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白由路

双月刊

1008-505X

zwyf@caas.ac.cn

010-82108653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ournal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协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土壤学、肥料学的核心期刊。报道本学科具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报告、简报、文献评述和问题讨论等。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肥料和作物间关系,养分变化和平衡;各种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配施原理;农作物遗传种质特性对养分反应;作物根际营养;施肥与环境;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农业生物和生物化学应用;肥料的新剂型新品种的研制、应用及作用机理;本学科领域中新手段、新方法的研究以及与本学科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等。稿件采编系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白菜推荐施肥方法可行性研究

    山楠串丽敏刘继培赵同科...
    1681-1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我国白菜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过量和不平衡的问题,采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研究优化施肥对白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旨在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于2018年秋季分别在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和长子营镇基地布置2个白菜田间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优化施肥处理(OPT)、有机肥替代30% 化肥氮处理(OPT+OM)、基于优化施肥的减氮处理(OPT-N)、基于优化施肥的减磷处理(OPT-P)、基于优化施肥的减钾处理(OPT-K).测定比较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白菜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和纯收益的影响.[结果]与FP处理相比,魏善庄镇和长子营镇两个试验地OPT处理的白菜产量分别增长了13.3% 和18.0%;魏善庄镇试验地白菜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了35.1、24.1和165.1 kg/hm2,长子营镇试验地分别增加了92.7、29.6和123.3 kg/hm2,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魏善庄镇试验地OPT+OM较FP处理白菜增产9.8%,与OPT处理产量相比略有降低;长子营镇试验地OPT+OM较OPT处理白菜产量显著减少22.3 t/hm2,比FP处理增产1.8% 但差异不显著.两个试验地点OPT处理白菜纯收益较FP处理和OPT+OM处理提高了12.7%~58.5%.与FP处理相比,两个试验地OPT和OPT+OM处理的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有所提高.由于FP处理施钾量偏低,导致其钾肥农学效率显著高于OPT处理和OPT+OM处理.除长子营镇OPT+OM处理的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OPT处理外,两个试验地OPT+OM处理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效率指标均与OPT处理相当或者显著低于OPT处理.[结论]在不同地力和施肥水平的两个地块上,采用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优化施肥处理均取得了显著提高白菜产量、效益及氮磷肥利用率的效果,证明该方法是简便易行且效果良好的推荐施肥方法.如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其推荐施肥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白菜推荐施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增产效果生产效益肥料利用率有机替代

    基于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的马铃薯氮临界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张加康李斐李跃进杨海波...
    1691-1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是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基础,然而其曲线参数可能受品种等因素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滴灌条件下常见马铃薯品种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利用相应的氮素营养指数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方法]于2014—2016年分别进行了滴灌条件下3个马铃薯品种、不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和收获期5个关键时期,进行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块茎取样,分别测定了生物量和氮浓度,根据公式计算出马铃薯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根据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相应的氮素营养指数.[结果]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以及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都是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出负幂函数关系,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建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平均为0.52,而以马铃薯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平均为0.94,较前者提高了80%.以马铃薯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更为合理,且受品种影响较小,克新1号、夏坡地和荷兰14用同一个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决定系数均达到0.95,表明构建的氮素营养模型可以进行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结论]相对于传统籽粒型作物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基于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适用于不同品种马铃薯的营养诊断.在内蒙古滴灌生产条件下,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Nc=4.57W-0.41,基于该模型计算的马铃薯克新1号合理施氮量为N 170~180 kg/hm2、夏坡地合理施氮量为190~200 kg/hm2、荷兰14合理施氮量为215~225 kg/hm2.这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吻合度达到了0.95.

