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评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双月刊

1674-6376

天津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药物评价研究/Journal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科技情报检索刊物。主要刊登及时著录国内医药期刊及技术资料中有关中草药文章的题目,编制分类索引和主题索引,形成国内中草药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为读者查找技术文献提供方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FDA"肽类药物产品临床药理学的考虑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及其启示

    萧惠来
    673-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23年9月发布了"肽类药物产品临床药理学的考虑的供企业用的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描述了FDA对肽类药物产品开发方案的临床药理学的建议,包括肝损害、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心电图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延长风险评估以及免疫原性风险及其对药动学、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影响.详细介绍FDA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肽类药物产品临床药理学研究和监管有所启示.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肽类药物产品临床药理学免疫原性风险指导原则

    中国富马酸喹硫平片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现状及审评要求

    刘冬李娜张丹王骏...
    679-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马酸喹硫平片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属精神类疾病临床常用药物.结合美国及中国该品种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要求,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富马酸喹硫平片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本品种生物等效性试验提出审评的一般要求如下:建议采用两制剂、两周期、两序列交叉设计,开展单次给药的空腹及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也可采用部分重复或完全重复交叉试验设计;一般选择36~45例健康受试者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出于安全原因应采用小规格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并做好受试者试验期间的健康监护;可采用平均生物等效性或参比制剂标度的平均生物等效性方法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同时建议申请人提交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达峰时间(tmax)的非参数检验结果.

    富马酸喹硫平片缓释片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审评要求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升降散治疗急性肺损伤作用及机制

    杨静容翁丽丽方晶肖春萍...
    687-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升降散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检索升降散的成分及靶点,在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中检索ALI的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运用DAVID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体内实验,除对照组外,升降散各给药组分别ig给药20mL·kg-1药液(散剂、水煎液高、低剂量分别为175、350mgkg-1),每天早晚各1次,共连续给药14d;地塞米松组第12天开始ip地塞米松(5mg·kg-1),连续给药3d;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第15天分别向气管内滴注1 mg·mL-1脂多糖(5mg·kg-1)进行造模,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1)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量.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出升降散活性成分32个,关键靶点292个,ALI疾病靶点有1 454个,两者交集靶点95个;升降散治疗ALI的关键靶点主要参与NF-κB、MAPK等信号通路.通过ALI小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升降散能够显著减轻ALI小鼠肺部组织炎症,改善肺泡间隔及肺泡壁增厚程度;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水平(P<0.05、0.01);下调TLR4、p38-MAPK、ERK、JNK-1 mRNA的表达量(P<0.05、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升降散可通过抑制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激活IKBα蛋白(P<0.01),缓解ALI.结论 升降散能够基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相互协同治疗ALI,其机制可能与NF-κB、MAPK等信号通路有关,且散剂治疗ALI的作用优于水煎液.

    升降散急性肺损伤网络药理学NF-κB信号通路散剂水煎液

    三七总皂苷通过调节蛋白酶激活受体-1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穆素贞宋玲高云航陈腾飞...
    701-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三七总皂苷(PNS)的体内外抗肺纤维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吡非尼酮(阳性药,50mg·kg-1)组和PNS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1)组,采用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mg·kg-1)建立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造模24 h后给药,持续28d;检测大鼠肺脏系数,利用BUXCO系统检测大鼠气道阻力与肺顺应性变化,HE染色后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构损伤,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肺组织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蛋白表达;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设对照组、模型组(凝血酶2U·mL-1建立体外肺纤维化模型)和PNS 5、10、20 μg·mL-1组,体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和PAR-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后使用PAR-1 si RNA抑制PAR-1表达后,进一步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α-SMA与Vim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PNS各剂量组肺脏系数显著降低(P<0.001)、肺顺应性显著升高(P<0.05、0.01、0.001),100、200mg·kg-1PNS组大鼠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0.05、0.01),同时PNS能够改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结构损伤,在下调N-cad的蛋白表达同时上调E-cad的蛋白表达,且100、200 mg·kg-1 PNS组PAR-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0.001).体外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10、20 μg·mL-1 PNS组细胞的迁移率显著降低(P<0.01、0.001),20 μg·mL-1 PNS组α-SMA与 Vim mRNA水平下调(P<0.05、0.01),20 μg·mL-1 PNS组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10、20 μg·mL-1 PNS组Vi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0.01),PAR-1 si RNA组α-SMA mRNA水平和α-SMA、Vi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结论 PNS具有抗肺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AR-1的异常有关.

