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炭基肥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对红壤区早稻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生物炭基肥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对红壤区早稻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探讨生物炭基肥与紫云英联合还田对提高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同时实现稻区秸秆循环利用和降低氮肥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实验,设计不施氮肥(CK0)、施100% 氮肥(CK1)、减施20% 氮肥后分别施炭基肥(BF)、紫云英(MV)以及两者联合还田(BF+MV)5个处理.分析了早稻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构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结果]与CK1相比,减施20% 氮肥后,紫云英和炭基肥单独或联合还田均可通过增加早稻千粒重和有效穗数而改善其产量构成;炭基肥单独或与紫云英联合还田不仅可有效提高早稻籽粒和地上部干物质量(P>0.05),而且分别显著提高了籽粒中氮素生理利用率11.8% 与7.52%(P<0.05);紫云英单独还田分别显著提高籽粒和地上部干物质量11.8% 和7.62%,以及地上部氮素累积量10.9%(P<0.05).另外,由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减施20% 氮肥条件下,紫云英还田与早稻千粒重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炭基肥还田与早稻地上部氮素生理利用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确保红壤稻区早稻不减产的前提下,将秸秆炭化生产炭基肥与冬季豆科绿肥联合还田,既有利于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又降低稻田氮肥用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从而为水稻绿色生产开辟新途径和提供理论依据.
Effects of combining biochar-based fertilizer and milk vetch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N use efficiencies of early rice in reddish paddy field of south China

谢志坚、吴佳、段金贵、喻成龙、郑琴、倪国荣、荣勤雷、赵尊康、周春火

展开 >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面源污染防控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江西南昌330045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萧山分局,浙江杭州 311200

万年县农业农村局,江西上饶 335500

生物炭基肥 紫云英 早稻 干物质量 氮素利用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7YFD0200808GJJ1801702020BAB203018

202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31
ISSN:1008-505X
年,卷(期):2020.26(9)
  • 8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