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陈可冀

月刊

1003-5370

cjim@cjim.cn

010-62877592;62886827

100091

北京西苑操场1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7月创刊,名为《中西医结合杂志》,16开64页;1981--1982年为季刊;1983年为双月刊;1984年改为月刊;1992年改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改为大16开;2000年改为80页。创刊以来,积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进展。本刊设有: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实验研究、学术探讨、博士之窗、基层园地等多种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医联合防治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制定技术规范

    中西医联合防治策略标准研究项目组张俊华田金洲
    389-398页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第九届编委会名单

    398页

    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对照研究

    张楠程艳梅苏师予朱生樑...
    399-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肝胃不和型rGER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予疏肝和胃方,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中医证候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量表评分变化;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治疗前、治疗8周后肠道菌群OUT数量、多样性及其丰度变化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80例,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8周中医证候评分、GERD-Q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评分、GERD-Q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Alpha多样性分析,试验组治疗8周后,Chao1、Ace、sobs指数均升高(P<0。05)。经菌群物种组成和丰度分析,在门水平上两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试验组治疗8周后,罕见小球菌属、颤螺旋菌属、果胶单核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0。05),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下降(P<0。05)。结论 与优化PPI联合莫沙必利方案相比,疏肝和胃方对缓解肝胃不和型rGERD临床症状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及部分菌属丰度有关。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疏肝和胃方临床疗效肠道菌群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试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本刊讯
    406页

    瓜蒌大黄汤治疗重症肺炎随机对照研究

    王田田邓扬嘉孙小平
    407-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瓜蒌大黄汤早期灌肠对重症肺炎气分证患者发热程度、炎性因子、肠受损黏膜修复等影响。方法 将80例气分证重症肺炎发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瓜蒌大黄汤灌肠,两组均持续治疗5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及第7天发热程度、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胃动素(MTL)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第3天CRP、PCT水平及第7天六项炎性指标水平、血清DAO水平下降,MTL水平升高(P<0。05),第7天发热、咯痰、喘息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第3天NE%、CRP、PCT、TNF-α水平及第7天六项炎性指标水平下降(P<0。05),治疗第3及第7天血清DAO水平下降,MTL水平升高(P<0。05),第7天发热、咳嗽、咯痰、喘息、腹胀、便秘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开始退热时间、首次降至正常体温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体温复升率、复升后体温峰值降低(P<0。05);第7天WBC、NE%、CRP、IL-6、TNF-α水平及血清DAO水平降低,治疗第3天和第7天血清MTL水平升高(P<0。05);第7天发热、喘息、腹胀、便秘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总分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8天病死率、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瓜蒌大黄汤早期灌肠可使重症肺炎患者解除发热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肠黏膜修复及功能恢复。

    重症肺炎瓜蒌大黄汤通腑泄热发热中药灌肠随机对照试验

    宣白承气汤加味调节儿童支原体肺炎免疫失衡随机对照研究

    王桂玲耿雨作王媛媛朱利...
    414-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宣白承气汤加味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热腑实证)患儿血清中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88例MP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宣白承气汤加味,口服3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中人sB7-H3及白细胞介素2、4、6、10、17(IL-2、4、6、10、17)、干扰素γ(IFN-γ)及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表达水平。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86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6%(43/45)优于对照组的80。5%(33/41,x2=4。74,P=0。043)。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sB7-H3、CRP、ESR以及IL-4、6、10、17水平下降(P<0。05),IL-2和IFN-γ水平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IL-2和IFN-γ升高,sB7-H3、CRP、ESR以及IL-4、6、10、17降低(P<0。05)。结论 宣白承气汤加味可通过影响sB7-H3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对MPP机体免疫失衡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改善急性期临床症状及体征。

