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评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双月刊

1674-6376

天津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药物评价研究/Journal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科技情报检索刊物。主要刊登及时著录国内医药期刊及技术资料中有关中草药文章的题目,编制分类索引和主题索引,形成国内中草药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为读者查找技术文献提供方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在马来西亚注册路径研究与实践

    张万良李俊明王琼周立红...
    2197-2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在马来西亚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和广泛应用,同时马来西亚在药品注册和监管方面也具有比较完善的法规.中药常以天然药品或健康补充剂注册进入马来西亚市场,需要按照东盟共同技术档案(ACTD)格式撰写药品注册文件;根据产品注册声称的级别,马来西亚国家药品监管局(NPRA)会对产品进行完整审评或简化审评,并在最终审评通过后发放有效期为5年的产品注册编号(PRN).结合注册实践,总结注册申报关键点:首先需确保申报中药处方成分适用性,然后提供符合马来西亚管理要求的产品工艺流程、规格信息及稳定性研究等药学研究资料,临床研究报告、Meta分析文献及与产品相关的国际认可的专论等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支持依据,以及由马来西亚认可的机构出具的行政文件.中药在以天然药品项下的传统药身份注册、声称产品的传统用途之外,也可以具有治疗声称的天然药品注册,并以临床研究、学术论文、药典专论、医学典籍等多维证据材料支持产品的安全有效.中药的国际认可度日益提高,通过介绍中药产品在马来西亚的注册路径及相关经验,帮助更多中药产品在马来西亚注册获得批准,助力中药国际化进程.

    中药马来西亚药事法规注册实践药品审评

    FDA"NDA和ANDA中组成说明的内容和格式以及说明书中相应成分说明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介绍及启示

    萧惠来
    2203-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FDA于2024年4月发布了"NDA和ANDA中组成说明的内容和格式以及说明书中相应成分说明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详尽而又具体地介绍了药学申报资料中药物组成说明以及说明书中相应成分说明的最佳撰写方法.列举了常见问题并提出了避免这些问的建议.该指导原则末还给出了规范撰写的示例,使之最佳撰写方法一目了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该指导原则,期待对我国药物研究者这两方面内容的规范撰写有帮助,也对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应审评有启示.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药申请和仿制药申请组成说明成分说明说明书指导原则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的凹叶景天抗肝癌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

    刘晓芳丘琴覃芳芳韦红杏...
    2210-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凹叶景天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进行凹叶景天抗肝癌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方法 利用UPLC-Q-TOF-MS/MS快速鉴定凹叶景天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 ADME平台,根据筛选原则确定活性成分;运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凹叶景天的成分靶点,GeneCards平台获得相关疾病靶点,Venny平台获得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的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从凹叶景天醋酸乙酯部位中共鉴定58个成分,黄酮类23个、有机酸类16个、酚类4个、香豆素类4个、萜类2个、苯酞类2个等.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出39种活性成分,药物-疾病靶点140个;PPI网络筛选出AKT1、EGFR、STAT3、CASP3、ESR1等18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显示,凹叶景天主要以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微小RNA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为主要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肝癌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预测的Q-Marker及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 凹叶景天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肝癌的作用,预测出山柰素、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苜蓿素7个成分可作为凹叶景天抗肝癌的Q-Marker.

    凹叶景天UPLC-Q-TOF-MS/MS肝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质量标志物(Q-Marker)山柰素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苜蓿素

    基于UHPLC-ESI-QTOF-MS/MS成分分析、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桑菊饮治疗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

    何梓龙任睿楠汪芳赵国安...
    2227-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桑菊饮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ESI-QTOF-MS/MS)快速鉴别桑菊饮的入血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桑菊饮入血成分关联靶点与ALI相关靶点,并通过Venny确认桑菊饮抗ALI潜在靶点.使用Metascape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并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于分子对接对重要成分和靶点间相互作用进行验证,并进一步采用脂多糖(LPS)致ALI大鼠模型,借助实时荧光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明确桑菊饮对ALI大鼠重要靶点(TNF、EGFR、STAT3、PTGS2)的调控作用.结果 共检测出38个桑菊饮入血成分,获得220个药物潜在靶点、3 758个ALI治疗潜在靶点和145个交集靶点,筛选出10个核心成分(芦丁、苦杏仁苷、甘草苷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桑菊饮可能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种生命过程,发挥抗ALI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芦丁、苦杏仁苷、甘草苷等核心成分与TNF、EGFR、STAT3等关键靶点具有良好亲和力.qRT-PCR结果进一步显示桑菊饮可显著回调ALI导致的EGFR、TNF、STAT3、PTGS2等mRNA表达量的改变(P<0.01).结论 桑菊饮可能通过甘草苷、芦丁、苦杏仁苷等多成分干预TNF、EGFR、STAT3、PTGS2等多靶点,进而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ALI作用.