    肺纤维化三七总皂苷博来霉素凝血酶蛋白酶激活受体-1

    防己诺林碱阻断自噬抑制H1N1病毒感染的研究

    谢芳禹艳丽王靳勇李琪琪...
    71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防己诺林碱在细胞水平抗H1N1病毒的作用,阐明防己诺林碱调控细胞自噬抑制H1N1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 0.312 5、0.625 0、1.250 0、2.500 0、5.000 0、10.000 0、20.000 0、40.000 0、60.000 0 µmol·L-1的防己诺林碱对MDCK细胞活力的影响;MDCK细胞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和防己诺林碱(2.5、5.0、10.0 μmol·L-1)组,除对照组外,以感染复数(MOI)为0.1的H1N1病毒感染MDCK细胞,加入防己诺林碱共同孵育12 h,同时设置防己诺林碱(10.0 μmol·L-1)与病毒共同孵育4、8 h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IN1 mRNA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H1N1病毒核蛋白(NP)]检测防己诺林碱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PI/Hoechst33342染色检测防己诺林碱(10.0 μmol·L-1)对MDCK细胞死亡的影响;qRT-PCR法检测防己诺林碱检测防己诺林碱预处理、病毒感染早期药物处理、病毒感染晚期药物处理以及吸附和进入阶段给药对病毒复制的影响;MDCK细胞转染EGFP-LC3或EGFP-mCherry-LC3双荧光质粒,观察防己诺林碱对EGFP-LC3的荧光强度、EGFP-mCherry-LC3共定位的影响,设置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0.5 μmol·L-1)、自噬晚期抑制剂氯喹(10 μmol·L-1)、巴佛洛霉素A1(100 nmol·L-1)对照.转染过EGFP-LC3质粒的MDCK细胞感染H1N1病毒,免疫荧光检测防己诺林碱对LC3与胞内的病毒NP蛋白共定位的影响;体外培养A549细胞,以MOI为0.1的H1N1病毒感染,Western blotting检测防己诺林碱对LC3Ⅱ/LC3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防己诺林碱对MDCK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19 μmol·L-1;与模型组比较,防己诺林碱以浓度相关性的方式抑制HIN1 mRNA表达,以浓度和时间相关性的方式抑制NP蛋白表达(P<0.01、0.001);显著减少H1N1诱导的细胞死亡(P<0.001);抑制H1N1病毒进入过程.与对照组比较,防己诺林碱处理诱导LC3荧光聚集,诱导EGFP-LC3和mCherry-LC3双荧光共定位显著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防己诺林碱处理明显减少NP的荧光数量(P<0.001),同时造成LC3荧光积累并与胞内的病毒NP蛋白共定位;引起LC3Ⅱ积累(P<0.01、0.001).结论 防己诺林碱同氯喹和巴佛洛霉素A1一致,阻断自噬途径,使病毒粒子在自噬体内滞留,破坏病毒生命周期.

