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刘旭

双月刊

1672-1810

zwyczyxb2003@sina.com,zwyczyxb2003@163.com

010-82105794,82105795

100081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内容:大田作物、同艺作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牧草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以及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等。重点介绍本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方法和新技术。欢迎从事植物遗传资源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分枝形成及影响分枝数主要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丽冰李威涛刘依柔刘译阳...
    2009-2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分枝(分蘖)是一个复杂且受严格调控的发育过程,显著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及产量,是植物理想株型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植物分枝形成至少需要两个重要步骤,一是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二是腋芽的形成及生长发育成分枝。近年来,已经证实多种因素调控这些过程,并最终影响植物分枝数。本文简述了植株分枝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植物腋生分生组织形成关键基因调控网络和腋芽形成及生长关键基因调控网络,综述了多种内源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油菜素内酯和独脚金内酯,营养物质蔗糖和环境因素光对分枝形成的影响,旨在为培育具有理想株型的高产新品种奠定基础。同时探讨了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对分枝形成的调控,并分析了油料作物分枝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努力方向,以期为塑造理想株型提供理论依据。

    分枝激素环境因素调控机制

    大豆铁元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鲁云姚术胡晓渝支现管...
    2020-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是植物细胞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呼吸作用、叶绿素生物合成、光合作用等生命过程。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但是有效铁的利用受到限制,导致植物缺铁,而植株缺铁直接关系到其生长发育和花粉活力及品质形成,进而造成产量损失。解决该问题的重要举措在于提高大豆对铁元素的吸收转运和高效利用。因此,掌握大豆铁吸收转运和利用规律并明确其分子遗传机制是实现大豆铁营养高效的重要前提。铁营养高效性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基于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培育"高铁大豆"是未来热点之一;此外,通过轮回选择和定向选择也可以有效改良大豆的缺铁失绿症。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铁元素在大豆体内的作用、吸收、分配和转运及其过剩产生的毒害现象以及铁元素参与大豆固氮作用,缺铁和高铁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内容,并综述了国内外大豆铁元素吸收、转运机制和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进展及重要科学问题,旨在为大豆铁营养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信息。

    大豆铁转运铁中毒缺铁失绿症

    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QTL分析

    徐亮李开祥郭少敏杜德志...
    2031-2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倒伏影响作物产量和机械收获。茎秆强度是作物抗倒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G922和中双11号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茎秆强度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中双11号和G922的杂种F1在茎直径、茎壁厚度和茎折断力上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亲优势;茎折断力与茎直径、茎壁厚度、茎壁木质部厚度、茎壁穿透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壁穿透力与茎壁木质部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2)构建了包含1984个SNP标记、总长度为2592。64 cM的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在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0个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QTL;其中有17个QTL能在多环境下重复检测到,包括6个茎直径QTL、5个茎秆强度QTL、2个茎壁厚度QTL和4个茎折断力QTL;茎直径主效QTL cqSD。C8-1在4个环境下能重复检测到,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4。67%;A2染色体上4个茎直径QTL、C6染色体上4个茎秆强度QTL分别组成QTL簇cqSD。A2、cqSS。C6。(3)茎直径QTL簇cqSD。A2及其连锁的3个分子标记(Bn-A02-p7893901、Bn-A02-p10176749、Bn-A02-p 10668400),QTL cqSD。C8-1 及其连锁的 2 个分子标记(Bn-scaff_25981_1-p90999、Bn-scaff_16287_1-p366585)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甘蓝型油菜抗茎倒的遗传机理,为茎直径性状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QTL定位SNP芯片

