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鹰嘴豆芽素A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机制

    王东萍葛万文袁国强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鹰嘴豆芽素A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TargetNet、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出鹰嘴豆芽素A对应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借助 STRING 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潜在靶点网络关系图.对交集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本体论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DockThor数据库对鹰嘴豆芽素A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出鹰嘴豆芽素A靶点 149 个,神经胶质瘤相关靶点 5654 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 97 个,核心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1)、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90AA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PPARG、PTGS2,靶点参与的功能主要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等过程有关.GO富集分析发现鹰嘴豆芽素A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多方面参与神经胶质瘤的治疗.KEGG 通路 108 条,包括肿瘤、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活性、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 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鹰嘴豆芽素A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鹰嘴豆芽素A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增强化疗敏感性等发挥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作用.

    鹰嘴豆芽素A神经胶质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生长激素协同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对低预后女性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张加能张焕焕王冲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协同高孕激素促排卵(progesterone-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对低预后妇女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分析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对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IVF治疗的女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PSM后,76 对IVF结果低预期女性纳入分析.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H协同治疗组的可移植胚胎率升高(P<0.001),获卵数、metaphase Ⅱ(MⅡ)卵率、D1-two-pronuclear(2PN)受精率、优质胚胎比率、临床妊娠率、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和天数、雌二醇(estradiol,E2)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女性应用GH可移植胚胎率升高(P=0.010),40 岁以下女性MⅡ卵率(P=0.010)和可移植胚胎率(P<0.001)升高.结论 体外受精中,GH对卵母细胞质量和PPOS方案的可移植胚胎率可能存在提高作用,其辅助给药可作为低预后妇女的可选治疗策略.

    生长激素体外受精高孕激素促排卵低预后倾向得分匹配

    PACS-2在阿尔茨海默病发展中作用机制研究

    王艳云叶群英钱军刘志鹏...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磷酸呋喃酸性簇分选蛋白-2(phosphofurin acidic cluster sorting protein-2,PACS-2)在N2a/APP695swe细胞线粒体功能及细胞凋亡中的参与作用,进一步探讨PACS-2 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CCK8 法分析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 stilbene glycoside,TSG)处理N2a/APP695swe细胞 48h后的细胞存活率,选择合适浓度的TSG用于后续实验.体外常规培养N2a/WT细胞和N2a/APP695swe细胞,实验细胞分为 3 个组:空白对照组(WT组):N2a/WT细胞;模型组(APP组):N2a/APP695swe细胞;治疗组(TSG组):N2a/APP695swe细胞,合适浓度的TSG干预.TUNEL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JC-1 法流式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WB)检测PACS-2 的蛋白表达情况,RT-qPCR检测PACS-2 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CCK8法分析不同浓度的TSG作用细胞48h后的细胞存活率:100μmol/L的TSG保护作用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与WT组相比,APP组的凋亡率升高,与APP组相比,TSG组的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C-1 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WT组相比,APP组的膜电位降低,与APP组相比,TSG组膜电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PACS-2 的蛋白表达:与WT组相比,APP组的PACS-2 表达升高,与APP组相比,TSG组的PACS-2 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检测PACS-2 的mRNA表达:与WT组相比,APP组的PACS-2表达升高,与APP组相比,TSG组的PACS-2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S-2 在AD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其上调可能促进AD的发生,脑保护药物TSG可能通过下调PACS-2抑制AD模型细胞凋亡并改善线粒体功能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PACS-2阿尔茨海默病N2a/APP695swe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联合白细胞介素-6对手足口重症患儿的诊断价值研究

    罗丽君徐成高孙飞高晓慧...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手足口重症患儿中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2022 年 1 月到 2022 年 12 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 62 例手足口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感染的严重程度分为观察组(重型感染组)29 例及对照组(轻型感染组)33 例,通过分析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s-CRP、PCT、IL-6 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等的差异及临床应用.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hs-CRP、PCT、IL-6 较对照组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s-CRP预测手足口重型感染敏感度为 79.3%,特异性为 93.9%(95%CI:0.852~0.985,P<0.05);PCT 敏感度为 93.1%,特异性 84.8%(95%CI:0.907~1,P<0.05);IL-6 敏感度为96.6%,特异性 87.9%(95%CI:0.945~1,P<0.05).结论 在手足口分型诊断中,PCT、IL-6 敏感度高,虽 hs-CRP 敏感度较前者低,但特异性较前者高,因此hs-CRP、PCT、IL-6 三者联合对手足口诊断分型价值更高.

    手足口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诊断价值

    肺脏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黄佩佩徐琦张翔宋夏子...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脏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人民医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新生儿监护病房确诊的NRDS患儿 65 例临床资料,将 65 例患儿纳入NRDS组,同期选择其他常见肺部疾病(如新生儿湿肺、感染性肺炎)患儿 40 例作为其他肺部疾病组,所有患儿均经肺脏超声及X线检查,观察两组患儿肺部情况: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孤立B线、融合B线、弥漫性 B 线、肺实变、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等肺脏超声表现.比较两组患儿肺脏超声评分,分析 NRDS 组患儿 X线分级分布情况,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肺脏超声评分与 X 线分级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图分析肺脏超声评分鉴别诊断NRDS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结果 NRDS组患儿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融合B线、弥漫性B线、肺实变、支气管充气征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孤立B线、双肺点检出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DS组患儿双肺、左肺、右肺、双侧肺、双肺底肺部超声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P<0.05).随着 X 线分级的增加,肺超声评分逐渐升高,各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超声评分与X线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704,P<0.05).肺超声评分鉴别诊断NRDS与常见肺部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907,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 89.0%、92.5%;肺超声评分鉴别诊断 NRDS 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的 AUC 分别为 0.914、0.933,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 肺脏超声评分在鉴别NRDS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可量化评估NRDS的病情变化,与X线分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无辐射、快速、直观等优点,可作为早期诊断NRDS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

