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杂志
作物杂志

姚杰

双月刊

1001-7283

zwzz304@mail.caas.net.cn

010-8210879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作物杂志/Journ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物。本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光照强度对甘薯光合特性和开花的影响

    杜清福商丽丽吕家豪张瑞清...
    17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薯为短日照植物,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无法自行开花.为探索甘薯开花的适宜光照条件,以龙薯9号、烟薯29号、烟薯24号、烟薯25号和烟薯26号为材料,在嫁接和短日照条件下,设置弱光处理(25%全光照)和自然光处理(全光照),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甘薯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照对5个甘薯品种的生长、现蕾和开花影响较大,可促进甘薯地上部生长,显著减少了易开花甘薯品种的成花数量,龙薯9号、烟薯29号和烟薯24号开花数量分别减少54.2%、66.5%和64.5%.弱光处理下5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降低50.0%以上,气孔导度降低20.3%~25.0%,蒸腾速率降低18.8%~22.6%,表明在8 h短日照的自然光强条件更有利于嫁接甘薯开花.

    甘薯光照强度开花光合特性

    磷肥运筹对机插双季稻产量构成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肖敏郭浪崔璨程周琦...
    17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磷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与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湘早籼45号(早稻)和泰优553(晚稻)为材料,在 3 个施磷(P2O5)水平(P45:45kg/hm2;P75:75 kg/hm2;P105:105 kg/hm2)与 2 个施用时期(全基肥,S1;基肥∶穗肥=2∶1,S2)下开展机插试验.结果表明,施磷量增大可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并且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但施用时期无显著影响.施磷量与施用时期对产量具有一定的互作效应,早、晚稻产量均以P75处理显著较高,早稻以P75S1处理最高,而晚稻以P75S2处理最高.随施磷量增大,早、晚稻磷素吸收效率与磷肥利用率显著降低,氮、钾素吸收量与吸收效率显著增大,但氮、钾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而氮、钾肥偏生产力表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以P75处理最高.早稻氮、磷、钾吸收与利用效率一般以S1处理较大,而晚稻表现相反.可见合理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施磷75 kg/hm2表现最好,由于早季磷肥施用会明显增加晚季土壤有效磷含量,早稻以一次性基施为宜,而晚稻以基肥∶穗肥=2∶1为宜.

    双季稻磷肥运筹产量构成养分吸收利用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百色烟区烤烟叶片发育及烟叶产量的影响

    解梦凡贾海江曲远凯农世英...
    18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下烤烟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情况及烤烟中、上部叶的发育特征,以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影响烤烟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积累的叶片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成熟期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成熟期烤烟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整株干物质积累量、冠根比受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极显著交互效应的影响.施氮提高了烤烟中、上部叶现蕾期时的比叶重和叶片密度,种植密度对现蕾期和成熟期的中、上部叶单叶重及比叶重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烤烟叶片发育与干物质积累的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烤烟中部叶的比叶重和烤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上部叶的叶片厚度与烤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在低密度条件下,氮肥用量112.5 kg N/hm2时烤烟上等烟比例达73.35%,在中等密度下,氮肥用量112.5kg N/hm2时烤烟产量、产值和均价达到各处理的最大值.综合考虑,在广西百色烟区周年烟稻轮作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1.82万株/hm2、基施氮肥用量112.5 kg N/hm2处理能实现烤烟K326的最佳经济效益.

    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发育特性产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对绿豆源库生理代谢的影响

    张瑞浦王娜王可心刘晋东...
    198-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源、库的角度阐释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对绿豆碳水化合物代谢与氮素代谢的影响机制,以冀0816毛-3和安绿7号2个不同基因型的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始花期叶面喷施60 mg/L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始花期叶面喷施S3307后,绿豆叶片与荚皮中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2个参试绿豆品种叶片中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与荚皮中可溶性糖、淀粉和总糖含量均在籽粒建成中期比CK降低,在后期增加.S3307处理增加了参试绿豆品种籽粒中蔗糖、淀粉和总糖含量,而对绿豆籽粒还原糖含量的调控存在基因型差异.针对氮代谢相关指标的结果表明,叶片、荚皮与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和总氮含量在调节剂处理后籽粒建成时期整体增加.综上,S3307可有效促进绿豆籽粒建成中期"源"端同化物的合成和输出,增加"库"端同化物的积累,同时增加了绿豆各器官氮素含量,通过调控不同品种绿豆器官生理代谢实现增源扩库.

    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绿豆源与库代谢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怀苹杨明达张素瑜李帅...
    206-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深入了解传统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增产潜力,在灌溉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在遮雨棚控制降水条件下,分别设置沟灌(FI)、地表滴灌(DI)、地下滴灌(SDI)和微润灌(MI)4种节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与FI和DI处理相比,SDI和MI处理降低0~40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40~100cm 土层含水量;SDI和MI处理虽然降低拔节期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但提高了吐丝期和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并且降低吐丝后叶面积的下降幅度,最终获得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与FI处理相比,SDI和MI处理玉米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13.43%和9.65%,产量分别提高22.15%和15.61%.SDI和MI处理由于降低了土面蒸发及土壤贮水消耗量,导致其蒸散量较低,最终其水分利用效率较FI和DI处理显著提高.综上,与FI和DI处理相比,SDI和MI处理能够降低土面蒸发,改善中下层土壤水分条件,延缓吐丝后植株叶片衰老,有利于吐丝后进行光合生产,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

