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刘旭

双月刊

1672-1810

zwyczyxb2003@sina.com,zwyczyxb2003@163.com

010-82105794,82105795

100081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内容:大田作物、同艺作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牧草及其他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遗传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诸如,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信息学、管理学等:以及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鉴定、克隆、基因文库建立、遗传多样性研究等。重点介绍本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方法和新技术。欢迎从事植物遗传资源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蔷薇属植物花青素苷的测定及其对花瓣呈色的影响

    刘冉寇亚平陈庆阳牛鹏飞...
    800-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目测法及比色卡进行表型观测并选取8种不同花色的蔷薇属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光色差仪测定花色表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青素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蔷薇属植物花色与花青素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种蔷薇属植物材料首次检测出8种花青素苷成分,分别为矢车菊素-3-(咖啡酰基)-葡萄糖苷(Cy3CafG)、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Cy3Gal)、芍药素-3-(咖啡酰基)-葡萄糖苷(Pn3CafG)、矢车菊素-3-(顺式-咖啡酰基)-二甲基葡萄糖苷(Cy3(cisCaf)DmG)、矢车菊素-3-(反式-咖啡酰基)-二甲基葡萄糖苷(Cy3(transCaf)DmG)、矢车菊素-3-二甲基-葡萄糖苷(Cy3DmG)、芍药素-3-(顺式-咖啡酰基)-芸香苷(Pn3(cisCaf)Ru)、芍药素-3-(反式-咖啡酰基)-芸香苷(Pn3(transCaf)Ru).8种花青素苷的生物修饰类型包含半乳糖糖基化、甲基化修饰和咖啡酰基化修饰3种,这3种生物修饰类型均在蔷薇属植物中首次报道.花青素苷与CIELab参数相关性结果显示Cy3CafG、Cy3(cisCaf)DmG与花瓣红度(a*a)呈正相关,Cy3Gal、Cy3(transCaf)DmG与花瓣黄度(b*)和亮度(L*)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5.本研究为蔷薇属植物中花青素苷的精准鉴定和花色呈色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蔷薇属植物分子育种提供方法基础.

    蔷薇属花青素苷花色

    百合bHLH家族系统进化和花香相关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武琼刘佳鑫赵瑛杰梁蕤...
    813-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bHLH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当前越来越多的植物bHLH转录因子家族被鉴定,然而百合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系统分析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基于百合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出74个bHLH家族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93%为不稳定蛋白,61%为酸性蛋白.结构域分析发现有25个保守残基的一致性>50%,其中R16、R17、L27、L49和L59位点高度保守.此外,64个bHLH蛋白能与DNA结合,包含58个E-box结合物和46个G-box结合物.系统进化分析将百合bHLHs分为21个亚家族,基于进化树发现百合bHLHs可能执行信号转导、非生物胁迫、植物生长发育和物质合成等功能.对3个可能与罗勒烯和芳樟醇相关的基因Unigene23213_Ail、CL1682.Contig2_All和CL8286.Contig2_All进行了克隆,发现它们在品种间存在97.30%~99.89%的同源性.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在花、叶和鳞中均有表达.该研究为开展百合bHLH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序列信息.

    百合bHLH家族鉴定基因克隆半定量RT-PCR

    紫丁香花香成分鉴定及关键TPS基因的功能分析

    吴静邹吉睿汪进萱马波...
    824-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萜烯合成酶(TPS,terpene synthase)基因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其在植物萜烯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ex Carr.)花瓣为材料,在优化固相微萃取花香化合物条件的基础上,对4个不同花发育时期(花蕾期、初开期、盛开期和衰败期)的花香化合物进行鉴定分析;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筛选到了 SoTPS2和SoTPS3关键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1)最适的萃取条件为30℃萃取40min;4个花发育时期的花香总释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盛花期达到最高;4个时期中萜烯类化合物的释放量占花香总释放量的比例均最高,其中以单萜罗勒烯的释放量最高.(2)SoTPS2和SoTPS3基因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731 bp和1779 bp,编码氨基酸分别为576个和592个,编码的蛋白具有Terpene_cyclase_plant_C1保守结构域,属于Isoprenoid_Biosyn_C1超家族;实时荧光定量表明2个基因均在花瓣中表达量最高,在不同花发育时期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盛开期表达量最高,与单萜罗勒烯的释放量呈正相关.(3)在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L.)花瓣中异源瞬时过表达SoTPS2和SoTPS3基因,发现罗勒烯释放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增加10.91倍和23.67倍.综上表明,紫丁香花香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SoTPS2和SoTPS3可以影响紫丁香单萜化合物,尤其是罗勒烯的合成.

    紫丁香花香萜烯合成酶单萜化合物

    薰衣草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nsLTP2-1和nsLTP2-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张夏夏陈凌娜杨扬赵旌汝...
    834-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在植物脂质转运和分泌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中克隆到2个Ⅱ型nsLTP基因,命名为nsLTP2-1和nsLTP2-2,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生信分析表明,nsLTP2-1和nsLTP2-2分别编码119个和117个氨基酸,具有脂转移蛋白(LTP,lipid transfer proteins)保守结构域和8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它们处于两个分支,与同科的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相似性最高.基因表达分析显示2个基因均在花蕾中高表达,在叶片、茎和花瓣中几乎不表达,在花萼中的表达存在差异,nsLTP2-1和nsLTP2-2分别在成熟花萼和幼嫩花萼中表达量更高;2个基因在花蕾和叶片中的表达均受到强光诱导,且在花蕾中的表达均受脱落酸诱导,而叶片中nsLTP2-1和nsLTP2-2的表达分别受茉莉酸甲酯和乙烯诱导.亚细胞定位显示2个nsLTPs均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上,可能与次生代谢物的转运有关.过表达nsLTP2-1和nsLTP2-2烟草叶片经尼罗红染色后,经485~543 nm激发光激发,叶片腺毛头部的荧光显示多于野生型,说明本研究中的nsLTPs可能在脂类的合成和转运中起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明确薰衣草脂转移蛋白在脂类及萜类转运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薰衣草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激素处理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亚细胞定位尼罗红染色

    基于分子标记的白蜡树属椒叶梣组系统发育及谱系地理格局形成

    韦羿帆周明芹WEN Jun
    84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犀科白蜡树属椒叶梣组(Fraxinus sect.Sciadanthus)由自然分布于中国中部的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S.Z.Qu,C.B.Shang & P.L.Su)、喜马拉雅西部的椒叶梣(Fraxinus xanthoxyloides(G.Don)DC.)和非洲北部的 Fraxinus dimorpha 3个物种组成,呈现出特殊的间断分布模式,目前该组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利用ITS、psbA-trnH、rpl32-trnL和matK4个标记对白蜡树属42个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ITS序列构建的贝叶斯系统树支持Wallander的分类方法,即属内再分成6个组,对节白蜡、椒叶梣和F.dimorpha都属于椒叶梣组,且该组与欧梣组(sect.Fraxinus)的亲缘关系最近,形成姐妹组;(2)椒叶梣可能是F.dimorpha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3)BEAST分化时间图显示,白蜡树属最早起源于42.05 Ma,椒叶梣组最早分化于21.86 Ma,对节白蜡最早分化于11.87 Ma.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可能是导致椒叶组物种间断分布的重要原因,对节白蜡和椒叶梣可能是其影响下的孑遗植物.

    白蜡树属椒叶梣组对节白蜡谱系地理学华中—西喜马拉雅—北非间断分布

    科普视频推动植物文化传播

    黄杰
    后插1页

    新媒体视域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何思颖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