    马铃薯临界氮稀释曲线氮营养指数全株生物量

    氮磷钾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山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牛劭斌许华森孙志梅王东...
    1702-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氮、磷、钾施用量及分次施用比例对冀中平原棒山药产量、养分累积特征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棒山药的最佳养分管理方式.[方法]田间试验分别在河北保定随东村和西孟尝村进行,供试山药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棒山药.在随东村进行了氮磷钾3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试验,4个施N水平为0、225、300、450 kg/hm2(基追比均为3:7),4个施P2O5水平为0、75、150、300 kg/hm2(均基施),4个施K2O水平为0、225、300、450 kg/hm2(基追比均为4:6),分析山药产量及不同生长阶段地上、地下部氮磷钾累积量.在西孟尝村进行了基施不同氮、磷量和钾肥的基追比例试验,4个基施氮(N)水平为0、60、90、120 kg/hm2,除对照外追施量均为240 kg/hm2;4个基施P2O5水平为0、150、225、300 kg/hm2;4个钾肥基追(追肥分别于根茎膨大初期和盛期)比例为0:0:0、5:2:2、5:4:0、9:0:0,K2O施用总量均为270 kg/hm2.收获期测定山药茎、叶、零余子和根茎的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量.[结果]1)氮肥基追比例相同时,总施N 300 kg/hm2的山药产量和氮累积量显著高于施N 225 kg/hm2,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则显著高于N 450 kg/hm2处理;追施氮量相同时,基施纯N 90 kg/hm2的全株氮、钾累积量显著高于基施纯N 60 kg/hm2,但两者山药产量、地下部氮磷钾累积量及养分利用效率均无明显差异.2)不同施磷水平下,P2O5150 kg/hm2处理的山药产量和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P2O575 kg/hm2处理,增产7.9%;当施P2O5量超过150 kg/hm2时,山药产量不再增加;但施P2O5225 kg/hm2的地上部氮磷累积量以及全株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施P2O5150 kg/hm2,两者的表观利用率也没有明显差异.3)不同供钾水平下,总施K2O 300 kg/hm2的山药产量和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K2O 225 kg/hm2处理,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则显著高于K2O 450 kg/hm2处理;总施K2O量为270 kg/hm2时,基追分施处理的山药产量、氮磷钾累积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均优于一次性基施.[结论]适量增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山药增产和养分吸收,但过量施肥并不会增加产量且降低养分利用效率.结合适种山药的土壤性质和山药养分需求特性,从保证山药产量、实现养分累积和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兼顾维持土壤肥力角度考虑,传统水肥管理方式下最佳氮磷钾养分管理的推荐模式为:基施纯N 60~90 kg/hm2,追施N 210~270 kg/hm2,追肥分别于甩条发棵期、根茎膨大初期和盛期进行;一次性基施P2O5150~225 kg/hm2;总施K2O 270~300 kg/hm2,基肥K2O 120~150 kg/hm2,其余在根茎膨大初期追施一次或者于根茎膨大初期和盛期等量各追施一次.

    山药养分供应水平养分运筹产量氮磷钾累积量养分利用效率

    不同氮肥类型及配施壳聚糖对八宝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强化效果

    杜萌李丹丹杨军杨俊兴...
    1714-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spectabile)是研究最多的修复Cd污染土壤的植物之一,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修复效率以增加其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氮肥类型以及螯合剂对污染土壤上八宝景天Cd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强化八宝景天Cd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八宝景天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采自四川绵竹的潴育水稻土和广西阳朔的棕色石灰土,两个土壤Cd含量均超过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在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生理中性的碳酸氢铵(NH4HCO3)、生理酸性氯化铵(NH4Cl)、生理碱性氨水(NH3·H2O)以及NH4HCO3配施壳聚糖4个处理.八宝景天生长20天后,测定根、茎、叶生物量和Cd含量,并测定了根际土壤pH、有效态Cd含量以及不同形态Cd含量.[结果]NH4Cl较NH4HCO3处理降低了两种土壤根际pH,提高了有效态Cd含量.NH4HCO3配施壳聚糖处理对根际土壤酸化效果强于NH4Cl处理,潴育水稻土和棕色石灰土两种土壤根际有效态Cd含量分别较NH4Cl处理提高18.6% 和15.5%.此外,与施用NH4HCO3相比,NH4Cl提高了两种土壤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Cd含量,而NH4HCO3配施壳聚糖处理虽使水溶态Cd含量增加,但由于壳聚糖与土壤中Cd形成稳定性较强的络合物,同时促进了八宝景天对弱酸提取态Cd的吸收,因此其根际弱酸提取态Cd含量无显著差异.NH 4 HCO 3、NH 4 Cl和NH 3·H 2 O 3种氮肥类型对八宝景天生长和Cd吸收转运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别,而NH4HCO3配施壳聚糖则使八宝景天生物量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29.6%~79.8%,同时NH4HCO3配施壳聚糖对八宝景天Cd吸收转运的促进作用受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影响,对棕色石灰土上八宝景天各部位Cd含量、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提高了16.0%~143.4%、45.8%~137.5% 和25.3%~81.6%,而在潴育水稻土上促进作用均较小.[结论]在施氮量一致的情况下,施用生理酸性氮肥有利于促进八宝景天Cd吸收,肥料和壳聚糖配施可能是强化八宝景天Cd修复效率的有效措施.其强化效果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上好于在酸性土壤上.

