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的根区土壤结构构建与调控

基于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的根区土壤结构构建与调控

扫码查看
我国农田土壤大多存在耕层浅、易板结、土壤紧实等结构性障碍,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形成,威胁粮食安全.传统调控土壤结构的措施如深耕深松、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添加生物炭等,尽管改良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并可能带来环境风险.相比传统的土壤结构障碍消减措施,植物可通过根系生长和根分泌物的释放改变土壤孔隙特征,进而改变土壤结构,因此,利用植物学特征进行根区土壤结构调控是消减土壤障碍的"绿色"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综述了根区土壤结构特点及现有土壤结构障碍消减措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基于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探讨挖掘和强化根系-土壤互作,利用植物根系重塑土壤结构的可行性.重点从土壤孔隙角度讨论理想土壤结构的设计与构建,不同直径的土壤孔隙对应着不同的功能.通过选择具有特定根表型的植物来重塑土壤孔隙网络,进而构建理想的根区土壤结构,实现土壤结构和功能的耦合.
Construction and regulation of soil structure in root zon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hizobiont

刘学松、王翼飞、师嫄菲、张方博、伍梦起、唐晓燕、申建波、金可默

展开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土壤系统科学系,德国萨克森州哈勒 06120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成都 625014

根系 根分泌物 根区土壤结构 土壤孔隙 障碍消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1YFD1901002-52022YFQ009132130094

202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3.29(5)
  •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