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物评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药物评价研究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编辑部

双月刊

1674-6376

天津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药物评价研究/Journal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中草药科技情报检索刊物。主要刊登及时著录国内医药期刊及技术资料中有关中草药文章的题目,编制分类索引和主题索引,形成国内中草药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为读者查找技术文献提供方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药物临床研发与评价的思考

    林琳陈颖
    1937-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根据临床特征GvHD主要分为急性GvHD和慢性GvHD,可累及皮肤、肝脏、胃肠道等全身多个器官,是一种严重且异质性高的疾病.糖皮质激素是GvHD 一线系统治疗,激素难治GvHD的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GvHD新药研发成为热点,伊布替尼、芦可替尼、贝舒地尔相继在国际获批用于GvHD二线和/或后线治疗用药,国内也有多个创新药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在总结近年上市药物临床研发经验以及国外监管考量的基础上,从技术审评角度,结合GvHD临床需求、疾病和药物特点、国内外差异等,对GvHD治疗药物的临床研发和评价中关注的重点内容进行讨论,以期为此类药物的临床研发和评价提供参考,加快创新药物研发.

    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新药研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网络药理学结合谱效关系及分子对接探讨五味甘露抗炎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蔡维维朱雪锐张仕杰侯豹...
    1944-1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谱效关系及分子对接,探讨五味甘露抗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Pubchem、UniProt、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筛选五味甘露的活性成分及抗炎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细胞炎症模型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分析五味甘露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和药效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 Lib Dock软件将主要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取五味甘露抗炎成分125个,潜在抗炎靶点251个,得到核心靶点131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重要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富集到20条相关通路,其中涉及基因较多的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通路,诸多通路均涉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核心靶点.五味甘露的醋酸乙酯相能够抑制炎症相关的NLRP3、IL-1β、TNF的表达,且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05.0±11.4)mg·g-1.LC-MS图谱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显示醋酸乙酯相中山柰酚、杨梅素、异荭草素、异槲皮苷和黄芪苷等黄酮类物质的离子强度远远高于单味药材且其母核结构与NLRP3受体蛋白的7个氨基酸活性位点有显著的相互作用.结论 五味甘露抗炎的主要物质为黄酮类,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起到抗炎作用.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五味甘露谱-效关系抗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究清金益气颗粒抗疲劳作用机制

    张雨航温涛杨志华潘桂赟...
    1960-1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清金益气颗粒抗疲劳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高通量中药实验和参考指南数据库(HERB)、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取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疲劳的作用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再联合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疲劳交集靶点相互关系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清金益气颗粒抗疲劳的作用机制;选取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负重力竭游泳实验观察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非负重游泳实验测定小鼠血清乳酸(BLA)、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糖原(LG)、肌糖原(MG)、葡萄糖(GLU)等指标评价清金益气颗粒抗疲劳药效.结果 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清金益气颗粒抗疲劳的210个潜在作用靶点主要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叉头框蛋白O(FoxO)等信号通路上,其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蛋白结合能力较好.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清金益气颗粒可通过延长小鼠负重5%力竭游泳时间,降低非负重游泳小鼠血清中BLA、BUN、MDA水平,增加机体LG、MG、GLU水平储存和LDH、SOD、GSH-Px活性发挥抗疲劳作用.结论 清金益气颗粒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MAPK、HIF-1、FoxO等信号通路影响机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发挥抗疲劳的作用.

    清金益气颗粒抗疲劳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能量代谢氧化应激

    六棱菊提取物通过上调Nrf2信号通路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

    黄晓东钟文青冰邓青梅...
    1971-1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动物实验探讨六棱菊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得到六棱菊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on和疾病数据库(GeneCards)和Pharm Mapper数据库预测六棱菊成分相关靶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MAFLD和氧化应激相关靶标,通过STRING和Cytoscape 3.9.1软件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并找到关键靶点.对六棱菊治疗MAFLD的靶标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50只C57BL/6J雄性无菌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六棱菊提取物低、中、高剂量(1.25、2.50、5.00 g·kg-1)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8周进行MAFLD造模,造模后给药6周.实验第14周末处死小鼠,比较各组小鼠肝脏指数、肝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及肝脏中脂肪含量,测定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以及肝组织的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重要基因和蛋白Nrf2、NAD(P)H喹啉氧化酶1(Nqo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Fyn)的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获得六棱菊、MAFLD、氧化应激的交集靶点共304个,六棱菊可能通过TNF、AKT1、ALB、EGFR、STAT3、NFE2L2等核心靶点作用于HIF-1、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甲状腺激素、FoxO、PI3K-Akt、TNF信号通路等发挥MAFLD治疗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整体状态差,肝脏组织大面积脂肪变性及脂质浸润,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明显升高,证实了高脂饲料饮食喂养8周成功构建了小鼠M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治疗组小鼠肝脏指数、肝脏病理变化和肝脏脂肪水平,血清转氨酶、脂质过氧化水平和Nrf2信号通路重要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变(P<0.05),其中,六棱菊提取物高剂量组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不同剂量六棱菊提取物干预均能明显改善MAFLD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肝脏脂质沉积、肝功能指标,降低肝脏指数,可能与调控Nrf2信号通路的表达,降低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炎症反应的表达有关.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六棱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脂质过氧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栀子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及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机制研究