    防己诺林碱甲型流感病毒自噬氯喹巴佛洛霉素A1

    基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质量生物标志物研究

    李珍申茜金博文刘璇...
    720-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血管内皮保护的关键药效环节,发现能够反映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的质量生物标志物(Q-biomarkers),为完善其质量控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90 ℃加热处理SAFI 4、18、60 h,得到不同化学质量的SAFI(SAFI4、SAFI18、SAFI60),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Y、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D、迷迭香酸变化趋势.体外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建立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给予SAFI、SAFI4、SAFI18、SAFI60处理18h,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试剂盒法检测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NO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通过DIA蛋白质组学分析不同化学质量的SAFI给药后产生的差异蛋白,结合药效学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筛选SAFI的Q-biomarkers.结果 与SAFI相比,SAFI4、SAFI18、SAFI60样品中的紫草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Y含量下降,丹参素钠含量上升,原儿茶醛、丹酚酸D、迷迭香酸变化不明显.药效学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AFI、SAFI4及SAFI18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上升、LDH泄漏量显著下降、NO水平显著下降、细胞迁移率显著升高(P<0.05、0.01、0.001),对细胞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而SAFI60组无明显保护作用.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18个差异蛋白的含量随药效学和成分的变化而发生一致性上升或下降,与药效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Kdr、Cxcl12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皆大于1,尤其Kd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与血管内皮功能高度相关,可能是潜在的SAFI的Q-biomarkers.结论 通过不同化学质量的SAFI的内皮保护药效及差异蛋白关联分析发现,VEGFR2可以作为SAFI的 Q-biomarker.

    质量生物标志物中药质量控制蛋白质组学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黄芪六一汤抗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组分筛选研究

    王群唐甜甜刘文吴增光...
    730-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黄芪六一汤中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及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分离,并筛选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的药效组分.方法 单因素法筛选树脂型号、上样浓度和体积、洗脱溶剂及用量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法对黄芪总皂苷、总黄酮进行富集分离;运用碱液萃取法对甘草酸、甘草总黄酮进行分离,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黄芪多糖、甘草多糖进行纯化.12周龄雄性db/m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六一汤和各组分的高、低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4、1倍)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血生化指标以盐酸罗格列酮片(RSG)为阳性对照;尿白蛋白(U-Alb)水平以缬沙坦分散片(API)为阳性对照,每组8只.各组小鼠分别在ig给药12周前、后,称质量.禁食12 h,自由饮水,收集24 h尿液,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 U-Alb浓度;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FBG);摘取眼球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六一汤高、低剂量组小鼠肾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Masson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制得的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0.58±2.16)%、(72.97±1.06)%、(67.12±2.60)%、(81.02± 1.04)%、(53.56±1.63)%、(64.62±1.27)%.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黄芪六一汤治疗后的各组小鼠肾纤维化程度较轻;与给药前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轻(P<0.05),甘草总黄酮高、低剂量和甘草多糖低剂量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0.01),其他给药组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酸FBG、24hU-Alb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总皂苷、黄芪六一汤、黄芪总黄酮、甘草酸组Scr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多糖、甘草酸、黄芪总黄酮组BUN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甘草酸、黄芪多糖高剂量组TG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组TC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各组分确定的制备工艺稳定、科学、可行;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可能是黄芪六一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

    黄芪六一汤大孔树脂碱液萃取糖尿病肾病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

    大黄-丹参药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

    王宏江茜康利袁玲...
    746-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大黄-丹参药对对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颗粒组(2.5 g·kg-1)和大黄-丹参药对高、低剂量组(生药6.0、3.0 g·kg-1),每组1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法制备CRF模型.连续ig给药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剖取残存肾脏和结肠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和纤维化改变;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结肠黏液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阳性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中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扩张,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纤维化评分显著增加(P<0.01);结肠黏液层变薄,杯状细胞减少;结肠组织Muc2阳性表达降低,结肠组织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丹参药对高、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Scr、BUN、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1);肾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肾纤维化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液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增多;结肠组织Muc2阳性表达升高,结肠组织Muc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大黄-丹参药对能够有效保护CRF大鼠的残存肾功能,延缓CRF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恢复CRF大鼠结肠黏液屏障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有关.