    甘蓝型油菜苗期地上部7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鲁金春子陈敬东余忆薛天源...
    2042-2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物质元素含量是评估饲草品质和开展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油菜作为一种优质高产饲料来源,在缓解我国饲料原料短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油菜核心种质中主要矿质元素的遗传变异情况,为选育富含矿质营养元素的饲料油菜提供支持。通过对272份油菜核心种质进行水培处理,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甘蓝型油菜地上部分中K、Ca、Na、Mg、Fe、Zn、Cu7种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其中具有重测序数据的261份油菜种质进行分析,筛选出与矿质元素含量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并预测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发现,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种质中存在显著变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个矿质元素指标转化为3个新指标,累计贡献率为68。479%。部分矿质元素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部分种质材料在多种矿质元素含量上表现出极端值。本研究共定位到134个与矿质元素含量相关的SNP位点,预测到14个候选基因,该研究为富含矿质元素油菜的选育和新种质创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ICP-OES油菜矿质元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PEG模拟干旱下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天瑶李鸿洋杜媛媛赵飞雪...
    2058-2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蓝型油菜是我国获取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对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干旱严重制约我国油菜的生产。挖掘甘蓝型油菜萌发期的耐旱基因位点及候选基因,将为培育耐旱油菜新品种提供帮助。本研究以14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分别在正常和15%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调查不同材料的发芽势、成苗率和发芽指数等数据,筛选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指标,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发芽指数可以作为油菜萌发期耐旱性指标,以发芽指数为基础,筛选到17份极端耐旱和9份极度敏感的种质。用混合线性模型(MLM)对发芽指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2个与油菜耐旱性显著关联的主效位点,分布于C07和C09两条染色体,其中C07染色体上有11个显著关联SNP,C09染色体上有3个显著关联SNP。结合显著关联SNP区间内候选基因的功能注释及其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量数据,发现BnaC07G0290100ZS、BnaC07G0290500ZS和BnaC07G0290700ZS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推测这3个基因为调控甘蓝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性的关键候选基因。

    甘蓝型油菜耐旱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芽势发芽指数

    油菜种质M196对ALS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评价与抗性基因BnAHAS1-3R的表达分析

    卢鑫宇郭月祁余容王婷...
    2069-2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抗ALS类除草剂油菜新种质M196的除草剂交互抗性效应及其抗性基因BnAHAS1-3R的功能,本研究以抗性油菜M196及野生型N131为材料,在油菜苗期3~5叶期,按照田间推荐使用浓度0×、1/4×、1/2×、1×、2×、4×的磺酰脲(SU)、磺酰胺羧基三唑啉酮(SCT)、咪唑啉酮(IMI)、三唑嘧啶(TP)和嘧啶水杨酸(PB)等5种ALS抑制剂除草剂进行喷施处理,鉴定评价M196对各类除草剂的抗性效应。结果表明,M196对SU和SCT除草剂交互抗性最强,对IMI、TP和PB抗性较低。大田鉴定进一步验证了温室交互抗性结果。转抗性基因BnAHAS1-3R拟南芥功能验证表明,转基因阳性植株对各除草剂交互抗性与油菜M196的抗性趋势一致。qRT-PCR分析与转基因拟南芥体外酶活抑制试验结果均表明,M196对ALS类除草剂交互抗性的产生,是由突变靶基因BnAHAS1-3R的表达量增加以及突变靶标酶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研究结果为预防和解决利用抗性基因选育的品种大面积推广后可能带来的杂草抗药性以及抗性基因漂移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甘蓝型油菜抗除草剂新种质交互抗性功能分析

    186份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焦茹玉朱羿霖谢其均谭文清...
    2081-2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抑制作用,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萌发期是植物对盐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建立准确便捷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体系和筛选耐盐甘蓝型油菜种质对提高油菜品种抗盐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1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盐损伤指数确定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最佳浓度为1。25%。在该浓度下对18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萌发势、萌发率、根长、下胚轴长、鲜重和干重进行测定,并计算其耐盐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建立耐盐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适宜的评价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25%NaCl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的萌发势耐盐指数、萌发率耐盐指数、根长耐盐指数、下胚轴长耐盐指数、鲜重耐盐指数、干重耐盐指数间互相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6项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2。809%。依据3个主成分的权重计算各种质的D值,将186份种质划分为4个等级,筛选出5份耐盐材料。建立了甘蓝型油菜耐盐性鉴定的数学评价模型D=0。111+0。201X1+0。165X2+0。381X5。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盐鉴定指标和耐盐材料可为开展油菜耐盐育种提供帮助。