    侯长周张建锋安海杨德函...
    1985-1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栀子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并预测其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细胞病变效应(CPE)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探索栀子提取物对RSV的抑制作用;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搜索栀子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在GeneCards、OMIM、Disgen数据库中获取RSV相关靶点,获取药物-病毒交集基因后构建关键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交集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 栀子提取物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为4.621 mg·mL-1,质量浓度为3.543 8、1.7719、0.886 0 mg·mL-1时有显著抗RSV作用,且随质量浓度增加,抗RSV作用越强.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到栀子有效化合物10个[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可视化结果显示有118个节点,主要靶点有蛋白激酶Bα(AKT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EGFR)等;GO结果显示主要与蛋白激酶B信号的正向调节、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BP);质膜、大分子复合物等细胞组成(CC);ATP结合、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MF)有关.KEGG通路富集到117条信号通路(FDR<0.01),主要与肿瘤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的表达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检查点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C型凝集素受体(CLRs)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栀子提取物有显著抗RSV作用,可能主要以豆甾醇、吡嗪环辛烯-4a-羧酸、β-谷甾醇、藏红花酸等成分与EGFR、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等靶点相结合,通过PD-L1表达和PD-1、PI3K-Akt、CLRs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栀子呼吸道合胞病毒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豆甾醇β-谷甾醇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5种甘草酸类药物心脏保护作用评价

    李伟李晓彬董宇晴于淑晴...
    1995-2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片、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和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 5种甘草酸类药物制剂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正常发育至受精后48 h的心脏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将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甘草酸制剂样品组.在24孔板里分别给予不同浓度样品、阳性对照药物和造模药物,加培养水至2 mL后,置于(28±5)℃恒温光照培养箱让胚胎继续发育.24h后,用培养水清洗斑马鱼,置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斑马鱼心律变化并拍照.其中抗心律失常活性的阳性药为丹红注射液(9μL·mL-1),造模药为特非那定(15μg·mL-1),统计斑马鱼1 min的心率及静脉窦和动脉球之间的距离(SV-BA).抗心衰活性的阳性药为地高辛(0.1 μg·mL-1),造模药品为阿霉素(60μmol·L-1),统计斑马鱼1 min的心率、心包面积、心室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结果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及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活性,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具有较好的抗心衰活性.结论 5种甘草酸制剂在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衰方面具有不同程度活性,可为开发甘草酸类药物在心脏保护方面的适应症提供理论依据.

    甘草酸类药物斑马鱼抗心律失常抗心衰心脏保护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片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

    MiRNA-126硬脂胺阳离子脂质体递送系统的构建及细胞摄取考察

    唐永瑜邰诗蝶吴兴杰陈英...
    2006-2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阳离子脂质体制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克隆抗体(VCAM-1mAb)修饰的负载微小RNA-126(miR-126)的靶向递送系统,并初步评价其稳定性、细胞毒性及细胞摄取.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制备硬脂胺阳离子脂质体(SCL),以脂质体粒径、电位为指标,单因素法考察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硬脂胺用量、无水乙醇的用量、成膜温度、水合介质用量、水合制备温度、水合制备时间;并考察其稀释稳定性及储存稳定性.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实验考察SCL对miR-126的负载能力及对酶解的保护效果.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法制备VCAM-1 mAb修饰的SCL(Va-SCL),并通过SDS-PAGE法考察VCAM-1 mAb与SCL的耦连效率.MTT法考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毒性,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考察正常HUVECs及LPS(1pg·mL-1)刺激后HUVECs对miR-126、SCL/miR-126、Va-SCL/miR-126的摄取情况.结果 精密称量大豆磷脂120 mg、胆固醇40 mg、硬脂胺10 mg于茄形瓶中,加入5mL无水乙醇,50 ℃超声(功率300 W、频率40 kHz)使其充分溶解,肉眼观察无可见颗粒物或者不溶物,水浴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在瓶壁上形成均匀透明的脂质薄膜;加入12mLDEPC水作为水合介质,水浴超声30min,挤出器过孔径为200nm聚碳酸酯膜7次,取续滤液,得SCL,稳定性良好.当氮磷比为10∶1时,SCL能够有效负载miR-126;miR-126通过静电吸附于SCL表面,SCL 一定程度上保护miR-126不被酶解.SDS-PAGE结果显示,VCAM-1 mAb与SCL成功偶联,接枝率为(53.2±7.6)%.MTT结果显示,Va-SCL、Va-SCL/miR-126对HUVECs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7.38、71.61 nmol·L-1,SCL、SCL/miR-126的IC5.值分别为81.03、97.79 nmol·L-1.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结果均显示Va-SCL/miR-126的细胞摄取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成功制备了 Va-SCL/miR-126,能明显增加miR-126的细胞摄取.

