欣...
    21-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感染性肺炎肺脏超声表现及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protein A,SAA)/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7例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5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行肺脏超声检查,分析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超声表现;比较SAA/hs-CRP、PCT,并分析肺脏超声与SAA/hs-CRP、PCT联合检测对小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107例感染性肺炎患儿经肺脏超声诊断阳性104例,阳性率97.20%.研究组患儿肺脏超声评分、SAA/hs-CRP、PCT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感染性肺炎患儿肺脏超声评分、SAA/hs-CRP、PCT高于轻症患儿(P<0.05).肺脏超声与SAA/hs-CRP、PCT联合检测对小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923,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2.30%、87.98%.肺脏超声评分与SAA/hs-CRP、PCT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肺脏超声可显示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肺部病变特征,患儿超声表现多为胸膜线异常、B线增多、肺实变,与SAA/hs-CRP、PCT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小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效能.

    小儿感染性肺炎肺脏超声超声表现血清淀粉样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调经汤经铁死亡途径干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网络药理靶点分析及活性成分预测

    王玮玉严航张文瑜马德聪...
    2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临床效方调经汤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有效靶点和活性药物成分预测.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用于传统中药分子机制挖掘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数据库获取调经汤的活性成分和靶基因,使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药物靶点数据库、Drugbank获取POI的疾病靶点,并通过Venn获取交集靶点.利用铁死亡数据库、Cytoscape及STRING软件构建调经汤通过铁死亡途径治疗POI的核心靶基因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对调经汤治疗POI和铁死亡相关的预测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和生物学途径富集分析.通过基因表达总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获取POI疾病生物学差异基因进一步提取关键靶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活性小分子药物成分结合力.结果 调经汤13种中药中共筛选出154种活性成分,与POI相关靶点101个,铁死亡相关基因共23个.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通路为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通过GEO数据库筛得调经汤通过铁死亡途径干预POI的关键靶点为糖原合成酶激酶3 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蛋白激酶C α(protein kinase C alpha gene,PRKCA),这些基因在POI疾病中表达量均降低.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AV1-槲皮素、GSK-3β-木犀草素具有较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 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铁死亡途径可能是调经汤治疗POI的重要机制,GSK-3β、CAV1、mTOR和PRKCA等靶点及PI3K/Akt信号通路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铁死亡生物信息学调经汤

    学龄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体质和治疗探讨

    韦薇常中飞王同付赵利娜...
    32-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中医体质、病机、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110例学龄期MPP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门诊就诊的无发热、呼吸系统症状的35例学龄期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中医体质、证型、病因、病位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医体质以平和质、湿热质为多;证型以痰热闭肺证、风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为多.体质与证候无明显相关性(x2=3.16,P=0.21,Cramer's V=0.17).观察组患儿病位多为肺-大肠、心;病因多为热、痰湿、瘀血、风.两组患儿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2,P=0.002).结论 湿热质患儿对MPP可能有一定的易感性.对学龄期儿童MPP的治疗应注意不能忽略心系病症和瘀血,同时采用病证症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注意体质调整.

    中医体质学龄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证症结合

    2011-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足细胞项目浅析

    王少莹窦一田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足细胞领域研究项目的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者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及其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LetPub数据库获得2011-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足细胞研究项目,分析项目经费、资助类型和学科分类等信息.结果 2011-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资助足细胞相关研究项目411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为主要资助类型;获资助项目数较多的依托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山东大学;学科分类以继发性肾脏病为主;研究病种以糖尿病肾病为主.研究项目多以自噬、内质网应激、线粒体途径等为切入点探索足细胞损伤和干预的作用机制.结论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足细胞相关研究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本研究可为后续该领域相关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足细胞立项资助分析

    国内外ICU数智化技术应用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林沛钰单丽明方小芳陈佳佳...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数智化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及趋势.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收录的ICU数智化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2日.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700篇、英文文献1705篇.结论 中文文献共形成18个聚类,包括智能手机、数据挖掘、室性早搏、脓毒血症等.英文文献共形成17个聚类,包括深度学习、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生理特征等.其中风险预测模型、临床决策支持是未来研究的趋势.通过拓宽疾病和人群范围、联合人工智能研发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检测云系统、机器人等是未来ICU数智化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

    数智化人工智能重症医学病房文献计量学

    多重宣教模式对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

    马燕萍沈新凤钱美萍倪敏君...
    50-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connect、introduce、communicate、ask、respond、exit,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对门诊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依从性及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9-12月于嘉兴市第二医院门诊首次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60岁患者共3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6)、沟通组(n=84)、回授组(n=86)、联合组(n=90).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口头宣教、观看肠道准备视频、书面宣教;沟通组患者采用CICARE沟通模式实施结肠镜检查健康宣教;回授组患者采用回授法实施结肠镜检查健康宣教;联合组患者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回授法进行健康宣教.比较四组患者肠道准备的依从性、肠道清洁度、检查前焦虑评分情况.结果 四组患者的低纤维饮食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依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宣教方式患者的肠道清洁度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联合组的宣教方式在整体上可提高患者的肠道清洁评分及降低患者的焦虑评分.结论 CICARE沟通模式联合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患者健康宣教效果显著,可提高老年患者肠道准备的依从性、缓解焦虑状态.

    CICARE回授法老年人肠道准备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