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杂志
作物杂志

姚杰

双月刊

1001-7283

zwzz304@mail.caas.net.cn

010-8210879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作物杂志/Journ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物。本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稻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秦碧蓉尤赛雅陈书融朱练峰...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早39"和"天优华占"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早、晚稻产量形成、氮素利用率和水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双季稻在0~40cm 土层土壤残留无机氮,且氮形态以NH4+-N为主;当施氮量分别超过180kg/hm2(早稻)、200kg/hm2(晚稻)时,土壤残留无机氮含量不再显著增加;水稻—土壤氮素平衡表明,除氮肥外,其他氮输入占氮素总输入的48.7%~78.4%,氮的输出主要受水稻吸氮量、土壤氮残留量和氮损失量影响,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显著增加.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早、晚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产量;氮偏生产力、氮农学利用率与氮素依存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但氮吸收利用率、氮表观残留率和氮肥贡献率呈相反变化趋势.水稻产量和施氮量二次回归模型表明,早稻、晚稻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63.4和209.2 kg/hm2.因此,浙江杭州区域双季稻推荐施氮量分别为早稻163.4kg/hm2、晚稻209.2 kg/hm2,能够达到水稻高产、氮肥高效.

    氮肥用量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平衡双季稻

    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干旱区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罗晓颖房彦飞胡冬平唐江华...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旱地小麦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土壤蓄水量及产量的影响,以播种方式为主区,设常规条播(C1)、起垄沟播(C2)、宽幅播种(C3)3个播种方式;播量为副区,设180(D1)、240(D2)、300(D3)、360(D4)kg/hm24个播量,研究其对旱地小麦土壤蓄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个播种方式下,播量240和300 kg/hm2较其他播量处理均增加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蓄水量、开花—成熟阶段土壤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优化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产量,且这2个播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宽幅播种和起垄沟播较常规条播均显著增加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蓄水量均值,增加开花—成熟阶段土壤耗水量及其所占比例均值,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值,尤其是宽幅播种表现更为突出.宽幅播种较常规条播和起垄沟播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和3%,产量分别提高25%和3%.由此得出,在干旱区,旱作小麦采用宽幅播种和播量240~300kg/hm2组合,利于小麦营养生长期土壤水分蓄积,开花后增加土壤水分消耗,利于增加穗数,提高产量.

    旱地小麦宽幅播种起垄沟播播量土壤水分利用产量

    收获时期对早稻产量与镉积累分配特性的影响

    王罕郑德超田琴琴吴小京...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湘南镉污染稻区早稻的适宜收获时期,以湘早籼45号、陆两优996和株两优4026为材料,于2021-2022年在湖南郴州鎘污染稻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收获时期(齐穗后18、21、24、27、30d)对早稻产量与镉积累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时期对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无显著影响,但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随收获时期推迟而提高,齐穗后27和30d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随收获时期的延迟,各品种叶和谷壳镉含量、镉积累量、镉分配系数呈下降趋势,而茎和糙米镉含量、镉积累量、镉分配系数以及植株总鎘积累量呈上升趋势,除陆两优996外各品种齐穗后30 d收获处理的糙米鎘含量与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稻灌浆中后期(齐穗后18~30d)籽粒鎘主要来自土壤吸收和叶片、谷壳转运.早稻糙米镉含量品种间差异明显,陆两优996各处理糙米鎘含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0.2mg/kg).可见,推迟收获时期有利于提高早稻产量,但籽粒镉含量也会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和糙米镉含量,湘南镉污染稻区早稻适宜的收获时期为齐穗后27 d.

    早稻收获时期产量镉含量

    聚糠萘合剂和乙矮合剂对小麦抗倒伏能力、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孙通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聚糠萘合剂(PKN)和乙矮合剂(ECK)对小麦抗倒性、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中圃场开展田间试验,以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品种,副区为化控剂喷施次数,副副区为聚糠萘合剂、乙矮合剂和清水对照(CK).设置小麦越冬前喷施1次(分别为PKN1、ECK1和CK1)、越冬前和起身期各喷施1次(分别为PKN2、ECK2和CK2)以及越冬前、起身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分别为PKN3、ECK3和CK3).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ECK2和ECK3处理显著缩短了基部节间,提高了倒4和倒5节间的茎粗和抗折力,增强了植株抗倒伏能力;PKN处理对小麦抗倒伏性能无显著影响.PKN处理下4个小麦品种的产量比对照增加1.00%~9.87%,其中PKN2和PKN3处理下单产分别显著增加5.51%和9.87%,PKN1、ECK1和E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但ECK3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6.51%.相比对照,PKN处理提高了籽粒沉降值,增加了清蛋白含量,降低了醇溶蛋白含量,进而提高了谷醇比,其中PKN3处理最佳;ECK2和ECK3处理显著提高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降低醇溶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了谷醇比,除轮选103外,其他品种面团形成时间相比对照均显著增加.综上所述,ECK2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抗倒伏性能,改善了籽粒营养品质,对产量无显著影响:PKN2和PKN3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改善了籽粒营养品质,但对抗倒伏能力无显著影响.