    阳离子脂质体miR-126薄膜分散法EDC/NHS法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修饰

    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中挥发性成分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李小敏宫贺梁浩明卓韦杰...
    2017-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在饮片、基准样品、提取液、浓缩液、浸膏粉及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建立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其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采用GC-MS技术对当归补血汤基准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指认,判定其成分归属,借助NIST 20s.lib数据库及对照品比对筛选出共有成分,建立共有成分的GC-MS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其在饮片-基准样品、饮片-提取液、提取液-浓缩液、浓缩液-浸膏粉、浸膏粉-颗粒中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 当归补血汤基准样品中共检出10个响应较好的成分,其中2个来自黄芪,8个来自酒当归,筛选出苯甲酸、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H4个共有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此4个成分从饮片到颗粒得到有效传递,且苯甲酸、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和洋川芎内酯H在颗粒的转移率与基准样品较接近,而藁本内酯在浓缩和喷干工艺中损失较多,导致转移率相差较大.结论 从饮片到颗粒的传递过程中,不同挥发性成分的传递规律不一致,有必要优选合适生产工艺保留挥发性成分,并选择合理评价指标进行质量控制.

    经典名方GC-MS当归补血汤量值传递苯甲酸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H

    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恒河猴眼球一致性制片方法的建立

    杨艳伟林志屈哲张頔...
    2026-2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能充分涵盖正常恒河猴眼球解剖组织学结构和恒河猴眼球实施异种角膜内皮植片移植后包含角膜及异种角膜内皮植片的一致性组织制片方法.方法 成年恒河猴10只为对照组,10只为模型组,模型组右眼实施异种角膜内皮植片移植手术.动物剖检时,摘取眼球,采用Davidson's液固定.左侧正常眼球:在平行于颞侧睫状后长动脉及视神经上方1mm处,使用取材刀片沿视神经、黄斑(中心凹)与角膜作一切面,切片经常规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后进行镜检.右侧眼球:从睫状体后方切取角膜及虹膜,摘除晶状体,然后使角膜面向上,间隔2.5 mm切取角膜及虹膜,将切取的组织以切面向下按顺序放入分格包埋盒中,剩余眼球组织再切3个横切面并放入包埋盒,然后组织经脱水、包埋、切片和HE染色及Masson染色,最后对正常眼球、角膜及异种角膜内皮植片的解剖及组织学结构特点进行确认.结果 所制备的正常眼球切片可清晰显示眼球所有组织结构,染色鲜艳,眼球形态真实.实施异种角膜内皮植片移植后,眼球角膜及异种角膜内皮植片结构清晰,且能良好地展示异种角膜内皮植片与角膜的贴合状态.所制备的组织切片表面平整,未见人工假象.结论 通过自主建立的制片方法,可获得包含所有眼球组织结构特征的正常眼球切片,以及包含完整角膜、异种角膜内皮植片及眼球其他组织的良好切片.所建立的眼球制片方法简单易行,并且一致性较高,可用于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眼部用药及实施异种角膜内皮植片移植后眼部的病理学评价.

    恒河猴眼球一致性制片异种角膜内皮植片角膜临床前毒理学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李冰冰丁美琪孙新慧王荣...
    2032-2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SCs-Exo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12Z)增殖以及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ADSCs-Exos,并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Western blotting鉴定;采用PKH26标记外泌体法观察12Z细胞对外泌体的吞噬内化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ADSCs-Exos(12.5、25.0、50.0 μg·mL-1)对 12Z细胞增殖的影响;将 12Z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DSCs-Exos(12.5、25.0、50.0 μg·mL-1)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TGF-β1(5ng·mL-1)诱导细胞纤维化,给药24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纤维化因子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提取的ADSCs-Exos呈现圆形颗粒,清晰可见;总萃取物的平均粒径为122.6nm,浓度为1.8×106颗粒·mL-1;CD9、CD63和TSG101在ADSCs-Exos均有表达,且Calnexin蛋白未表达,符合外泌体的特征.12Z细胞可以成功将ADSCs-Exos吞噬内化;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采用25 μg·mL-1 ADSCs-Exos干预24h后12Z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的CTGF、COL1A1、α-SM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12.5、25.0 μg·mL-1 ADSCs-Exos组CTGF、COL1A1、α-SMA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0.01、0.001);50.0 μg·mL-1 ADSCs-Exos组α-SMA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结论 ADSCs-Exos可被12Z细胞所吞噬,抑制12Z细胞的增殖,并且降低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水平.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