    肺脏超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预测价值

    118例婴幼儿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曾超群赵沅丁宁胡响当...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 1 日到 2023 年 1 月1 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 118 例复杂性肛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瘘管、内外口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 118例患儿中男 115 例(97.5%),女 3 例(2.5%),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发于 1 岁以内;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 93 例(占 78.8%),高位复杂性肛瘘 25 例(占 21.2%);以 2 根瘘管为主(占 76.3%),其次为 3 根瘘管(占 21.2%)和 4 根瘘管(占 2.5%);内外口数量关系中以外口=内口为主(占 71.2%),内外口多分布在 3、9 点位(截石位);中医证型以湿热下注证为主(占 58.5%),其次为胎毒证(占 23.7%)、脾虚湿蕴证(占 17.8%).结论 婴幼儿复杂性肛瘘好发于 1 岁以内男性患儿,多为 2 根瘘管的低位复杂性肛瘘,内外口多分布在 3、9 点位(截石位),湿热下注证为主要中医证型.

    婴幼儿复杂性肛瘘瘘管内外口中医证型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转移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因素及预后分析

    徐琴袁军钱萍袁琳娜...
    30-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对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 116 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乳腺癌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pCR的关系,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腋窝转移淋巴结pCR和non-pCR的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116 例患者中,有 52 例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达到pCR,占比44.83%.单因素分析显示,通过比较pCR和non-pCR,发现年龄、脉管浸润、乳腺原发肿瘤pCR、NAC前后Ki67 差值、NAC方案、NAC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脉管浸润、乳腺原发肿瘤pCR是腋窝转移淋巴结p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腋窝转移淋巴结pCR与non-pCR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80.40%vs.54.60%)和总生存率(90.4%vs.70.10%)(P<0.05).结论 部分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淋巴结能够达到pCR.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pCR的相关性,发现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pCR与年龄≤50岁、无脉管浸润、乳腺原发肿瘤pCR有关.同时发现,腋窝转移淋巴结pCR较non-pCR的患者预后更好.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

    超声造影在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微循环病变评估中的应用

    王鹏飞叶蔓菁徐茂晟邹春鹏...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评估小腿三头肌的微循环灌注情况,探讨CEUS在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微血管病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20 年 8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 51 例,分为单纯T2DM组(n=15)、T2DM微循环病变组(n=36),记录每位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CEUS观察小腿三头肌的造影情况,获取定量造影指标区域增强强度(enhanced intensity,PI-BI)和区域达峰时间(regional peak time,TTP-AT),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T2DM微变组的HbA1c及HOMA-IR高于单纯T2DM组(P<0.05).T2DM微变组腓肠肌内侧头(musculi gastrocnemii,MG)、腓肠肌外侧头(laterale musculi gastrocnemi,LG)、比目鱼肌(soleus,SOL)及交界区的TTP-AT均长于单纯T2DM组(P<0.05).两组SOL的TTP-AT均为最长,LG次之,MG最短(P<0.05).T2DM微变组MG的PI-BI高于SOL(P<0.05).小腿三头肌交界区的TTP-AT与HbA1c、HOMA-I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US小腿三头肌TTP-AT是评估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新指标.

    超声造影2型糖尿病骨骼肌微循环

    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

    吴苏琪吴寒松余冬梅陈琼...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对比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富血小板凝胶(platelet rich gel,PRP)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injury,OLT).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22 年10 月收入的HeppleⅤ型OLT患者 6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移植组(接受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31 例)、联合组(接受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治疗,31 例).对患者进行术后 12 个月门诊随访研究,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2 个月治疗效果、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urgeons,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移植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与联合组(93.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 个月两组ROM、AOFAS评分均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移植组患者主观总满意度(77.42%),低于联合组(96.77%,P<0.05).移植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35%)与联合组(3.23%)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可避免额外手术切口,患者主观满意度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带骨膜髂骨异体骨骨粉富血小板凝胶距骨骨软骨损伤

    传统包皮环切术与吻合器治疗儿童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涂勇浪高国华武林得陈希源...
    44-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包皮环切术与一次性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患儿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61例包茎和包皮过长的患儿,采用传统方法包皮环切术129例(对照组)和使用一次性环切吻合器132例(试验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在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缘重度水肿、切口裂开、术后再次出血、术后感染、外观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次出血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缘重度水肿发生率较试验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感染率、切口裂开及外观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儿童包茎和包皮过长,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的优势在于术后恢复相对快、切缘水肿程度轻;一次性环切吻合器优点在于止血彻底、操作简便易行且安全,适合基层医疗使用,但在术后恢复方面不如传统方法.治疗方案各有优势,方式选择应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多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儿童包茎、包皮过长传统包皮环切术一次性环切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