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许大全

双月刊

1671-3877

zsxb@sibs.ac.cn

021-54922838

200031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C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刊载植物生理学科方面的权威性刊物,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历年来该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均名列前矛,全国生物类期刊中排名第4位。1998、1999两年被SCI CDE引用29次,收录我刊的国内外检索系统也有26种之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

    杨洪强高华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L-精氨酸在植物中除作为一种重要的氮素贮藏营养物供再利用外,还是生成多胺(PA)和一氧化氮(NO)等的前体物质,而PA和NO都是植物中重要的信使分子,参与包括生长发育、抗逆性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精氨酸脱羧酶(ADc)、精氨酸酶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是L-精氨酸分解代谢的关键酶,精氨酸可经ADC或精氨酸酶-鸟氨酸脱羧酶(ODc)途径形成PA,也可经NOs途径形成NO,3个酶活性的相对强弱,决定了精氨酸的代谢方向.根系在越冬期间会积累丰富的精氨酸;精氨酸代谢对于植物感知和适应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

    精氨酸代谢多胺一氧化氮生理功能

    脱水导致的胞内溶质变化与植物耐干性的获得

    张明卢昀汪晓峰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耐干性是指许多植物个体和部分植物种子能在含水量极低的条件下存活,在回水的过程中迅速启动修复机制,细胞经重新水合修复所受损伤的能力.在脱水过程中,植物会合成和积累某些小分子物质、碳水化合物和特殊的蛋白质;在极度脱水状态下,多组分参与的玻璃化的形成和两性物质的重新分配、耐干性植物中特有的抗氧化机制都是植物获得耐干性的重要条件.复苏植物(resurrection plant)和部分被子植物种子是当前研究植物耐干性的模式材料.

    耐干性抗氧化系统玻璃化植物种子

    转反义硫氧还蛋白基因小麦萌发种子中蛋白质的变化

    郭红祥尹钧任江萍王振云...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氧还蛋白h(thioredoxin h,Trx h)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多功能活性蛋白,分子量约为12kD,它通过还原靶蛋白中的二硫键参与酶活性调节、抗胁迫、信号传导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硫氧还蛋白h能促进谷物类种子萌发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在籽粒萌发期间,硫氧还蛋白可通过还原储存蛋白的分子内二硫键使其更易于被降解;(2)硫氧还蛋白也可以直接地通过将酶还原或者间接地通过使酶抑制蛋白失活而激活酶.源于Phalaris coerulescens的trxs基因(thioredoxin s,trxs)与小麦硫氧还蛋白h基因(thioredoxin h,trx h)同属于硫氧还蛋白基因家族,它们的cDNA有94%的同源性,表达产物也有相似的生物功能.我们采用基因枪法将反义trxs基因导入小麦,获得了可稳定遗传的小麦,并检测出转基因种子中硫氧还蛋白h表达量、水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的还原状态以及α-淀粉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小麦;另外,通过模拟降雨抗穗发芽试验证实转基因株系具有很强的抗穗发芽能力.以转反义trxs基因抗穗发芽小麦为材料,检测反义trxs基因小麦籽粒萌发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探讨转反义frxs基因小麦的抗穗发芽机理.研究表明反义trxs基因能够减缓KCl可溶性蛋白中Chloroformmethanol(cM)蛋白向代谢类蛋白的转化进程,在萌发初期降低籽粒代谢类蛋白的含量,使籽粒代谢速度下降,而CM蛋白主要包含一些分子量小于20kD的蛋白质.在籽粒成熟过程中,硫氧还蛋白能够阻止麦谷蛋白亚基形成谷蛋白聚合体的过程,在转基因小麦中麦谷蛋白更易于形成大分子量的谷蛋白大聚合体,使得转基因小麦中的谷蛋白在萌发初期更难于被水解,因此转基因小麦籽粒会因谷蛋白难于降解而萌发较慢.另外,反义frxs基因减慢了麦胚中10kD蛋白的降解过程.

    硫氧还蛋白h反义硫氧还蛋白s基因萌发小麦

    不同类型玉米发育籽粒中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比较

    张海艳董树亭高荣岐李玉全...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普通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为试材,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之间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淀粉合成速率和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去分支酶(DBE)活性都呈单峰曲线变化.30~40 DAP,普通玉米的S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类型间平均和最大SSS活性水平的顺序为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30~40DAP,普通玉米GBSS活性最高,糯玉米GBSS活性最低;20~40 DAP,糯玉米SBE活性最高;甜玉米的DBE活性很低,并且在40 DAP完全丧失.淀粉合成速率与SS、SSS、GBSS和SBE活性相关程度比较高,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酶)和:DBE活性相关不显著.推测AGP酶虽然为淀粉合成提供直接前体ADPG,但可能SS活性过低致使其限速作用比AGP酶的还强,AGP酶潜在的限速作用无法表现,SS成为玉米籽粒淀粉合成的限速因子.GBSS对直链淀粉积累起重要的促进作用;SSS和SBE对支链淀粉积累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玉米合成速率酶活性

    栓皮栎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组织学观察

    张存旭姚增玉赵忠戚建华...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栓皮栎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在添加0.25mg/L 2,4-D和0.5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6周可诱导产生2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一种表面具光泽、白色;另一种表面光滑湿润具光泽,色泽淡黄或无色透明.组织切片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体积大,细胞核小,细胞质稀薄.胚性细胞团培养在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可诱导产生体细胞胚.体细胞胚直接起源于胚性细胞团表皮或近表皮的单细胞,经历与合子胚相似的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发育阶段.所有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的胚轴、子叶均产生次生体胚,它们起源于细胞质较浓的表皮单细胞.

