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瞬时遗传转化长白落叶松NAC基因植株抗旱性的研究

    张磊熊欢欢曹庆赵佳丽...
    394-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长白落叶松转录组分析,克隆到1条NAC转录因子命名为LoNAC1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全长1101 bp,编码366个氨基酸,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该基因瞬时遗传转化的长白落叶松植株在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基因表达量上调,SOD、P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增加,MDA含量低于对照植株,说明LoNAC18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调控长白落叶松应答PEG模拟干旱胁迫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NAC基因在针叶树种胁迫应答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长白落叶松瞬时遗传转化NACPEG

    AgNO3逆转的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王胜芳韩淑兰党士坤王慧梅...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AgNO3对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逆转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逆转的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活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AgNO3对黄芩的玻璃化苗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且这种逆转作用受AgNO3浓度的影响.在AgNO3的浓度为4mg· L-1时,玻璃化苗的逆转率最高为88%,且逆转的黄芩苗的生长状态最好.在此基础上,对逆转1个月的黄芩玻璃化苗的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逆转的黄芩玻璃化苗体内黄芩苷的含量为68.6 mg·g-1,明显高于玻璃化苗(38.3 mg·g-1),但低于正常的组培苗(108.2 mg·g-1).此外,提取物的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实验结果显示,逆转的黄芩玻璃化组培苗明显好于玻璃化苗,但仍低于正常的组培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gNO3对黄芩组培玻璃化苗具有较好的逆转及恢复作用.

    玻璃化AgNO3黄芩苷生物活性

    转基因PnDof30拟南芥非生物胁迫下的抗性分析

    张雨晴刘野曲春浦刘关君...
    407-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Dof(DNA-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是锌指蛋白家族中的一个具有众多成员的家族,氨基酸长度一般在200~400,含有非常保守的N端和较为多变的C端.已有研究表明,Dof转录因子家族在参与植物发育的多种生理途径和调节碳氮代谢、增加氮素的吸收与利用,提高植株抗逆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中Do.f30基因的抗逆能力,本研究以转基因PnDof30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对干旱、盐和渗透胁迫后过表达PnDof30拟南芥株系L2和野生型拟南芥WT的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胁迫后拟南芥株系L2的种子萌发率、根长和鲜重等指标均高于WT;同时SOD、POD、脯氨酸含量高于WT,叶绿素和MDA含量下降;胁迫后L2中的PnDof30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表明了PnDof30基因具有抗旱、耐盐和渗透胁迫的能力,对全面了解Dof转录因子的抗逆胁迫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黑杨Dof转录因子转基因PnDof30拟南芥非生物胁迫

    濒危植物野生东北红豆杉群落特征及保护策略

    董明珠王立涛吕慕洁孟冬...
    416-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东北红豆杉种群为研究对象,在野生东北红豆杉的主要分布区设置4块标准地(50 m ×50 m),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统计野生东北红豆杉的树木特征(树高、胸径、冠幅等),立地条件,林分状况等,分析野生东北红豆杉在分布地区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所调查的4个样地共有木本植物32种,隶属17科24属,草本植物53种,隶属于23科41属.不同样地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变化一致,样地C4的均匀度Pielou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其余的样地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示,除了样地C4的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大之外,其余3个样地都是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在4个样地中,野生东北红豆杉的重要值偏低,在群落中不占优势.野生东北红豆杉所在的群落主要以红松、长白鱼鳞云杉、紫椴等针阔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根据这种现象,提出了野生东北红豆杉的保护策略,为野生东北红豆杉资源的保护、繁育和利用提供了合理建议和有效途径.

    野生东北红豆杉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保护策略

    水稻盐碱逆境响应锌指蛋白基因OsZFP6表达特性及功能研究

    刘佳丽何明良刘晨曦廖栩...
    424-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筛选到C2HC型锌指蛋白,其编码304个氨基酸,命名为OsZFP6.分别使用碱性盐(NaHCO3)和H2 O2对水稻两周龄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检测到OsZFP6相对表达量受其诱导,并在叶和根中出现差异,因此,推测OsZFP6参与相应的逆境响应调节途径.我们将一个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之融合,发现OsZFP6定位在细胞核.此外,对过表达OsZFP6的水稻转基因植株进行NaHCO3胁迫处理,结果表明过表达植株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并且在株高、鲜重生理指标上,野生型植株低于过表达OsZFP6植株,在野生型植株体内的MDA、H2 O2含量高于过表达植株;说明OsZFP6在响应NaHCO3胁迫时可以通过清除过氧化物来增强植物的抗性.初步推测OsZFP6基因参与响应碱性盐胁迫途径的调控,可能在转录调控中直接或间接发挥重要作用.

