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文山薄竹山山顶苔藓矮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黄红税玉民张志明罗家旺...
    738-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补充和完善我国西南地区山顶苔藓矮林的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基于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CTFS标准调查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从1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选取10个(总计0。6 hm2,每个样方为20 m×30 m)标准植被样方,采用植物群落清查方法对样方内所有维管植物进行调查和统计;从物种组成特征、数量特征、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等角度入手,分析样地内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结果:(1)在1 hm2动态样地中,DBH≥1 cm的木本植物共计20科32属42种3 614株个体;在0。6 hm2群落样地中,维管植物共计42科72属153种,其中树高≥3 m的乔木共计25种1 502株个体。(2)厚叶杜鹃(Rhododendron sinofalconeri)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重要值比次优势物种的重要值大3~4倍。(3)整个群落年龄结构呈"L"型,但不同于其他优势种,厚叶杜鹃以成年个体为优势。(4)该群落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组成,命名为厚叶杜鹃-大花云南桤叶树-文山八角山顶苔藓矮林(Rhododendron sinofalconeri-Clethra delavayi var。yuiana-Illicium tsaii summit mossy dwarf forests)。云南文山薄竹山山顶苔藓矮林群落物种丰富、组成稳定、优势显著,群落林冠外貌平整、更新状况良好,处于成熟林状态。

    群落结构径级分布厚叶杜鹃物种组成

    云冷杉红松林优势树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

    栾宜通李念森乔璐靖琚存勇...
    753-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细鳞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红松(Picea koraiensis-Abies nephrolepis-Pinus koraiensis)林固定监测样地为对象,采用α多样性指数、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M。Godron稳定性分析云冷杉红松林树种多样性、优势树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1)样地共有乔木树种14科14属20种,林木分布均匀,α多样性指数较高;(2)样地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但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0。7)或较小(<0。4)的情况较少,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3)样地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正关联,主要树种种间以正相关和不显著相关为主,种间独立性较强;(4)样地M。Godron稳定性计算结果落于点(32。79,67。21),远离稳定点(20,80),群落稳定性较差;(5)红松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最大,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高于样地均值,以大径级个体为主,树种相对频度较低。因此,在云冷杉红松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促进红松种群数量恢复,调节种间关系,提高种间联结强度,在群落稳定性下降时加强珍稀植物种群监测及保护。

    云冷杉红松林群落组成生态位种间关系群落稳定性

    基于种子活力和苗期生长的枫桦半同胞家系初选

    靳旭红于聪张庭耀吕松瞳...
    763-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枫桦(Betula costata)为东北林区重要的用材和观赏树种,通过系统比较枫桦不同半同胞家系的种子活力和生长性状,为枫桦优良家系选择提供参考。以枫桦30个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家系间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和地径等6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和地径在不同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高于0。88;不同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JL6、JL18、JL22、JL7、JL25和JL4为优良家系,优良家系的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和地径的平均值分别比总平均值高 19。62%、15。97%、15。31%、26。81%、32。15%和 14。49%,遗传增益分别为 19。46%、22。67%、22。79%、24。07%、32。07%和14。44%,上述家系的母本可以初步确定为枫桦采种的首选母树。

    枫桦半同胞家系种子活力苗期生长

    植物IP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喻心怡冀慧玥路萍萍周嘉裕...
    774-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PP)催化异戊烯焦磷酸与二甲基丙烯基焦磷酸(DMAPP)的可逆异构化反应,对下游萜类产物的合成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稻(Oryza sativa)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单、双子叶植物基因组中鉴定获得31条IPP基因。系统进化树将IPP分为3簇,其中单子叶植物单独形成一簇,同簇的IPP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域,可能执行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以稻与拟南芥IPP基因为代表,顺式调控元件分析显示它们含有干旱等响应元件;定量PCR结果显示,稻与拟南芥IPP转录水平的表达模式较为多样化。研究结果为系统认识IPP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及可能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生物信息学干旱胁迫脱落酸表达模式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郁金香遗传多样性分析

    秦斗文刘伟强田吉婷唐楠...
    783-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精准评价和筛选优异种质用于郁金香遗传改良,该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40个郁金香品种的遗传背景,明晰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43对SRAP引物中可用于郁金香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多态性引物共21对,在40个品种中共扩增出249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5条,多态性比率为98。39%。供试的40个品种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502 0~0。867 5,遗传多样性参数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1。981 0、1。514 9、0。304 2、0。460 3和0。321 2,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结果和主坐标分析将40个郁金香品种分为两大类,其中'Christmas Magical''Banja Luka''Madame Lefeber'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在遗传背景上具有一定差异。

    郁金香SRAP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兰州百合响应自毒胁迫的代谢组学分析

    成志远张燕江申岳李广...
    793-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响应自毒胁迫的代谢机制,以1年生(Lily1)、2年生(Lily2)和3年生(Lily3)兰州百合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兰州百合的代谢组学变化,在其提取物中共检测和鉴定出124种代谢物。利用R软件对样品进行归一化,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代谢物,并筛选相关代谢物途径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Lily1与Lily2的代谢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共有16种呈上调的差异代谢物(脂质类、黄酮类、糖类及酚类),且均上调;显著富集至酪氨酸代谢、丙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其中脂质类、黄酮类和糖类物质含量的提升表明在兰州百合连作的第2年,自身通过积极合成脂质类、黄酮类和糖类物质来响应自毒胁迫。Lily1与Lily3的代谢组间共有2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1种上调代谢物(3-α-甘露二糖)和20种下调代谢物(胺类、酸类和脂质类);显著富集至5条代谢通路,分别为托烷、哌啶和吡啶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磷酸盐和次磷酸盐的代谢、赖氨酸降解、谷胱甘肽代谢和D-氨基酸代谢。Lily2与Lily3组间同样有21种差异代谢物,唯一上调代谢物也为3-α-甘露二糖。这表明,在兰州百合连作的第3年,糖类物质作为直接参与维持细胞膜稳定性的碳水化合物,积极响应自毒胁迫。20种下调代谢物分别为胺类、酸类和脂质类,仅显著富集至丙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通路。

    兰州百合代谢组自毒G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