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许大全

双月刊

1671-3877

zsxb@sibs.ac.cn

021-54922838

200031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C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刊载植物生理学科方面的权威性刊物,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历年来该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均名列前矛,全国生物类期刊中排名第4位。1998、1999两年被SCI CDE引用29次,收录我刊的国内外检索系统也有26种之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烟草NtFtsZ2-1基因参与叶绿体分裂和扩大的调节

    刘维仲孔冬冬王东鞠传丽...
    26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绿体虽然是植物细胞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细胞器,但其分裂的分子机制尚不很清楚.已经证明FtsZ蛋白作为真核细胞分裂装置的一个关键成分,参与叶绿体的分裂过程.烟草的FtsZ基因属于2个不同的家族,在对NtFtsZ1家族成员研究的基础上,用正义和反义表达技术研究了NtFtsZ2家族成员NtFtsZ2-1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功能.显微分析结果表明NtFtsZ2-1基因的表达水平异常增强或减弱都会严重干扰叶绿体的正常分裂过程,导致叶绿体在形态和数目上的异常(体积明显增大,数目显著减少),而单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总表面积在正反义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之间保持了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还证明NtFtsZ2-1基因表达的变化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能力没有直接的影响.据此我们认为NtFtsZ2-1基因参与叶绿体的分裂和体积的扩大,其表达水平的波动会改变植物中叶绿体的数目和大小,而且在叶绿体的数目与体积之间可能存在一种补偿机制,保证叶绿体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从而使光合作用得以正常进行.

    叶绿体分裂叶绿体大小烟草NtFtsZ2-1超微结构光合作用能力

    拟南芥生长素相关突变体uro的光依赖性乙烯信号异常

    周薇唐洪波李小方许玲...
    27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南芥uro(upright rosette)突变体由于它的莲座叶垂直向上生长而得名.已有的研究表明,uro突变体的表型是由单突变导致的;同时,URO基因可能参与生长素对拟南芥发育的调控过程.uro突变体具有一些乙烯相关的表型特征,如:偏下性生长的叶,较长的下胚轴,宿存的花被等.施加乙烯与乙烯作用抑制剂硝酸银的实验结果显示,uro突变体的部分表型特征是由于乙烯信号系统异常所造成的.

    乙烯生长素垂直莲座叶突变体拟南芥

    杨树同义密码子用法的初步分析

    周猛童春发施季森
    285-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树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已经成为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用杨树的314个蛋白编码基因,通过对应分析和ENC-plot分析探讨了若干重要因子对杨树密码子用法的效应.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影响最大的第一条向量轴上,基因的坐标位置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CAI)极显著负相关(r=-0.94**),其次是与GC3s和基因长度极显著相关(r=0.86**和r=-0.57**),说明基因表达水平高低是影响密码子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基因编码区碱基组成和基因长度次之.ENC-plot分析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相对密码子使用值(RSCU)的计算结果表明,高表达基因强烈偏好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并确定了TTA和ATA等10个密码子为杨树的主要偏爱密码子.将杨树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拟南芥、水稻、大肠杆菌和人等不同模式生物种比较后发现,杨树密码子的偏爱性与同为双子叶植物的拟南芥最为相似,与人和大肠杆菌之间的差异较大.

    密码子用法对应分析GC3s含量基因长度基因表达水平优越密码子杨树

    等渗盐胁迫下Na+和Cl-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离子效应

    陈宣钦於丙军
    294-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和比较了等渗(-0.53 MPa)的PEG-6000、NaCl、钠盐(无Cl-)和氯化物(无Na+)溶液处理6 d对栽培大豆品种'Lee68'(耐盐性较强)和'N23674'(耐盐性较弱)幼苗光合作用的离子效应.结果表明:PEG-6000处理使两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活性较对照低,但降幅不如同样渗透压的NaCl、钠盐(无Cl-)和氯化物(无Na+)溶液明显.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Ⅱ光化学的有效量子产额(Fv'/Fm')在PEG-6000处理2 d和6 d时显著下降,但在3种等渗盐处理下,多显著下降.两品种叶片气孔导度(Gs)和净光合速率(Pn)在4种胁迫处理下均显著下降,其中在3种盐处理下更明显,但胞间CO2浓度(Ci)仅在PEG-6000处理时下降,在盐处理下反而升高.两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Rubisco活性、Fv/Fm、ETR、Fv'/Fm'、Pn、Gs等在氯化物(无Na+)溶液处理的下降幅度和叶绿体中Cl-含量及其与Na+总量的增加幅度均大于钠盐(无Cl-)处理的,在耐盐性弱的'N23674'品种中更明显.可见,在NaCl胁迫对栽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毒害效应中,渗透胁迫较轻,离子毒害较重,其中Cl-的毒害大于Na+的.

