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白由路

双月刊

1008-505X

zwyf@caas.ac.cn

010-82108653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ournal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协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土壤学、肥料学的核心期刊。报道本学科具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报告、简报、文献评述和问题讨论等。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肥料和作物间关系,养分变化和平衡;各种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配施原理;农作物遗传种质特性对养分反应;作物根际营养;施肥与环境;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农业生物和生物化学应用;肥料的新剂型新品种的研制、应用及作用机理;本学科领域中新手段、新方法的研究以及与本学科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等。稿件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实现山东夏玉米氮肥减施和一次性基施

    孙东旭马晓晓商启寰卞文新...
    912-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相比于普遍的树脂包膜材料,新型水基聚合物包膜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等特点.我们研究了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在氮肥减量和一次性基施条件下,满足山东省夏玉米全生育期氮素营养供给和实现夏玉米稳产高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释放率测定方法,研究供试水基聚合物包膜氮肥(WF)和树脂包膜氮肥(PF)的控释性能,计算理论最佳掺混比例.于 2018-2020 年在山东青州和桓台开展 3 年田间试验,设置常规用量(N 225 kg/hm2)和减施 30%氮量(N 157.5 kg/hm2)两个氮素水平,分别采用普通尿素(BF)、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WF)、树脂包膜尿素(PF)、WF和PF按 1∶0.52 质量比例掺混(MF)4 种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共 9 个处理.普通尿素采用基施加追施方法,包膜尿素均为一次性基施.测定了土壤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素利用率、氮素累积吸收量和夏玉米产量.[结果]WF、PF两种包膜尿素在青州和桓台 2 个试验点的总释放率分别超过了 90%和 80%,WF的田间释放率高于PF且其释放特征更符合夏玉米生育前期对氮素的需求.同一氮肥用量下,青州、桓台两地WF、PF和MF 处理间 3 季夏玉米平均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与BF1 普通尿素(常规用量)处理也均无显著差异,但BF减氮 30%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BF常规用量处理,且只有WF减氮 30%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BF减氮 30%处理.与BF常规用量处理相比,在青州和桓台试验点 3 季夏玉米的 6 个包膜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氮肥利用率;在青州试验点WF减氮 30%和PF减氮 30%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 49.0%和 32.5%,在桓台试验点只有WF减氮 30%处理显著增加了 40.9%.在青州,抽雄期和成熟期WF和PF处理的NH4+-N含量均显著高于BF常规用量处理,WF常规用量和PF常规用量处理的NO3--N含量显著高于BF常规用量处理;在桓台,抽雄期和成熟期各处理土壤NH4+-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F和WF处理的土壤NO3−-N含量均显著高于BF常规用量处理.[结论]新型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总量高,且前期释放特征更符合夏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的氮素需求.氮肥减施并一次性基施条件下,两种包膜尿素均可提高夏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无机氮水平,维持稳定的夏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新型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提升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的效果优于树脂包膜尿素,也优于二者掺混.

