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1752-9921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CSCD北大核心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菌根真菌可减少植物的适应性差异,但其共存取决于植物内在菌根反应的差异

    Cameron WaggAndrew McKenzie-Gopsill
    12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调节竞争植物之间的土壤资源,以影响植物资源的捕获和适应性,使AMF成为植物共存的潜在媒介.本研究使用6种菌根状态不同的植物物种,通过生态位和适应性差异评估植物共存.在有或没有AMF的情况下,将15对竞争植物种植在一起.AMF对共存的影响是通过参数化成对的Lotka-Volterra植物竞争模型来确定的.通过比较在没有与AMF竞争的情况下生长的单个植物的枝条生物量与没有AMF的枝条生物量来确定6种植物物种对AMF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接种AMF减少了竞争者之间的适应度差异,但AMF介导的共存程度取决于竞争植物物种的身份.竞争植物物种之间更大的AMF响应差异减少了生态位重叠并增加了共存.这些结果说明,虽然AMF通常会减少适应性差异,但AMF的均衡效应并不总是足以克服由于生态位重叠导致的竞争不平衡,因此并不总是导致共存.相反,不同植物物种对AMF的内在生长反应可以预测生态位重叠减少,进而导致共存.这表明菌根依赖是一种旨在降低与竞争植物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从而实现更多共存的植物策略.

    共存理论入侵杂草一年生耕作制度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生态位差异适合度差异共生

    澳大利亚南部植物群落中的兰花的结实成功率与周围花卉资源无关

    Irene Martín-ForésSamantha L.BywatersBen SparrowGreg R.Guerin...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生态系统不断补充兰花的种群数量,了解兰花周围的花卉资源如何影响兰花的结实成功率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本论文研究了澳大利亚的两种特有物种Diuris pardina和Glossodia major的结实成功率与其周围花卉资源之间的关系.D.pardina模仿豌豆花,通过视觉欺骗手段吸引Pultenaea共花植物的专化传粉者;G.major展现假花药,吸引泛化传粉者.因为吸引密度更高的本地蜜蜂可以促进兰花传粉,我们假设这两个物种的结实成功率与其周围同种花和异种花的密度呈正相关.我们还假设D.pardina的成功结实与其周围Pultenaea花的丰度呈正相关.我们调查了澳大利亚南部的18个地块,统计了同种花和异种花的物种数、个体数和花朵数,以及成功结实的花朵数.对结实成功率与同种花的密度、周围花资源的多度、丰度和香农指数以及单个物种的花卉丰度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D.pardina的结实成功率与周围同种花的密度相关,但G.major的结实成功率与周围同种花的密度无关,未发现结实成功率与异种花资源之间存在关联.D.pardina的结实成功率与Pultenaea的丰度无关,而与入侵物种法国薰衣草(Lavandula stoechas)呈正相关.

    澳大利亚欺骗性的特有兰花花资源结实成功授粉

    齿肋赤藓的亲缘地理结构显示其在冰期出现扩张

    Benfeng YinYuanming ZhangHongxiang ZhangAnru Lou...
    14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和干旱化对该地区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然而,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维管植物上,苔藓植物作为单倍体植物,在第四纪剧烈的地质和气候环境变化中是否与其他维管植物具有相似的种群动态历史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为研究对象,利用2个叶绿体片段和19个核卫星位点对27个齿肋赤藓种群进行了基因分型,并模拟其在末次间冰期潜在分布区,以期揭示齿肋赤藓的遗传变异、分化和种群动态历史.研究结果表明,齿肋赤藓种群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和中亚的遗传特征一致,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和特定区域的种群内,但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交流.生态位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齿肋赤藓可能在冰期扩张,在间冰期收缩.这为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耐旱苔藓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种群动态历史提供了新的证据.

