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杂志
作物杂志

姚杰

双月刊

1001-7283

zwzz304@mail.caas.net.cn

010-8210879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作物杂志/Journ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物。本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晋东南小麦品种(系)部分抗病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闫金龙张东旭冯丽云邬志远...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晋东南地区小麦品种(系)中抗病基因分布,利用7套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的抗性基因相关KASP标记对晋东南地区47个品种(系)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47份材料中,有40份含有抗叶锈病基因Lr14a,占参试材料的85.1%;未检测到抗叶锈病基因Lr34;有4份检测到抗叶锈病基因Lr46,占比8.5%;有12份含有抗叶锈病基因Lr68,占比25.5%;未检测到条锈病抗性基因Yr15;只有1份材料含有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在检测的6个抗病基因中,只有1份材料(16-7885)含有3个基因(Lr14a、Lr46、Lr68),且全部为叶锈病抗性基因;14份材料含有2个抗病基因,其中 11份材料(长4853、长5553、12-9499、16-7381、16-7527、17-9627、17-6665、17-7103、17-6925、17-6755、17-9467)含有 2 个叶锈病抗性基因(Lr14a和Lr68);2份材料(长6359、长6990)含有(2个叶锈病抗性基因Lr14a和Lr46);1份材料(17-6891)含有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和叶锈病抗性基因Lr46.

    晋东南小麦抗病KASP标记育种

    模拟海水胁迫对小麦萌发的影响

    李菡赵玉雪周小可李云...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盐碱(模拟海水)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相关性状的影响,以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0.0(CK)、0.2、0.4、0.6、0.8、1.0倍标准盐度模拟海水溶液进行胁迫,分析4个小麦品种萌发期耐盐碱性差异,并确定小麦萌发期模拟海水胁迫的最适筛选浓度.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津农7号和中麦998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的抑制小于泰农18和济麦229,4个品种均随盐碱浓度的增加受到的抑制越严重.与CK相比,4个小麦品种的相对芽长、相对最大根长和相对芽鲜重在胁迫下均显著降低,且随浓度的增加受到抑制越严重,其中中麦998受到抑制最小,济麦229受抑制最大,当浓度增加到0.8倍时4个品种均不能发芽.盐碱胁迫对4个品种相对根鲜重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最小的为津农7号.与CK相比,津农7号和济麦229的相对根冠比在盐碱胁迫下显著增加,且在0.4倍浓度时津农7号(250.63)高于其他品种.综合分析表明,津农7号和中麦998为耐盐碱型品种,泰农18为中间型品种,济麦229为盐碱敏感型品种,0.4倍浓度为小麦萌发期耐盐碱性筛选的适宜浓度.小麦萌发期7个盐碱相关性状间除相对根冠比与相对发芽势、相对芽长、相对最大根长、相对芽鲜重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小麦萌发期盐碱胁迫模拟海水

    黑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黑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并筛选优异玉米种质,为地方品种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来自黑龙江省的152个玉米地方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2年大田鉴定,分析其表型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类群划分和表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变异系数为3.48%~31.23%,平均值18.16%,Sha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73~2.08,平均值2.02.三江平原温和半湿润区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较低,但该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综合性状较优良,丰产性好,是优良种质较为集中的区域.12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因子已包含9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73.93%,这些性状可作为黑龙江省玉米地方品种鉴定与评价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品种可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V综合性状最好,适合作为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根据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表现优异的地方品种20份.

    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综合评价黑龙江省

    早稻基施不同用量钙镁水滑石对湘南双季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

    袁帅何明娟崔璨韩羽...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钙镁水滑石对双季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湘南双季稻区钙镁水滑石的最佳施用量,以早稻品种陆两优996(高镉积累品种)和株两优819(低镉积累品种)、晚稻品种玉针香(高镉积累品种)和湘晚籼13号(低镉积累品种)为材料,于湖南省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用量钙镁水滑石(0,T1;早稻基施1500kg/hm2,T2;早稻基施2250kg/hm2,T3;早稻基施3000kg/hm2,T4)4个处理下水稻产量、产量形成特性及稻米品质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用量钙镁水滑石均能提高水稻分蘖数,显著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干物质积累量,其中以T3和T4处理的效果较好.钙镁水滑石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各品种均以T3和T4处理产量较高,增产原因主要是提高了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钙镁水滑石对稻米加工、外观及蒸煮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糙米镉含量,以T4和T3处理降幅较高.综合考虑不同施用量间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差异显著性与经济性,湘南双季稻田以施用钙镁水滑石2250kg/hm2较为适宜.

    水稻钙镁水滑石湘南产量稻米品质

    芝麻蒴果光合作用对粒重形成相关性状的贡献率分析

    赵俊段先琴陈艳妮汪文倩...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遮阴和环割处理分析了不同粒重芝麻材料的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鲜重、每蒴果皮鲜重和干重、每蒴籽粒鲜重和干重5个粒重形成相关性状的影响及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遮阴处理下,除每蒴果皮鲜重外,其他4个性状与对照基本无显著差异,表明蒴果光合作用被抑制后能迅速被叶茎光合作用补偿;授粉后40 d(40 DAP)时大粒材料(L1)和小粒材料(S1)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果皮干重、每蒴籽粒干重的贡献率均较为接近,意味着不同粒重芝麻材料的叶茎光合作用对这些性状的贡献基本接近,且粒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蒴果的光合贡献有关.环割处理下,5个性状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表明环割处理后叶茎光合作用不能完全被蒴果所补偿,且对蒴果发育和粒重形成有显著影响;而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鲜重、每蒴果皮干重、每蒴籽粒干重的贡献率都随着蒴果发育而呈增加趋势,意味着蒴果光合作用可能具有补偿增强效应;尤其在40 DAP时期,L1蒴果光合作用对每蒴果皮干重、每蒴籽粒干重的贡献率极显著高于S1,揭示大粒材料的粒重形成与其蒴果的较高光合贡献率有关.