    夏玉米节水灌溉方式地下滴灌微润灌叶面积指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青藏高原青稞品种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陈林姚晓华姚有华白羿雄...
    2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具有优良籽粒外观和优异品质的青稞资源,对117份青稞品种的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青稞品种籽粒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异范围均较大,变异系数为2.57%~19.29%,外观性状中,粒宽的变异系数最大(19.29%),千粒重最小(7.63%);品质性状中,支链淀粉的变异系数最大(7.39%),直链淀粉最小(2.57%).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和籽粒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β-葡聚糖含量与籽粒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主要性状归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85%.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获得了 3种不同类型的聚类结果,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聚类中类群Ⅱ的12个品种可作为大粒优异种质利用;在青稞品质聚类中类群Ⅰ是高直链淀粉含量和大粒的优异种质资源,类群Ⅱ是高β-葡聚糖和支链淀粉含量的优异种质材料;在青稞品种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聚类的类群Ⅰ中各性状平均值较高,表现较好,在今后品种选育中可作为优异杂交育种亲本.对117份青稞资源综合评价发现,北青6号的籽粒表型和综合品质性状最好.

    青稞籽粒表型性状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襄阳地区花生茬土壤不产毒黄曲霉菌的筛选及其特性分析

    王雪李力张姝娟朱梦洁...
    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襄阳花生茬土壤中黄曲霉菌进行初筛,并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特性分析和测序鉴定,最终确定为黄曲霉菌种,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土壤中黄曲霉毒素(AFT)含量,同时筛选不产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菌株,通过平板初筛到几株抑菌效果较好的黄曲霉菌株,将标准产毒菌株与非产毒菌株进行共生培养,测定AFT含量.结果显示,有4株非产毒黄曲霉共生菌株的黄曲霉素毒素含量较对照菌株降低80%以上,其中XZ38抑制产毒率达99.49%,说明非产毒黄曲霉菌株在抑制产毒黄曲霉生长、降低或消除AFT方面有很大作用,可作为田间生物防治黄曲霉污染的备选菌株.

    黄曲霉菌非产毒黄曲霉菌特性分析

    不同基因型糜子品种氮磷养分吸收差异研究

    张磊董孔军何继红任瑞玉...
    228-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不同生态区主栽的10个糜子品种,于2017和2018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糜子品种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糜子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植株吸氮和吸磷量及产量差异显著.与当地主栽品种陇糜14号相比,内糜6号、宁糜14号和赤糜1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年均分别达到其72.9%、74.9%和77.0%,磷吸收量分别达到其67.1%、75.2%和85.2%,氮吸收量分别达到其71.9%、80.1%和79.6%;而晋黍7号、内糜8号、榆糜3号和陇糜13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和吸磷量分别达到其136.2%~166.6%、131.2%~176.8%和144.8%~201.6%,其中陇糜13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吸收量最高.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中,与其他品种相比,晋黍7号的穗重和穗粒重最高,宁糜14号和内糜6号的穗数显著较高,内糜6号、内糜8号和宁糜14号的产量明显较高.不同糜子品种的氮磷比显示,拔节期前高氮磷比和拔节期后低氮磷比有利于糜子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磷比也可作为选择高产型糜子的重要指标.

    黄土高原糜子产量养分吸收

    烯效唑浸种对盐碱胁迫下藜麦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合佳敏张永清张萌梁萍...
    234-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烯效唑浸种处理对盐碱胁迫下藜麦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以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0、15、30、45和60 mg/L)浸种处理对不同程度盐碱胁迫(CK0g/kg、轻度盐碱3 g/kg、中度盐碱5g/kg、重度盐碱7g/kg)下藜麦苗期(播种后28 d)农艺性状及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幼苗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在轻度盐碱胁迫(3g/kg)下均有所提高,以应对盐碱环境,缓解氧化损伤;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在中度盐碱(5g/kg)处理下达到最大;藜麦幼苗农艺参数、光合参数、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在重度盐碱胁迫下明显下降,丙二醛含量在重度盐碱胁迫(7g/kg)下达到最大,说明盐碱程度的加深显著影响藜麦幼苗的生长.在同一盐碱水平上,低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后,藜麦幼苗的根冠比、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有所下降,且浸种浓度在15 mg/L时缓解盐胁迫效应最为显著.

    盐碱胁迫烯效唑藜麦壮苗指数生理特性

    马铃薯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温室防治效果研究

    李盛李翔朱美如王夏...
    24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F.Smith)引起的毁灭性土传病害,筛选对马铃薯青枯病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健康马铃薯、番茄、茄子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鉴定出对马铃薯、番茄和烟草青枯病菌均具有较好抑制活性的6株拮抗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赖氨酸芽胞杆菌(Lysinibacillu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科萨克氏菌(Kosakonia sp.),分别具有产蛋白酶、铁载体和生物膜抑菌代谢物的能力.拮抗菌假单胞菌FC-17对"陇薯7号"和"大西洋"马铃薯青枯病的温室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46%和70.83%,具有应用前景.

    马铃薯青枯病拮抗细菌抑菌代谢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