    聚糠萘合剂乙矮合剂小麦产量抗倒伏品质

    乳酸菌复合制剂对燕麦的促生作用研究

    孙悦颖刘景辉米俊珍赵宝平...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乳酸菌复合制剂在燕麦实际生产中的促生效果,于2021年分别在阴山北麓旱作区和黄土丘陵旱作区同时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A)、常规施肥+乳酸菌复合制剂(AB)、单施乳酸菌复合制剂(B)和不施肥(CK)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燕麦出苗率、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试验地中各处理变化趋势一致,与CK相比,AB处理显著提高燕麦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积累量,黄土丘陵旱作区增幅更大.AB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燕麦穗长、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黄土丘陵旱作区效果最佳.此外,2个试验地燕麦产量与出苗率、成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黄土丘陵旱作区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更高,且性状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燕麦乳酸菌复合制剂形态指标产量

    稻茬烤烟下部4片烟叶一次性采收成熟度研究

    江智敏张仲文章程郑宏斌...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稻茬烤烟下部烟叶一次性采收适宜成熟度,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低成熟度、中等成熟度和高成熟度3个处理,在湖南省桂阳烟区开展试验,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其烤后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下部烟叶采收成熟度提高,鲜烟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下降;微带青烟叶比例减少,杂色烟叶比例增加:烟叶结构疏松,油分增加:烟叶单叶重下降,平衡含水率降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绿原酸含量下降,烟碱和淀粉含量增加:烟叶产量和产值下降.中等成熟度处理外观质量指数、物理性状指数、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评吸总分、经济性状指数、烟叶质量指数和经济效果综合指数均最高.湖南省桂阳烟区云烟87下部烟叶适宜一次性采收成熟特征为叶片淡绿,主脉淡绿至变白1/3,叶缘微卷曲,叶面无成熟斑,采收指导SPAD值为 19.39~26.63.

    稻茬烤烟下部烟叶一次性采收适宜成熟度模糊综合评价

    灌水及叶面施氮对晚播小麦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徐哲莉朱伟旗王立涛史峰...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播期推迟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问题,以春季灌水及叶面喷施氮肥为主要栽培措施,研究其对晚播小麦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应.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选用2个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师栾02-1";副区为春季灌水处理,设4个水平,分别为W0(不灌水)、W1(拔节期灌水900m3/hm2)、W2(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450 m3/hm2)、W3(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均灌水300 m3/hm2);副副区为花后10 d叶面喷施氮肥,设3个水平,分别为N0(不喷氮肥)、N1(喷施1%纯氮)、N2(喷施2%纯氮).结果表明,藁优2018产量高于师栾02-1,后者加工品质整体优于前者.晚播条件下,春季灌水总量相同时,W3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0430.9kg/hm2,产量表现为W3>W2>W1>W0.与W0相比,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水显著提高千粒重,平均增幅5.9%.灌浆期叶面施氮显著提高晚播小麦产量和千粒重,平均增产288.8 kg/hm2,千粒重提高0.93 g.拔节期灌水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灌水可提高旗叶SPAD值和光合速率;灌浆中期W3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与W0处理相比,春季灌水降低晚播小麦籽粒加工品质,W1、W2和W3处理使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降低.与N0相比,N1和N2处理小麦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提高.综上,对于晚播小麦,春季适宜的灌水处理及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晚播小麦灌水叶面施氮产量品质

    大豆苗期水分亏缺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多王晨张明聪曹亮...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大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干旱敏感型大豆绥农26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苗期分别设置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正常供水,CK)、60%(轻度水分亏缺,T1)、50%(中度水分亏缺,T2)和40%(重度水分亏缺,T3)4个处理,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成熟期外,其他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均为T1处理最大;与CK相比,不同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下降13.89%~21.94%;复水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为T2处理最高,而土壤磷酸酶活性则在T1处理达到最大.水分亏缺可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改变,丰富度增加,且与酶活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豆单株产量在T1处理下达到最大,相比CK显著提高9.55%.综上可知,适度的水分亏缺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土壤酶活性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影响土壤微环境,从而达到节水增产目的.

    大豆水分亏缺土壤酶土壤微生物

    适宜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的密集烤房烘烤工艺研究

    李思军毕一鸣侯建林吴文信...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适宜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的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为稻茬烤烟制定烘烤工艺提供参考.以云烟87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四步式烘烤工艺(T1)与中温中湿烘烤工艺(T2)的效果.结果表明,T1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物理特性指数、评吸质量总分、烟叶综合质量指数分别比T2处理高0.81%、3.89%、7.99%、4.57%;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低4.29%;T1处理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略高于T2处理,但绿原酸含量较T2处理高14.18%;T1较T2处理的上等烟率提高了 4.62%,燃料成本降低了 11.17%,能耗总成本下降了9.35%.一次性采收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采用四步式烘烤工艺可提高烤后烟叶质量、上等率和均价,降低烘烤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烘烤工艺烟叶质量评价

    垄高与有机肥施用比例对烤烟根系生长及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谢晋李谨成梁增发黄浩...
    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起垄高度与有机肥施用比例对普洱烟区植烟土壤温湿度、烟株根系、烤后上部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生长前期垄体温湿度主要受起垄高度影响,土壤温度随起垄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相对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生长后期则以有机肥比例影响为主,其与土壤温湿度呈正相关;团棵期随起垄高度增高,有机肥比例减小,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增多,旺长期以30cm起垄高度和50%有机肥比例处理更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和增加根系干物质积累量;30 cm起垄高度和50%有机肥比例处理的烤后烟叶糖碱比和氮碱比更接近优质烟叶要求比值.综合分析认为,30 cm垄高配合50%有机肥+50%无机肥可改善植烟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促进烟株根系生长发育并维持其活力,同时改善烤后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提升其综合品质.

    起垄高度有机肥比例土壤温湿度烟株根系烟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