    桑菊饮急性肺损伤成分分析网络药理学芦丁苦杏仁苷甘草苷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柴胡疏肝散抗抑郁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强发晶李慧敏李钧盛洁静...
    2241-2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对柴胡疏肝散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Swi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并筛选成分靶点;运用Limma包和hclust函数对GSE19738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获取抑郁症相关靶点,并与成分靶点取交集.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计算度值,筛选药效物质.交集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后进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和支持向量机(SVM)分析,得到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标,并进行ROC生存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以及基于斑马鱼抑郁模型的实验验证.结果 共从柴胡疏肝散水提物中鉴定126个成分,"成分-抑郁症"交集靶点共114个,度值≥11(中位数)的潜在药效物质44个,排名前5的成分为柴胡皂苷A、川陈皮素、异甘草素、洋川芎内酯A和柚皮苷查尔酮.获得5个关键基因FOS、TNF、NF-κB1、CXCR2和IDO1,作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症的潜在靶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5个关键成分与5个潜在靶标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其中与NF-κB1和TNF结合能最佳.通过体内实验研究,在确定柴胡疏肝散抗抑郁有效的前提下,柴胡疏肝散可显著降低斑马鱼抑郁模型体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P<0.001).在基因水平上,柴胡疏肝散可显著降低斑马鱼抑郁模型NF-κB1、TNF-α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可通过柴胡皂苷A、川陈皮素等多种成分调控TNF-α/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柴胡疏肝散抗抑郁UPLC-Q-TOF-MS/MS生物信息学药效物质分子机制

    基于体外透皮成分分析的靶向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的儿泻康贴膜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王甜宋紫腾罗春郝艳琦...
    2261-2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分析儿泻康贴膜体外透皮接收液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预测其治疗小儿腹泻、腹痛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于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确认儿泻康贴膜透皮化学成分.选取19个主要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小儿腹泻、腹痛相关疾病靶点;借助String 12.0网络分析平台,获得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从而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Omicsbean在线分析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通过Cytoscape3.9.1软件构建网络图;运用Schrödinger2020 Maestro12.4软件将10个主要活性成分与15个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结合能力.结果 儿泻康贴膜体外透皮接收液共鉴定出90个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三萜类、苦味素及其他类;选取的19个活性成分治疗小儿腹泻、腹痛的潜在作用靶点共260个,经PPI网络分析筛选出肿瘤蛋白p53(TP53)、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等15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共得到166条通路,筛选出与疾病密切相关的通路共90条,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重要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儿泻康贴膜中10个主要活性成分与15个核心靶点蛋白间结合能力较强,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结论 通过HPLC-Q-TOF-MS/MS获得儿泻康贴膜体外透皮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确定了儿泻康贴膜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小儿腹泻、腹痛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儿泻康贴膜体外透皮成分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桂皮醛丁香酚乙酸丁香酚酯柠檬苦素吴茱萸碱胡椒碱吴茱萸次碱

    《普济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剂用药规律分析及核心药对作用机制研究

    史元元徐茜茜胡珊珊陈迹...
    2277-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普济方》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方剂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并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对抗RA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电子图书系统搜集《普济方》中治疗RA的方剂,并利用Excel软件统计中药性味、归经、功效等,使用R语言对频数、中药关联规则及聚类规律进行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结果得到核心药对,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Pharmmapper、STRING等数据库,R语言、Cytoscape软件构建"药对-成分-靶点-疾病"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核心药对抗RA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普济方》中共搜集出601首治疗RA的方剂,321味中药.频次≥40高频中药(肉桂、防风、附子、当归、甘草、川芎、羌活等)以温性、辛味为主,多归脾、肾经,功效主要以补虚、解表、温里最为常见.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得到17组药对组合("独活-防风"置信度最高为核心药对),系统聚类得到4组类聚方.利用各数据库获取"独活-防风"活性成分24个、306个靶点以及RA相关靶点3 964个,产生交集靶点173个.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当归内酯、亚麻油酸乙酯、当归醇、谷甾醇等可能是抗RA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包括ALB、HSP90AA1、MMP9、EGFR等,可能通过调控Ras信号通路、P1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抗RA作用.结论《普济方》抗RA方剂中药多为温辛、归脾肾及补虚之类,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核心药对"独活-防风"可能通过调控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普济方数据挖掘核心药对网络药理学独活-防风当归内酯亚麻油酸乙酯当归醇