    夏玉米水基聚合物包膜尿素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施肥减量施氮产量氮肥效率

    硼肥用量对双低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耿国涛陆志峰张洋洋任涛...
    924-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施用硼肥提高油菜籽产量、改善油菜籽品质的效果,确定适宜硼肥用量,同时探究油菜产量、品质指标、脂肪酸组分和籽粒硼含量间的相关关系,为直播冬油菜优质高产栽培研究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1 年在安徽池州、重庆万州和江西南昌布置了 3 个硼肥用量田间试验,供试油菜均为双低品种.设置4个硼砂(含B 10%)用量处理,分别为0(B0)、4.5(B4.5)、9.0(B9.0)和13.5 kg/hm2(B13.5).测定了油菜产量、籽粒硼含量、主要品质指标及脂肪酸组分,并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3 个试验点产量均在B13.5 处理达到最大,硼肥用量超过 4.5 或 9.0 kg/hm2,产量基本不再显著增加.与B0 处理相比,施用硼肥在池州、万州和南昌试验点最高可分别增加油菜籽产量 296、818 和 715 kg/hm2,增产率分别达到20.7%、42.6%和 38.3%.施硼显著增加了各试验点油菜的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其中单株角果数的增幅最高,与B0 相比,B4.5、B9.0 和B13.5 处理分别平均增加 20.0%、20.4%和 35.0%,每角粒数分别平均增加7.3%、13.1%和 11.1%.南昌试验点B13.5 处理的收获密度较B0 增加了 30.5%,万州试验点B9.0 处理的千粒重较B0 增加了 7.4%.与B0 相比,施硼显著提高了油菜籽的含油量、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10.3%、15.8%和 22.7%;降低了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最高降幅分别为 19.4%、36.1%和 14.1%;蛋白质含量仅南昌试验点显著提高了 19.1%,但产油量和蛋白质产量在 3 个试验点均显著提高,最高增幅分别为53.4%和 53.2%.施硼处理芥酸和硫甙均有增加的风险,与B0 相比,B4.5 处理的芥酸含量增加了 19.1%,硫甙含量降低了 3.0%,B13.5 处理的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增加了 57.3%和 35.8%.虽然芥酸和硫甙增加显著,依然低于国家规定的双低油菜食用菜籽油和饲用饼粕的限量.施硼显著增加了油菜籽硼含量,且籽粒硼含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万州、池州和南昌试验点均是B13.5 处理硼含量最高,分别较B0 增加了 56.9%、26.3%和 33.8%.籽粒硼含量与含油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亚油酸和棕榈酸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籽粒硼含量对产量和含油量有较大的直接正作用,籽粒硼含量和含水率是通过增加产量、含油量来间接提高产油量(或蛋白质产量).[结论]施硼可以提高双低油菜单株生产力,提高油菜产量,提高籽粒含硼量.较高的硼含量不仅有利于提高含油量,还可以增加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改善油分品质,兼顾提升蛋白质产量,增产提质效果较好.结合考虑籽粒芥酸和硫苷含量,推荐硼肥用量4.5~9.0 kg/hm2.

    油菜产量硼肥用量籽粒硼含量品质脂肪酸组分

    钾镁互作对番茄养分吸收、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屈帅李惠霞张天一寇桂香...
    935-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钾、镁浓度及其互作对番茄养分吸收的影响,并探讨高浓度钾与各养分间的关系,为设施番茄养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樱桃番茄'碧娇'为试材进行了水培试验.以山崎营养液为基础,设置两个镁水平 0 和 1.5 mmol/L(Mg0、Mg1.5)及 3 个钾水平 4、40 和 200 mmol/L(K4、K40、K200),共 6 个处理.在番茄苗期、开花期和坐果期测定了根、茎、叶生物量及钾、钙、镁含量.[结果]3 个生育期番茄根、茎、叶平均生物量均表现为K4>K40>K200,开花期和坐果期根、茎、叶平均生物量均表现为Mg1.5>Mg0.全生育期番茄各器官钾含量均表现为K40>K4,坐果期两个镁浓度水平下,各器官钾含量均为K40 显著高于K4,而严重过量钾处理(K200)番茄植株耗竭衰亡.全生育期钙、镁含量均表现为K4>K40>K200,坐果期Mg1.5K4 处理各器官钙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Mg1.5 处理全生育期各器官镁含量均高于Mg0 处理.开花期和坐果期K40 处理各器官均发生钾奢侈吸收现象.钾镁互作极显著影响全生育期茎部钾含量、坐果期叶片钙含量和开花、坐果期各器官镁含量(P<0.01).不同钾浓度水平下,苗期、开花期番茄钾积累量均表现为K40>K4>K200,全生育期各器官钙积累量、镁积累量均表现为K4>K40>K200.不同镁浓度水平下,坐果期Mg1.5 处理各器官钾积累量均高于Mg0 处理,全生育期Mg1.5 处理各器官钙积累量、镁积累量均高于Mg0 处理.钾镁浓度处理对开花期、坐果期番茄钾积累量、钙积累量以及镁积累量均产生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与苗期相比,开花期、坐果期叶片中钾的分配比例呈减少的趋势,开花期严重过量钾K200 根部中镁的分配比例呈减少的趋势.开花期和坐果期Mg1.5K4 处理养分积累主成分得分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过量钾浓度抑制番茄对钾、钙、镁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在各器官中的合理分配,严重过量甚至导致番茄在坐果期死亡.营养液中适宜的镁浓度,促进番茄生物量及对钾、钙、镁养分的吸收积累.缺镁加重钾过量对番茄植株特别是坐果期的负效应,而过量钾也会抑制镁的吸收,进而影响钙的吸收.因此,番茄栽培中不仅要保证矿质营养充足,更要重视钾、镁元素间的平衡.