    大豆等渗盐胁迫Na+Cl-光合作用

    镉诱导的菊芋幼苗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改变

    陶毅明陈燕珍梁杨琳徐美燕...
    30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含有不同浓度(0~400 μmol/L)Cd(NO3)2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砂培的菊芋.处理50 d后,测定植物体内镉积累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对POD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发现在Cd 50~100 μmol/L浓度内,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菊芋根和叶中镉的积累量显著增加,而随后积累量的增加有所减少.根和叶中MDA含量显著上升,说明镉引起了膜脂过氧化.0~100 μmol/L Cd处理,根和叶中POD活性随Cd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在200~400 μmol/L Cd处理下有所减弱.根和叶SOD活性在50~200 μmol/L Cd处理下随Cd浓度增加而增强,而在400μmol/L Cd处理下SOD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根和叶CAT活性随Cd浓度升高而增强.电泳结果显示,POD同工酶变化明显,镉诱导出一条新酶带LP10.菊芋POD同工酶可以作为镉污染的土壤的生物指示剂.

    抗氧化酶菊芋膜脂过氧化

    银杏查尔酮合成酶基因表达的时间进程

    许锋程水源程述汉王燕...
    309-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尔酮合成酶是银杏叶黄酮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酶.利用RACE技术克隆到银杏的一个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命名为GbCHS2,其cDNA全长1 608 bp,包括长1 173 bp的读码框,编码391个氨基酸.GbCHS2蛋白与已从银杏克隆到的GbCHS1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包含其所有相同的活性位点.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银杏叶生长过程中chs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变化,并对CHS活性变化和黄酮含量的变化曲线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银杏叶生长过程中,CHS活性与黄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表明CHS是银杏叶黄酮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chs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变化与黄酮的积累是同步的,chs基因的这种表达模式表明chs基因的转录水平可能决定了银杏叶黄酮的积累.

    银杏查尔酮合成酶基因表达时间进程黄酮

    甘薯根腐病菌侵染对甘薯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柴一秋陈利锋王金生
    318-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薯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侵染及其培养液滤液处理高敏感性甘薯品种'胜利百号'后,引起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ABA含量大幅升高.其中在根部出现最早,但茎尖中积累浓度最高.侵染后甘薯叶片、茎尖和根部组织内源GA1/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甘薯组培苗经FSB培养滤液处理9 h后,ABA含量显著上升,处理15 h,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GA1/3含量在101和102稀释液处理15h(103稀释液处理12 h)时出现显著上升.这些结果有助于解释甘薯根腐病株矮小不产生藤蔓,并在秋季大量现蕾开花的生理现象.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脱落酸赤霉素组织培养开花甘薯

    反义trxs基因对转基因小麦种子内源trxh基因表达的影响

    任江萍尹钧牛洪斌王新国...
    325-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转反义硫氧还蛋白基因(anti-trxs)株系01TY70-1-17-5及其对照小麦品种'豫麦70'为试验材料,以小麦中稳定表达的肌动蛋白基因actin为内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emi-QRT-PCR)方法,对转基因株系及其对照种子中trxh基因时空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花后15~30 d转基因株系trxh基因转录量平均比对照下降了20.1%,花后25 d显著低于对照(P<0.05);胚乳trxh基因转录量最低,平均比对照低19.4%;种子吸涨24 h时间内,转基因株系trxh基因转录量较对照均略低,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外源trxs基因的导入直接干扰了内源基因的表达.

    反义trxs基因转基因小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表达

    低温弱光胁迫对野生大豆和大豆栽培种光系统功能的影响

    任丽丽高辉远
    33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通过同时测定大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nm光的吸收曲线,以及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分析了低温弱光胁迫及常温弱光恢复下这2种大豆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对这2种大豆的PSⅠ和PSⅡ的功能都造成伤害;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维持较高的SOD和APX活性和维持PSⅠ和PSⅡ的协调性是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耐低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低温弱光野生大豆光系统Ⅰ和Ⅱ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820nm光吸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用扩增片段的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探讨盾叶薯蓣的遗传多样性

    李勇慧李向民
    34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扩增片段的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分析研究了中国5个盾叶薯蓣居群3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9对AFLP引物,从中检测到14698条清晰可见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2628条,多态性比率85.9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656±0.1721,物种水平的Nei基因多样性(H)为0.2322±0.2200.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物种水平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827,说明其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0.5358,居群间遗传交换较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居群盾叶薯蓣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且与地理分布有相关性.

    盾叶薯蓣扩增片段的长度多态性标记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