    镉污染八宝景天氮肥类型壳聚糖植物修复

    叶面喷施锌硒肥对谷子抗氧化酶活性及籽粒锌硒含量的影响

    高慧雅张爱军赵丽
    1724-1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叶面喷施锌、硒肥对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锌、硒在籽粒积累的影响,为谷子生产中合理施用锌、硒肥以及开发富锌富硒谷子提供参考.[方法]在2016—2017年,以冀谷21为试材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3个锌水平(0、2.25、4.50 kg/hm2)和3个硒水平(0、30、60 g/hm2),共组成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Zn0Se0)、单施低硒(Zn0Se1)、单施低锌(Zn1Se0)、低锌低硒(Zn1Se1)、低锌高硒(Zn1Se2)、高锌低硒(Zn2Se1)、高锌高硒(Zn2Se2),随机区组排列.分析了谷子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籽粒锌硒含量以及谷子产量.[结果]喷施锌、硒对叶片SOD、POD和GSH-Px活性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低锌(2.25 kg/hm2)水平下,随着硒肥施用量的提高,SOD与GSH-Px活性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低锌低硒配合处理下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在低硒(30 g/hm2)水平下,随着锌肥施用量增加,SOD与GSH-Px活性先升后降.高锌高硒配合不利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喷施锌、硒对籽粒锌、硒的吸收影响极显著.单施锌、单施硒可显著提高籽粒Zn、Se含量.低Zn水平下,配施低Se提高了籽粒Zn含量,配施高Se则降低Zn含量.低Se水平下,配施Zn可提高籽粒的Se含量,而高Se水平下,提高Zn水平对籽粒Se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低锌低硒(Zn 2.25 kg/hm2、Se 30 g/hm2)对产量提高效果最好.[结论]叶面喷施Zn和Se可以显著提高叶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但是同时喷施Zn和Se,需注意喷施浓度.喷施低锌低硒(Zn 2.25 kg/hm2、Se 30 g/hm2)有利于提高谷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籽粒锌硒含量与产量,Se和Zn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喷施高量Zn对Se的吸收没有显著的副作用,但是高锌时再喷施高Se则抑制籽粒Zn的吸收.

    叶面锌硒肥配施谷子抗氧化酶籽粒锌硒含量产量

    生物炭基肥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对红壤区早稻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谢志坚吴佳段金贵喻成龙...
    1732-1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炭基肥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提高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同时实现稻区秸秆循环利用和降低氮肥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实验,设计不施氮肥(CK0)、施100% 氮肥(CK1)、减施20% 氮肥后分别施炭基肥(BF)、紫云英(MV)以及两者联合还田(BF+MV)5个处理.分析了早稻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结果]与CK1相比,减施20% 氮肥后,紫云英和炭基肥单独或联合还田均可通过增加早稻千粒重和有效穗数而改善其产量构成;炭基肥单独或与紫云英联合还田不仅可有效提高早稻籽粒和地上部干物质量(P>0.05),而且分别显著提高了籽粒中氮素生理利用率11.8% 与7.52%(P<0.05);紫云英单独还田分别显著提高籽粒和地上部干物质量11.8% 和7.62%,以及地上部氮素累积量10.9%(P<0.05).另外,由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减施20% 氮肥条件下,紫云英还田与早稻千粒重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炭基肥还田与早稻地上部氮素生理利用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确保红壤稻区早稻不减产的前提下,将秸秆炭化生产炭基肥与冬季豆科绿肥联合还田,既有利于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又降低稻田氮肥用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从而为水稻绿色生产开辟新途径和提供理论依据.

    生物炭基肥紫云英早稻干物质量氮素利用率

    葛藤覆盖对幼龄橡胶园表层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影响

    徐文娴李金秋孟磊薛欣欣...
    1740-1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绿肥覆盖是解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和养分不平衡的有效途径之一,葛藤作为一种常见的豆科绿肥,研究其覆盖对胶园土壤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可为绿肥的应用推广、胶园地力提升和橡胶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海南儋州幼龄胶园中葛藤覆盖4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同区域无葛藤覆盖的幼龄胶园土壤为对照,采集0—10 cm(上层)和10—20 cm(下层)土样,测定了土壤容重、pH、土壤含水量、有机碳、总氮、总磷、总钾、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和6种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β-1,4-葡萄糖苷酶、脲酶、L-亮氨酸氨基肽酶和 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1)与无葛藤覆盖相比,种植葛藤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4.2%~5.9%、9.1%~11.8% 和12.0%~38.1%,上层有机碳和全氮增幅(5.9%、11.8%)高于下层(4.2%、9.1%),而全磷含量上层增幅(12.0%)低于下层(38.1%);上层土壤pH明显提高,而下层土壤pH显著下降;2)种植葛藤显著增加了上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增加幅度分别为同一土层裸地的327.8% 和108.1%,但显著减低了上层土壤蔗糖酶活性(活性下降为裸地的50.8%).种植葛藤对两个土层的土壤 β-1,4-葡萄糖苷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L-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3)种植葛藤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全氮、全钾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与全氮、pH、全钾和速效磷均呈显著负相关.裸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铵态氮呈显著负相关;脲酶活性与有机碳和速效钾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pH和全钾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pH、全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和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β-1,4-葡萄糖苷酶和 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硝态氮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葛藤覆盖能有效缓解胶园上层土壤酸化,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幼龄胶园0—1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改土增效作用.因此,葛藤覆盖是一种提高幼龄胶园表层土壤熟化和综合肥力水平可行的管理措施.

    绿肥覆盖橡胶园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

    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