    组织学体细胞胚次生体胚发生栓皮栎

    植物磺肽素(phytosulfokine-α)对烟草'BY-2'悬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陈军营杨艳会许海霞程西永...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只有当烟草'BY-2'('Bright Yellow',品种名)悬浮细胞密度高于某个阈值时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和增殖,在其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细胞却能正常生长和增殖,而且细胞增殖的速率与培养液中CM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把化学合成的植物磺肽素添加到'BY-2'悬浮细胞培养液中,细胞的增殖效应与添加CM的增殖效应相同.通过层析纯化和MS鉴定首次发现了'BY-2'悬浮细胞的CM中有植物磺肽素存在.低密度条件下'BY-2'悬浮细胞的增殖能力与CM或植物磺肽素添加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说明烟草'BY-2'悬浮细胞可作为研究磺肽素在植物细胞培养中作用的试验材料.

    悬浮细胞增殖条件培养基植物磺肽素烟草

    栽培和野生大豆及其杂交后代幼苗的耐氯性与多胺积累的关系

    陈宣钦於丙军刘友良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经逐代耐盐性筛选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杂交组合('Jackson'×'BB52')F4代'JBl85'株系及其亲本幼苗以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0.53 MPa)PEG-6000、NaCl、钠盐(无Cl-)和氯盐(无Na+)溶液处理6 d.结果表明:(1)随NaCI浓度的提高,3种遗传材料幼苗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除'BB52'和'JBl85'在NaCl 50 mmol/L处理时显著上升外,其余处理呈下降趋势,'JBl85'变化介于两亲本之间.(2)不同离子胁迫下,它们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较对照多表现增加趋势,其中'BB52'和'JBl85'在钠盐(无cl-)处理下的变化明显大于氯盐(无Na+)处理.叶片中游离态和束缚态Put、Spd和Spm含量都较对照明显提高,但'BB52'和'JBl85'在钠盐(无cl-)处理下游离态(Spd+Spm)/Put比值和束缚态多胺总量为3种盐处理中最低.表明'JBl85'与野生大豆'BB52'种群一样对Na+敏感而对cl-表现较强的耐性.

    栽培大豆野生大豆杂交后代Na+C1-多胺

    缺铁对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和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

    姜闯道高辉远邹琦石雷...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研究了缺铁对大豆叶片碳同化和光系统II的影响.缺铁条件下大豆光合速率(Pn)大幅下降;最大光化学效率(ψpo)下降幅度较小;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电子传递活性明显下降,K相(Vk)相对荧光产量提高.缺铁大豆的天线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NPQ)则明显增加.此外,缺铁大豆的光后荧光上升增强.据此,认为铁缺乏伤害了光系统II复合物供体侧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缺铁条件下光系统I环式电子传递的增强可能在维持激发能耗散和ATP供给方面起一定作用.

    缺铁光合作用叶绿素a荧光光系统Ⅱ

    中国梨2个自交不亲和新等位基因(S等位基因)的分子鉴定

    谭晓风张琳乌云塔娜袁德义...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交不亲和是显花植物的一种重要生殖生理现象,为探明中国梨的自交不亲和特性,对'锦香'(Pyrus bretschneideri cv.Jinxiang)和'鹅酥'(Pyrusbretschneideri cv.Esu)2个中国梨品种进行了基因组PCR特异扩增、S基因序列分析及田间杂交授粉试验.结果确定它们各含1个新S-RNA酶基因,分别命名为S37-和S38-RNase,GenBank序列号为DQ839238和DQ839239.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37-和S38-RNA酶的推导氨基酸序列与S1-至S36-RNA酶36个梨s基因具有相同的、高度保守的C1和C2区,但其高变区与S1-至S36-RNA酶差异较大,其中与S15的差异最小,只有3个氨基酸不同.在推导的氨基酸水平上,S37与S38有96%的序列相似性,但两者与S15的相似性更高,皆为98%,与S32的相似性最低,都只有63%;S37和S38的内含子较大,分别为786 bp和723 bp,与S15的777 bp大小接近.最后,经分析验证确定'锦香'和'鹅酥'的S基因型分别为S34S37和S15S38.

    自交不亲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分析S基因型S-RNA酶S等位基因

    奉节脐橙果皮褐变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初步分析

    高雪李正国樊晶杨迎伍...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奉节脐橙果实为材料,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别以褐变与未褐变柑橘果皮作为检测方和驱动方,成功构建了果皮褐变的差减cDNA文库,对部分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进行了同源性比较.选择其中的4个基因:钙结合蛋白同源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同源基因、NAc蛋白质家族同源基因和膨胀素同源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褐变果皮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未褐变果皮,说明这些基因的增强表达可能与脐橙果皮褐变有密切关系.

    脐橙(CitrussinensisOsbeck)果皮褐变抑制差减杂交基因文库差异表达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