    芝麻蒴果光合贡献率粒重形成

    叶面喷硒对胡麻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文霞畅博凯夏清智慧...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外源硒肥对胡麻产量、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品质的调控作用,以'同亚16'(TY16)和'晋亚10号'(JY10)2个胡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不同硒肥剂量,分别为清水对照(T0)、20(T1)、30(T2)、50(T3)、70(T4)和90g/hm2NaSeO3(T5),研究硒肥对胡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光合作用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籽粒硒含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显著提升了 TY16和JY10的产量,较T0处理分别增加了 9.91%和12.51%,主要得益于单株果数和每果粒数的增加.T1~T5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相比T0处理有显著提升,表明光合作用得到增强.在T5处理中,TY16和JY10籽粒硒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0.461和0.505 mg/kg,比T0处理提高18.47和21.96倍.在品质方面,施用硒肥后籽粒中的亚油酸含量显著增加5.49%~24.56%,T3处理后,TY16和JY10的亚麻酸含量较T0处理分别上升6.96%和5.84%.因此,50 g/hm2硒肥施用不仅提高了胡麻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还增强了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提升了植株抗氧化能力,并通过增加籽粒硒含量、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提高了胡麻籽的营养价值.

    胡麻叶面喷硒光合作用产量品质

    不同处理对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破碎率影响的研究

    杨柯姜春霞张伟刘恩科...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籽粒破碎率的影响,分析籽粒破碎率在实验室和实际机收下的关系,探索一种测试破碎率的便捷方式,设置不同的试验,包括品种、施氮量、播期、收获期,通过室内研磨测试不同孔径下籽粒的破碎率,并拟合机械收获过程中破碎率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施氮量、播期、收获期籽粒破碎率之间差异明显,籽粒类型偏角质、减氮25%、收获期适当推迟可以提升籽粒耐破碎性.籽粒机械收获时含水率与破碎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当含水率为21.95%时,破碎率最低,为4.32%;含水率与实验室内研磨籽粒孔径为2.36mm筛子计算出的破碎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回归曲线方程分析相近.本研究通过室内研磨籽粒测试破碎率(2.36mm)模拟籽粒机械实际收获时的破碎率,为选育适宜籽粒机收品种提供测试破碎率更灵活便捷的方式.

    玉米籽粒收获耐破碎性破碎率

    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谷子穗分化期干旱胁迫的机理研究

    杜杰冯宇夏清智慧...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油菜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谷子穗分化期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及氮代谢的调控作用,以优质谷子晋谷2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对照(CK)、喷施清水后干旱(DS)和喷施油菜素内酯后干旱(BR)3个处理,待植株生长至穗分化期各处理组叶面分别喷施清水和0.1 μmol/L的油菜素内酯,干旱结束后对所有处理的谷子光合作用参数、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量及其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极大地阻碍了穗分化期谷子生长发育,外源油菜素内酯的应用明显缓解了旱害对谷子的影响,产量显著提高17.29%,穗粒重增加8.62%,空秕率下降18.46%,谷子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等指标不同程度提高,并显著降低H2O2和MDA含量.因此,喷施0.1 μmol/L的油菜素内酯通过提高Pn、叶绿素值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抗氧化酶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降低活性氧和MDA含量,促进植株体内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维持植株碳氮代谢平衡等来缓解穗分化期干旱胁迫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降低.

    谷子干旱胁迫油菜素内酯产量氮代谢

    不同纳米硒肥叶面喷施对西兰花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

    曹莉杨建辉张丽任伟...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兰花品种"耐寒优秀"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纳米硒肥叶面喷施对西兰花产量、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纳米硒肥可以显著提高西兰花的品质和产量,其中真希500倍液处理的产量、品质指标和硒含量等都显著高于喷施等量水的处理(CK),产量和硒含量分别高出CK 66.67%和343.0%,鱼肽·硒素1000倍液处理的西兰花产量和硒含量分别高出CK55.6%和146.0%,可见适宜浓度的纳米硒肥叶面喷施对西兰花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西兰花纳米硒叶面肥产量硒含量硫代葡萄糖苷

    油棉两季秸秆还田下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丽娟秦宇坤陈俊英
    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油—棉两熟种植模式,为探究油菜、棉花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设置6个处理,T1为秸秆不还田+施氮180kg/hm2,T2~T6为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分别施氮0、60、120、180和240 kg/hm2.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可以提高花铃期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棉花群体光合性能,进而提高棉株干物质积累量及铃数和铃重等产量性状,籽棉产量以180 kg/hm2的施氮量最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回收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分别为120和180kg/hm2时下降显著.在施氮量相同(180kg/hm2)条件下,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籽棉增产7.7%,并且显著提高了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综合棉花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情况,在油棉轮作系统中油菜、棉花秸秆全量还田下,棉田可适量减少肥料氮投入,以120~180 kg/hm2为宜.

    油棉两熟秸秆还田氮肥产量氮肥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