    宣白承气汤加味儿童支原体肺炎sB7-H3免疫失衡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试验

    复幼合剂对乳房早发育患儿减重效果队列研究

    赵曼曼曹冰燕刘美娟王雨思...
    419-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复幼合剂对乳房早发育患儿的减重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规律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乳房早发育的女童202例,根据有无应用复幼合剂分治疗组114例(用药超过6个月),对照组88例(未用药)。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格[包括体重、体重标准差评分(SDS)、身高、体重指数(BMI)、BMI SDS]及性发育指标[包括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子宫长径及卵巢容积]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3、6个月时,患儿体重SDS、BMI SDS均降低(P<0。05);用药3~6个月期间治疗组患儿体重、BMI控制程度,较用药前3个月减缓(P<0。05);治疗3个月时,对照组患儿LH、FSH、子宫长径逐渐升高(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儿FSH、E2、卵巢容积降低(P<0。05),对照组患儿LH、FSH、E2、子宫长径、卵巢容积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患儿体重、体重SDS、BMI、BMI SDS增长程度均降低(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患儿子宫长径、卵巢容积较低(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儿FSH、E2、子宫长径、卵巢容积较低(P<0。05)。治疗组6个月期间,仅2例患儿出现轻微腹部不适,所有患儿均无皮疹、纳差、腹泻等表现,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治疗性早熟的药物复幼合剂,有减重效果,尤其是在用药前3个月更明显。

    复幼合剂乳房早发育减重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队列研究

    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黄莉荣薛征陈静尤焱南...
    426-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确诊的NSAA患儿,制定证素调查问卷并进行临床信息采集,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NSAA患儿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NSAA患儿368例,收集频率>15%的中医证候共54个。因子分析获得公因子16个,NSAA患儿主要病位证素分布在脾、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对 16个公因子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归纳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结论 儿童NSAA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中医主要证型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

    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证素中医证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胃溃疡小鼠体表穴位敏化与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作用关系研究

    刘永斌龙梦阳杨雪吴宇蔚...
    432-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分子生物的角度,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在胃溃疡小鼠穴位敏化过程中的表达、效应及机制。方法 将5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模型组(n=30),模型组在胃窦小弯近幽门处注射60%冰乙酸到胃壁肌层近黏膜下层构建胃溃疡小鼠模型,对照组以相同方法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第6天,在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染色液后观察其体表渗出点数量、分布范围和规律;机械痛及热痛阈值测量评估小鼠痛敏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胃体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穴位敏化后小鼠脊髓T9~T11节段内的背根节(DRG)神经元、体表支配区皮肤及该节段脊髓背角中PACA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体组织破坏,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特征;模型组体表EB渗出点的数量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脊髓T6~L1段支配区域,其中以T9~T11区域最为集中;该区域敏化点机械痛阈值降低(P<0。01)。穴位敏化后,模型组脊髓T9~T11节段内的DRG神经元、体表支配区皮肤及该节段脊髓背角浅层中PACAP蛋白和阳性表达增多(P<0。01)。结论 胃溃疡小鼠中与内脏疼痛信息传导有关的脊髓T9~T11节段内DRG神经元上PACAP表达水平增高,进而分别通过增加脊髓背角浅层和体表支配区皮肤中PACAP的表达,分别从中枢和外周两方面,促进体表局部产生神经源性炎性反应,介导穴位敏化的发生。

    穴位敏化胃溃疡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半夏泻心汤血浆源性外泌体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窦组织Cajal间质细胞网络结构的影响

    张迪李雨静盛春瑞吉静...
    440-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血浆源性外泌体对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大鼠胃窦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s)网络结构的影响,探索其调节胃运动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共52只大鼠,选择20只完全随机分为中药组及阴性对照组,采用"隔日进食+饮稀盐酸"法建立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模型,半夏泻心汤及蒸馏水干预2周,分离血浆外泌体并鉴定;其余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及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相应外泌体(0。3 mg/kg),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量磷酸盐(PBS),隔日1次,连续2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胃电活动,ELISA检测大鼠血浆胃动素(MLT)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c-kit/SMMHC)、酪氨酸激酶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c-kit/α-SMA)共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电慢波频率、主频率减低(P<0。01),血浆中MLT含量减少(P<0。01),胃窦组织中CX43、c-kit、α-SMA蛋白表达减低(P<0。01,P<0。05),SMMHC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胃电慢波频率、主频率增高(P<0。01),血浆中MLT含量增多(P<0。01),胃窦组织中CX43、c-kit蛋白表达增高(P<0。01,P<0。05),SMMHC蛋白表达减低(P<0。01)。结论 半夏泻心汤血浆源性外泌体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有一定干预作用,其对胃运动的调节可能通过促进c-kit及CX43蛋白表达,进而维持胃窦组织ICCs网络结构动态平衡实现。

    半夏泻心汤外泌体胃运动缝隙连接蛋白43Cajal间质细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