    苔藓青藏高原种群动态历史生态位模型遗传多样性微卫星

    季节性放牧改变大针茅养分回收和根系养分储存并影响其翌年春季返青生长

    Tongrui ZhangFrank Yonghong LiLin WuHao Wang...
    15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季养分回收是草地多年生植物保存和高效利用养分的关键机制.放牧对植物养分回收的影响可能改变根系养分储存,进一步影响植物在翌年春季的返青生长.多数研究关注于放牧草地植物养分回收和保存,而其对植物在翌年春季返青生长的影响研究则较少.本研究以半干旱草原多年生优势禾草——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模式植物,具体评估了4种季节性放牧管理下(不放牧、春季放牧、夏季放牧和秋季放牧)大针茅植株水平的养分回收特征(养分回收度、回收效率和回收通量)、根系养分动态,以及翌年植物返青状况,旨在探究植物养分回收、根系养分储存和翌年返青生长对不同季节放牧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ⅰ)大针茅氮回收效率为51%-66%、磷回收效率为58%-80%,养分回收通量在秋季放牧下最低,在春季放牧下最高.(ⅱ )大针茅根系养分储存特征在夏季放牧下显著降低,在春季放牧下轻微下降,而在秋季放牧下则无变化.(ⅲ)翌年春季大针茅返青生长状况在早春放牧下最佳,在秋季放牧下最差,这一现象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与根系养分储存无关.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植物养分循环过程,建立草原保护和合理放牧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大针茅(Stipagrandis)季节性放牧养分回收养分保存土壤水分

    气候因子对中国黄土高原植被物候的时间效应

    Ning LiuYufeng ShiYongxia DingLi Liu...
    174-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植被生长季的开始(SOS)和结束(EOS)可以改善气候变化下的植被预测.气候因素对植被生长具有时间效应,包括无时间效应(no)、时滞效应(lag)、时间累积效应(acc)以及时滞和累积效应(lagacc).该研究建立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LP)SOS/EOS与气候因子的线性回归方程,分析了4种时间效应情景下单个和多个气候因子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并研究了lagacc情景下植被物候对气候因子时间滞后和时间累积效应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时间效应中,lagacc最大程度地解释了气候对植被物候的影响,是在LP上模拟植被物候与气候关系的最佳时间效应.此外,在不同的时间效应和植被类型中,多重气候因子的解释度高于单一气候因子,同时考虑多种气候因素提高了它们对植被物候影响的可预测性.在lagacc条件下,SOS对温度(TMP)和降水(PRE)的响应在整个LP中分别表现为1.44±0.43/3.49±0.85和1.38±0.30/3.38±0.71个月的滞后/累积,EOS对TMP和PRE的响应分别表现为1.35±0.17/2.37±0.34和1.59±0.19/4.16±0.50个月的滞后/累积.这些结果说明,在建立气候因素与植被物候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lagacc和多种气候因素.

    气候因子生长季开始生长季结束时间效应植被物候黄土高原

    资源胁迫与放牧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植物相互作用的联合效应

    Li MoHao YangPeng LuoCheng-Xiang Mou...
    19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胁迫梯度假说认为,植物之间的正相互作用频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放牧干扰和资源胁迫对植物相互作用的联合效应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沙化高寒草甸两种优势种[沙生薹草(Carex praeclara;不可食)和藏茴香(Carum carvi;可食)]的空间关联的研究,探讨了放牧和未放牧条件下,3种沙化水平(轻度、中度、重度)上植物相互作用的变化,以检验胁迫梯度假说在青藏高原东缘沙化高寒草甸的普遍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放牧干扰下,随着沙化程度的增加,沙生薹草和藏茴香的种内相互作用由正转化为负,而种间相互作用由负转化为正.然而,当放牧干扰存在时,各沙化水平下藏茴香的种内相互作用均为中性;在中等胁迫条件下,种间相互作用也由负转化为正,但在严重胁迫梯度下,种间正相互作用崩溃,这与胁迫梯度假说的预测不一致.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在高寒生态系统中,放牧强烈影响着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的平衡.

    高寒草甸沙化梯度放牧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青藏高原胁迫梯度假说

    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恢复的氮限制

    Yaowen ZhangYunlong ZhangTianci HuoBin Wei...
    207-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栏禁牧被认为是退化草原植被恢复的有效手段.在植被的恢复过程中,植物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氮.氮素也是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生长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目前尚不清楚该地区的土壤氮素供应是否能够支持长期的植被恢复.本研究在植被的生长季期间对我国北方7个温带草原进行了野外调查.其中,围栏外侧草地保持持续放牧状态,围栏内侧草地保持完全禁牧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禁牧显著提高了草地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其分别提高了 126.2%、42.6%和18.8%.禁牧使土壤硝态氮和总无机氮浓度分别降低了51.9%和21.0%,这表明生长季氮素供应与植物需求可能存在错配现象.同时,围封草地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与豆科植物群落优势度呈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温带草原植被恢复受土壤无机氮限制.群落中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可能缓解植被恢复的氮限制.

    生物多样性温性草地豆科植物氮素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