    柴归颗粒动态调控CUMS大鼠尿液代谢标志物抗抑郁机制研究

    胡婷吴振宁许腾周玉枝...
    2287-2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1H-NMR动态代谢组学和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柴归颗粒调控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尿液代谢标志物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途径和潜在靶点.方法 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进行7周CUMS造模,前4周仅造模,后3周ig给药1h后造模并对盐酸文拉法辛(35mg·kg-1)组和柴归颗粒(8.3 g·kg-1)组进行药物干预,通过称体质量、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研究柴归颗粒的抗抑郁作用;收集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节点的尿液,采用1H-NMR代谢组学监测柴归颗粒给药过程中尿液代谢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整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挖掘其治疗抑郁症的关键途径和潜在靶点.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柴归颗粒显著增加大鼠的体质量(P<0.05),显著升高糖水偏爱率(P<0.01),显著减少游泳不动时间(P<0.05、0.01);柴归颗粒可以动态调控天冬氨酸等10个尿液代谢标志物接近正常水平,且不同代谢物回调至正常水平的给药周期不同,泛酸、马尿酸含量在柴归颗粒给药1周后显著回调(P<0.05、0.01);蛋氨酸、甲胺和天冬氨酸含量在柴归颗粒给药2周后显著回调(P<0.01);2-酮戊二酸、牛磺酸、丁酸、赖氨酸和乳酸含量在柴归颗粒给药3周后显著回调(P<0.05、0.01).同时,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柴归颗粒可能通过调控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这一关键途径发挥疗效,且其代谢途径上的GPT、GLUD1、GLUD2、GOT2等4个靶点可能是柴归颗粒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点.结论 柴归颗粒可能通过调控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这一关键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柴归颗粒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分析尿液代谢标志物动态变化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

    OAT1/3在肾小管表达差异及竞争性抑制对急性马兜铃酸Ⅰ肾小管损伤的影响

    杨心怡黄春华李小芬李茂娟...
    2301-2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丙磺舒(PRB)抑制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1和3,观察马兜铃酸Ⅰ(AAI)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急性损伤,以探究AAI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途径.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PEG300)组、PRB(150 mg·kg-1)组、AAI(80 mg·kg-1)组、AAI(80 mg·kg-1)+PRB(150 mg·kg-1)组,每2 天ig 给药1次,连续给药4次.观察大鼠肾脏指数;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OAT1和OAT3在肾小管的组织定位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透射电镜观察OAT1和OAT3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水平.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AI组肾脏指数、CREA和BUN水平显著增加(P<0.01、0.001);AAI+PRB组与AAI组相比,肾脏指数、CREA和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0.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AI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PCTEC)出现空泡样变性、微绒毛脱落以及片状坏死脱落,而AAI+PRB组与AAI组相比,PCTEC空泡样变性率下降,无其他类型病理学变化;另外,肾远端小管上皮细胞(DCTEC)AAI组与AAI+PRB组呈现少量空泡样变性.免疫组化和电镜结果显示,OAT1主要在PCTEC基底膜侧表达,OAT3主要在DCTEC基底膜侧表达,且AAI暴露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前者在近端小管(PCT)表达有下降趋势(P<0.05),后者在远端小管(DCT)表达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 AAI能够导致PCT和DCT的损伤,PRB抑制OAT1和OAT3后,能够改善肾脏功能,并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病理学损害;OAT1可能是AAI进入PCTEC的主要通道,而OAT3则可能是其进入DCTEC的主要通道.

    马兜铃酸Ⅰ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丙磺舒肾小管损伤

    miR-140-3p.2靶向PD-L1表达增强CD8+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张博洋苏荣荣
    2309-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140-3p.2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对细胞毒性T细胞(CD8+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 L-02和 HepG2、Hep3B、HuH-7 细胞系中 miR-140-3p.2和PD-L1 mRNA和蛋白水平;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40-3p.2和PD-L1的结合位点,并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HepG2细胞分为过表达miR-140-3p.2(miR-140-3p.2)组及其对照(miR-NC)组、过表达PD-L1(PD-L1)组及其对照(NC)组、过表达 miR-140-3p.2 和 PD-L1(miR-140-3p.2+PD-L1)组、过表达 miR-140-3p.2 和 PD-L1 对照(miR-140-3p.2+NC)组;qRT-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0-3p.2和PD-L1mRNA和蛋白水平.30只裸鼠分为过表达miR-140-3p.2(miR-140-3p.2)组及其对照(miR-NC)组,每组各15只,采用sc过表达miR-140-3p.2及其对照(miR-NC)的HepG2细胞制备移植瘤模型;检测肿瘤质量及体积;分离裸鼠脾脏组织CD8+T细胞,并与各转染HepG2细胞共培养,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裂解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ELISA法检测移植瘤中TNF-α、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中CD8+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与L-02细胞相比,HepG2、Hep3B、HuH-7细胞中miR-140-3p.2水平降低,PD-L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miR-NC组相比,miR-140-3p.2组细胞中miR-140-3p.2水平升高,PD-L1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细胞裂解率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水平升高(P<0.05);与NC组相比,PD-L1组细胞中miR-140-3p.2水平降低,PD-L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细胞裂解率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水平降低(P<0.05);过表达PD-L1能部分逆转过表达miR-140-3p.2对上述指标的影响(P<0.05).裸鼠成瘤4周后,与miR-NC组相比,miR-140-3p.2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P<0.05),移植瘤中miR-140-3p.2水平明显升高、PD-L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CD8+T细胞浸润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miR-140-3p.2靶向PD-L1表达增强CD8+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miR-140-3p.2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CD8+T细胞肝癌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