    钾镁互作番茄养分吸收养分积累与分配

    黄龙病对柑橘叶片同化物积累和矿质养分运输的影响

    施雅曼曾吉兴薛进军贾书刚...
    949-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感染黄龙病柑橘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矿质元素运转与病菌侵染的内在联系,为通过营养调节防控黄龙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柑橘样品采集于位于广西阳朔的中国柑橘黄龙病研究中心,选取柑橘园中长势一致的健康、染病柑橘植株各 6 株,取中部有 6~8 个叶片的枝条为试材,分析叶片病原菌数量、叶片温度,枝条同化物运输及分配.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显影、定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叶片养分分布及含量.[结果]韧皮部杆菌(C.Las)侵染柑橘叶片后,主要定殖于叶片中的筛管、伴胞附近(即叶中脉),叶中脉中病菌扩增阈值循环数(cycle threshold,Ct值)显著下降.与健康柑橘叶片相比,染病叶片斑驳黄化,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温度显著升高;病叶叶肉、叶中脉、韧皮部中淀粉、可溶性总糖、果糖显著高于健康叶片.营养元素在叶片各部位的聚集发生显著变化,Ca、Fe在叶肉明显聚集,K在叶中脉明显聚集,Zn、Cu、Mn在叶肉明显减少.叶肉中Ca与Cu、Cu与Zn呈显著正相关,叶中脉中Ca与Mn、Cu呈显著负相关,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中病原菌浓度对K、Ca、Fe、Cu、Mn、Zn影响显著,其中对K、Cu、Mn为正效应,对Ca、Fe为负效应(P<0.05).[结论]黄龙病病原菌主要定植在叶中脉,导致碳水化合物和Ca、Fe运输受阻,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叶肉、叶中脉中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升高.矿质元素间通过协同或拮抗关系平衡柑橘叶片的营养条件,病原菌数量与叶肉中K、Cu、Mn含量为正相关,与Ca、Fe含量为负相关,因此,注意协调Ca、Fe营养可作为抵抗病原菌生长的策略.

    柑橘黄龙病韧皮部杆菌同化物矿质元素分配

    不同类型诱导子促进青钱柳生长与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的效果及机制

    林权王舒扬范文杰徐献刚...
    961-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青钱柳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探究不同类型诱导子对青钱柳生长、抗性、药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青钱柳叶用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青钱柳苗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生物诱导子处理包括真菌诱导子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F)处理、细菌诱导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处理,非生物诱导子壳聚糖Chitosan(C)处理,以及生物与非生物诱导子组合FC和BC处理,以等量清水处理为对照(CK).在青钱柳幼苗定植 5 个月后进行诱导子处理,处理 45 天后收获.收获时,测定青钱柳幼苗株高和地径,根、茎、叶生物量,分析叶片中碳、氮、磷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产量.同时,取栽培基质样品,分析其pH、全氮和有效氮磷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诱导子处理对青钱柳苗的相对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都显著提高了青钱柳的叶片生物量(P<0.05),其中F处理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C、FC处理的效果相当,但均显著高于BC处理.5 个诱导子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片中SOD活性,提升效果表现为FC>F≈C>BC>B>CK,但只有F与FC处理显著提升了叶片POD活性.不同处理提升叶片中活性物质含量和产量的效应不同,F处理在总黄酮与总多酚的含量与产量中均表现为最高.F、FC、B和BC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总三萜含量,全部处理三萜产量均高于对照.对总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表现为F处理远大于FC处理,B处理远大于BC处理;F、C处理对总多糖有显著提升效果,且C处理的效果显著高于F处理.青钱柳酸B为青钱柳所特有的三萜类单体,F和B处理的叶片青钱柳酸B含量分别高出对照 77.8%和 200.0%.施用诱导子影响了栽培基质的化学性质.由于采用叶面喷施方法,壳聚糖对栽培基质的直接影响不显著.F、FC、BC处理显著提高了栽培基质的pH,提高幅度为FC>F>BC(P<0.05);B、BC、F处理提高了基质的有效氮含量,B和BC处理的提升效果又显著高于F;B和BC处理提高基质有效磷含量的效果也最佳,F、FC处理其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氮、磷、总黄酮、总三萜含量与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总三萜含量与磷含量显著正相关;总多酚与SOD、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N/P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多糖与SOD活性显著正相关.[结论]真菌、细菌和壳聚糖类诱导子提高青钱柳叶片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及机理均不同.真菌类诱导子可提高栽培基质的pH和全氮含量,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促进青钱柳叶片养分和叶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细菌诱导子的促进效果不如真菌,但在提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方面表现最优,在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积累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壳聚糖对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无显著作用,但有利于叶多糖的积累.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木霉菌为青钱柳最适诱导子,应尽量避免生物诱导子与非生物诱导子同时使用.