    萌发期甘蓝型油菜耐盐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甘蓝型油菜越冬期与成熟期氮效率的评价与鉴定

    朱佳荣代文君李浩钱方...
    2094-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对油菜增施氮肥,能够促进生物量的积累,提高油菜籽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但却降低种子含油量。油脂是油菜的目标产品,发掘低氮肥投入且高产油量的氮高效品种对油菜生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生物量和产油量为指标,分别评价了甘蓝型油菜越冬期和成熟期的氮效率,并分析不同时期性状之间的关系。对越冬期不同氮肥下各生物量指标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分析,建立越冬期氮效率综合评价模型,明确了单株干重和单株鲜重作为越冬期氮效率综合评价指标,鉴定出高氮高效材料3份,双低效材料7份、低氮高效材料2份、双高效材料6份。成熟期以产油量为氮效率指标鉴定出高氮高效材料4份,双低效材料6份,低氮高效材料3份,双高效材料4份。结合两个时期鉴定结果,筛选得到两个时期均高氮高效的材料芥65和中双11,均双高效材料6024-1,均低氮高效材料苏联油菜,均双低效材料兴选二号、Reaina Ⅱ和Gisora。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氮处理下油菜越冬期性状与成熟期各性状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以上结果为理解油菜氮素利用效率及未来解析重要的调控基因提供了参考。

    油菜氮肥氮效率生物量产油量

    外源脱落酸对甘蓝型油菜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基因表达分析

    陈静赵玉全黄锡金贺春军...
    2107-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脱落酸(ABA)在植物应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脱落酸调控油菜幼苗对镉(Cd)胁迫的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油肥一号为试验材料,在Hoagland液中添加10 μmol/L Cd模拟镉胁迫,分析外施5 μmol/L对油菜镉胁迫下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幼苗地上/地下部Cd含量、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Cd胁迫3d,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上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降低,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施用脱落酸能有效降低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明显提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获得脱落酸调节油菜Cd胁迫特有上调基因514个,下调基因431个,并对其所富集的相关通路分析。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被大量富集在蔗糖和淀粉代谢、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GO功能富集发现,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在半纤维素代谢、氧化还原酶活性、含苯化合物代谢、细胞壁大分子代谢过程、系统获得性抗性等分类条目中。qRT-PCR验证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外源脱落酸对镉胁迫下油菜叶片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代谢相关基因XTH、BXL、PAL、C4H等的差异表达情况发现其在脱落酸处理后大部分呈现下调表达,研究结果为脱落酸调控油菜镉胁迫的生理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油菜外源脱落酸生理响应转录组

    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白菜型油菜生理指标和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古再丽努尔·穆萨马骊张亚宏刘丽君...
    2122-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析干旱处理对白菜型油菜生理指标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对白菜型油菜陇油7号进行正常供水(对照)、干旱胁迫、干旱后复水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后油菜生理指标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相比,当白菜型油菜受到干旱胁迫时,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167。27%、254。85%、103。24%、164。64%,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增加量分别为:3。21 µg/g、0。048 μg/mg,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53。64%。复水后各项生理指标得到部分恢复;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后油菜甲基化率呈上升趋势,干旱后复水组甲基化率高于干旱和对照,甲基化率达到20。56%。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在生物学过程、核及分子功能等条目中富集。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在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胞吞作用、ABC转运蛋白、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等代谢相关通路中富集。甲基化率和生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GO和KEGG的富集结果,发现有7个差异甲基化基因编码过氧化物酶。本研究结果将为调控油菜耐旱性机制的研究和耐旱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白菜型油菜干旱胁迫复水DNA甲基化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