    大黄-丹参药对慢性肾衰竭肠黏液屏障黏蛋白2

    甘草次酸修饰的姜黄素阳离子脂质体肝靶向性和抗肝癌作用研究

    刘炎清李瀚旻常明向陈诺...
    754-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甘草次酸修饰的姜黄素阳离子脂质体(GAMCLCL)肝靶向性以及抗肝癌作用.方法 制备甘草次酸(GA)配体——GA和十八胺盐(SGO),用红外光谱和质谱检测;并进一步利用SGO制备GAMCLCL,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NanoZS90纳米粒度仪测定脂质体粒径与电位;采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GAMCLCL小鼠体内荧光分布.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霉素(阳性药,2mg·kg-1)组、姜黄素(20 mg·kg-1)组和GAMCLCL低、高剂量(2、4mg·kg-1)组,除对照组外,采用Walker-256细胞种植法制备肝原位移植瘤模型,每天1次,尾iv给药,连续7 d;另设GAMCLCL(4 mg·kg-1)给药14 d组;称肿瘤质量,计算肝脏系数、脾脏系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E)水平,试剂盒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leaved Caspase-3、Bcl-2、p53、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红外光谱和质谱的结果可以验证GA与十八胺的反应生成了 SGO;GAMCLCL外观呈球形,其粒径为(194±0.25)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1±0.02,电位为(31.9±0.31)mV;GAMCLCL在2个月内呈黄色透明溶液,无沉淀析出;GAMCLCL与血清混合未出现任何聚集和沉淀现象;活体成像实验显示,给药后各时间点荧光主要集中在肝脏,10、30、60 min时肝脏荧光较强,120 min时肝脏荧光明显减弱,240 min时肝脏荧光基本消失.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肿瘤质量均明显减轻(P<0.05、0.01);各给药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5、0.01),游离姜黄素组、GAMCLCL4 mg·kg-1(7、14 d)组脾脏系数显著下降(P<0.01);阿霉素及GAMCLCL4mg.kg-1(7、14d)组的RBC和PLT计数均显著升高(P<0.01),WBC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0.01);各给药组大鼠ALT、CRE均显著降低(P<0.05、0.01),除游离姜黄素组外,各给药组LDH显著降低(P<0.05、0.01);各给药组IL-6、TNF-α均显著降低(P<0.01、0.05);各给药组VEGF、Bcl-2、Akt、p-PI3K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0.01),cleaved 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0.01);GAMCLCL(4 mg·kg-1)给药7 d与14 d的抗肿瘤效果相似,明显强于游离姜黄素.结论 GAMCLCL能显著增强姜黄素的肝靶向性和抗肝癌作用,有利于提高荷瘤大鼠的无进展生存期.

    姜黄素甘草次酸阳离子脂质体Walker256肝原位移植瘤抗肿瘤作用

    托伐普坦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与药动学研究

    王丹任宁君史步新
    765-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托伐普坦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ol-NLCs),以提高托伐普坦(Tol)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根据溶解度对辅料进行筛选,包括固体脂质(双硬脂酸甘油酯、山嵛酸甘油酯、聚乙二醇-8山嵛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单亚油酸甘油酯)、液体脂质(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和单辛酸丙二醇酯)和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蓖麻油、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和泊洛沙姆188),采用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Tol-NLCs,并使用Box-Behank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分别采用电镜(TEM)观察、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制备的Tol-NLCs进行表征,同时比较Tol原料药和Tol-NLCs体外药物释放特点、跨膜转运特征;比较Tol混悬液和Tol-NLCs经大鼠ig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 根据溶解度确定以山嵛酸甘油酯作为固体脂质,单油酸甘油酯作为液体脂质,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优化得到Tol-NLCs的最佳处方:总脂质质量浓度为40.0mgmL-1,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25.0 mg·mL-1,超声时间为6 min.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制备的Tol-NLCs呈类球状,分布均匀;Tol-NLCs的平均粒径为(106.2±14.7)nm,PDI为(0.196±0.004),Zeta电位为(-26.6±0.6)mV;药物在Tol-NLCs中以非结晶形式存在.Tol-NLCs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表现为前期药物释放较快,后期药物释放平缓.Caco-2细胞跨膜转运结果显示,Tol-NLCs的Papp(AP→BL)值为(11.16±0.58)×10-6cm·s-1,Papp(BL→AP)值为(4.51±0.46)×10-6cm·s-1,与Tol溶液相比,Pap(AP→BL)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Papp(BL→AP)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说明Tol包裹在NLCs中促进了药物吸收,抑制了P-糖蛋白(P-gp)的外排作用.与Tol混悬液相比,大鼠ig Tol-NLCs后,Tol生物利用度提高了 2.5倍.结论 按优化处方制备的Tol-NLCs,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托伐普坦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生物利用度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药动学细胞跨膜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