    锌指蛋白非生物胁迫水稻碱性盐

    杨树ERF11转录因子基因应答渗透胁迫表达分析

    刘悦赵凯吕冠斌姜廷波...
    43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叶片中克隆出732 bp的ERF11转录因子基因(Potri.011 G057000.1)cDNA,其编码的蛋白含有243个氨基酸,属于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不具跨膜能力,含AP2/ERF家族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小黑杨ERF11蛋白与胡杨、麻疯树、蓖麻、橡胶树、木薯遗传距离较近,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ERF1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ERF1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受胁迫诱导表达.其在根中相对表达水平明显比在茎和叶中表达水平高,在盐和甘露醇胁迫下,基因均表现上调表达.表明ERF11转录因子基因可能与植物应答高盐和干旱胁迫相关.

    小黑杨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胁迫

    低温胁迫下结球甘蓝BoNR8 lncRNA过表达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杨贺张楠刘自广林建辉...
    44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非编码RNA(long no-coding RNA,lncRNA)不含有开放阅读框,且长度大于200 bp,一般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它们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并发挥着多种生物学作用.植物种子萌发期的特异表达的lncRNA研究较少.BoNR8 lncRNA是结球甘蓝中RNA聚合酶Ⅲ转录的长非编码RNA(约272 bp).前期研究发现,它在种子萌发期的特异表达;拟南芥中BoNR8 lncRNA过表达抑制了正常条件下种子萌发并降低了萌发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本研究对BoNR8 lncRNA序列分析发现,其转录区域内存在冷胁迫基序(ATATAAATAAAT),并且这个基序存在BoNR8 lncRNA二级结构的最大茎环中.生化实验进一步表明,BoNR8 lncRNA响应低温环境,其过表达抑制了低温胁迫下拟南芥种子萌发.BoNR8 lncRNA低温相关功能的发现为植物耐低温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丰富了植物耐低温作用机制的研究.

    长非编码RNA结球甘蓝冷应激种子萌发

    红松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李翔范作义王井源王淇...
    447-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是花色素形成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酶,可以进一步催化生成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采用CodonW和EMBOSS在线软件对红松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进行分析,并与北美乔松等其他24种植物的CHS基因以及模式植物基因组进行比较,对认识红松CHS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为选择适宜的表达系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红松CHS基因编码区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和GC含量分别为48.92和0.548,C+G含量高于A+T含量,密码子偏好以A/T结尾;多数植物CHS基因的G+C含量高于A+T含量,且密码子更偏好C/G结尾;聚类分析表明,红松与马尾松和赤松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相似性较高;密码子使用频率研究发现,红松CHS遗传转化与异源表达较优的受体可能是大肠杆菌和拟南芥.

    红松查尔酮合成酶密码子偏好性聚类分析

    药用资源植物山莨菪的转录组信息分析

    张雨夏铭泽张发起
    458-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增强对资源植物山莨菪的深入了解,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山莨菪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经过处理得到71 463个Unigenes.通过与多个数据库进行比对,对基因进行分类和分析注释,最终成功获得注释的基因有47 624条.将Unigenes比对到KOG蛋白质库中,有13 110个基因被注释,共有26个子类;比对到NR库中后有39 621个Unigenes被注释;转录本与Swissprot、TrEMBL的比对结果得到GO功能注释信息,注释得到的29 309个Unigenes可被分为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和细胞组分3个大类,62个子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3 679条基因被注释,参与的代谢通路可归为4个大类,分别是代谢相关的通路、遗传信息处理、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其中与代谢相关的通路最多,约占所有代谢通路的一半.对山莨菪的药用活性成分的代谢通路及相关Uni-genes数量和类型的统计结果表明,与生物碱相关的代谢通路最多,萜类和苯丙素类所对应的Unigenes数量最多.另外,结果还检测到31 382个SNP位点,6种SSR重复类型,其中单碱基重复类型所占的比例最高,每百万碱基中出现的单碱基重复的SSR个数有56.52个,占45.30%.该结果丰富了山莨菪的转录组信息数据,为该物种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对山莨菪的合理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

    山莨菪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基因注释

    一种高效的白桦树皮中白桦脂醇分离、纯化方法

    李影李林夕张玉琦王宇...
    468-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比较白桦树皮中白桦脂醇的不同的提取方法,获得一种简单、高效的白桦脂醇提取、纯化方法.通过对不同浸提时间比较、超声震荡方法及旋转蒸发仪回收提取3种白桦脂醇提取方案的比较,进一步利用甲醇—氯仿重结晶法、无水乙醇重结晶法及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对获得的白桦脂醇初提取物进行纯化.获得了白桦脂醇提取及纯化的最佳方案.用95%乙醇溶液,液固比50∶1 (mL∶g)浸泡白桦树皮样品120 h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50℃加热回流5h,减压蒸馏得到米白色固体粉末.接着以70 mL乙酸乙酯为溶剂,将得到的固体加热回流90 min,趁热过滤.滤液使用坩埚50℃浓缩至干.再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进行重结晶,无水乙醇:固体=30 mL∶1 g,-20℃重结晶,重结晶产率可达38.00%,最高纯度达到99.81%.优化后的白桦脂醇提取纯化方法操作简便,产量较高、试剂安全,是一种可用于规模化提取的有效方法.

    白桦白桦脂醇提取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