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
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
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Journal Chinese & Foreign Corporate 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人文关怀在煤炭企业发展中意义

    赵倩
    9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论从企业员工的自身需求,还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构建和谐企业都离不开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在企业管理中确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

    人文关怀煤炭企业意义

    以“三三框架”模式创建大培训格局

    杨翠玲
    9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莱钢型钢炼铁厂立足现状,积极采取措施,以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素质为中心,提出了“以三三框架体系、建立大培训格局”的要求,全面提升全体员工综合素质,全力打造型钢炼铁大培训格局。本文从提出背景、组织实施、取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培训三三框架素质提升

    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董吕升
    98-98页

    基于组织传播视域下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徐冰
    9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应该关注到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同时也要关注到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企业搞好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员工在思想上统一,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走得长远。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组织传播视域下的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以及改进措施。

    组织传播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民航空管一体化建设的分析

    张海燕
    10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航空管体系是我国航空运输系统的支柱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民航空管系统的改革刻不容缓,我国空管系统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迈开了改革的步伐。但经济的发展促使我们不断的深化改革,促进民航空管系统的一体化建设的稳步发展。

    民航空管一体化创新意识安全意识

    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

    徐宪红
    101-10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资本流动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资本自由流动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阐述了资本自由流动对经济增长现实意义,采用 Kraay(1998)、Lane & Milesi-ferretti (2001)等利用资本流动量的数量化方法实证分析中国1991—2007年中国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经济增长格兰杰检验

    沪渝房产税改革试点方案评析及对我国房产税改革的建议

    吕亚楠王姗
    10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社会公众对房产税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迫切希望通过改革来抑制房价、减少投机。2011年1月28日,随着《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行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的颁布,上海和重庆两地正式拉开了房产税改革的序幕。本文通过对上海和重庆两地房产税试点方案的背景、具体内容和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实行房产税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房产税改革增量房差别税率

    基于熵权分析法的系统风险评估

    刘琳
    10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熵理论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经济学、社会科学、管理学等学科,其优越性日益凸显。本文对熵理论应用的进行了综述,并重点探讨熵理论在系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机理。

    熵权分析法风险评估

    构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群众路线创新模式--以石油企业为范例

    徐富全
    10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石油企业必须构建群众路线的创新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本文选择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群众路线赋予石油企业群众路线建设以全新内涵为切入点,借助对现阶段石油企业借助互联网开展群众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的阐释,提出石油企业践行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群众路线的创新模式选择,以实现对新时期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路径指引。

    互联网群众路线创新模式

    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对比分析

    冯羽洁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先进信用评级机构经过百年经验的积累,已较为成熟。我国与国外信用机构无论是发展阶段还是国情都存在不同,因此信用评级业的发展过程必然存在一定差异。从评级市场的集中度、评级技术方法、评级机构监管制度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显而易见国内外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差距。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通过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对比的分析,我国应着力于扶持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创新意识与技术人员扩张的成本投入,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协调体系。

    信用信用评级监管国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