    青钱柳诱导子解淀粉芽孢杆菌木霉菌壳聚糖叶产量生物活性物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基于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的根区土壤结构构建与调控

    刘学松王翼飞师嫄菲张方博...
    972-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农田土壤大多存在耕层浅、易板结、土壤紧实等结构性障碍,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形成,威胁粮食安全.传统调控土壤结构的措施如深耕深松、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添加生物炭等,尽管改良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并可能带来环境风险.相比传统的土壤结构障碍消减措施,植物可通过根系生长和根分泌物的释放改变土壤孔隙特征,进而改变土壤结构,因此,利用植物学特征进行根区土壤结构调控是消减土壤障碍的"绿色"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综述了根区土壤结构特点及现有土壤结构障碍消减措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基于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探讨挖掘和强化根系-土壤互作,利用植物根系重塑土壤结构的可行性.重点从土壤孔隙角度讨论理想土壤结构的设计与构建,不同直径的土壤孔隙对应着不同的功能.通过选择具有特定根表型的植物来重塑土壤孔隙网络,进而构建理想的根区土壤结构,实现土壤结构和功能的耦合.

    根系根分泌物根区土壤结构土壤孔隙障碍消减

    木质素基腐植酸液体肥料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

    梁嘉敏霍鹏举郭涛张立丹...
    980-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添加木质素的腐植酸液体肥料(即木质素基腐植酸液体肥料,LHF)对南方红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为造纸工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供试土壤为赤红壤,供试香蕉苗为五叶一心巴西蕉幼苗.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液体肥料(CF)、腐植酸液体肥料(HF)及木质素添加量分别为 10 g/L(LHF10)、30 g/L(LHF30)、50 g/L(LHF50)的LHF处理,共 6 个处理,以上肥料的氮磷钾含量保持一致.香蕉种植 3 个月后,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和养分吸收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结果]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含量均随木质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与CF处理相比,LHF10 处理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含量;LHF30 处理显著降低了速效磷、钾和有机质含量;LHF50 处理显著提高了速效磷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土壤全氮、硝态氮、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且降幅大于LHF30 处理.2)与CF处理相比,HF处理显著降低了脲酶活性,且LHF10 处理还显著低于其他LHF处理;HF、LHF10 和LHF30 处理显著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而LHF50 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略有降低;LHF30 处理显著增加了蔗糖酶活性,而其他LHF处理和HF处理蔗糖酶活性无明显增加;LHF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CF处理.3)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CK<CF<LHF(P<0.05).4 个腐殖酸肥处理相比,细菌数量表现为LHF30>LHF10>LHF50>HF(P<0.05);真菌数量以LHF50 处理最多,其他 3 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放线菌数量表现为LHF30>LHF30≈LHF50>HF(P<0.05).4)与CF处理相比,HF处理显著提高了香蕉根部鲜重,而LHF10、LHF30 和LHF50 处理显著提高了香蕉地上部、根部鲜重和干重;HF处理没有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和根部氮磷钾吸收量,3 个LHF处理则明显提高了植株地上部和根部氮磷钾吸收量.[结论]施用木质素基腐植酸液体肥料提高了土壤矿质氮、全氮、速效磷含量以及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的活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且提高香蕉幼苗对养分的吸收和积累量,促进香蕉生长发育.

    木质素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养分积累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