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杨艳

月刊

2096-0867

sjtup01@nursing-tcwm.com

021-61675199 17349794263

200030

上海市番禺路951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主要报道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经验,为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向世界宣扬中国护理学术特色和文化。主要刊载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最新研究、学术成果或相关内容。设有护理专题、论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与方法、专科护理、全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调查研究、案例分享、综述、讲座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量化评估的产前心理弹性支持与健康教育对高龄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吴诗昱丁娟倪文琼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量化评估的产前心理弹性支持与健康教育对高龄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 年4 月至2023 年4 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待产的106 名高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 名。对照组施以常规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量化评估的产前心理弹性支持与健康教育。对比2 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娩当日与分娩1 个月后,2 组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均高于入院时,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的CD-RISC评分均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SDS评分均低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的产前心理弹性支持与健康教育可以显著缩短高龄初产妇的产程,降低母婴产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初产妇高龄量化评估心理弹性支持分娩质量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卢丹钱怡陈丽华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深静脉血栓(DVT)风险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将2020 年8 月至2022 年10 月于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DVT风险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各 60 例。比较 2 组的下肢血流速度等观察指标。结果 干预1 个月后,2 组的下肢血流速度均快于干预14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干预14d后(P均<0。05);干预 14d 和 1 个月后,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 均<0。05),且 2 组均优于干预前(P均<0。05)。与干预1 个月后的功能独立性量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和Harris髋关节量表评分相比,2 组在干预3 个月后的评分均提高(P均<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干预1 个月和3 个月后的上述评分均更高(P均<0。05),且2 组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VT风险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可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下肢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下肢运动功能和髋关节功能,提高其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股骨颈骨折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个体化康复干预下肢血流速度髋关节功能

    早期主动性护理联合个体化运动处方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

    薛燕平苏少清陈芳芳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主动性护理联合个体化运动处方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21 年 9 月至2022 年8 月期间于福建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的90 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 例)和观察组(45 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主动性护理,观察组追加给予个体化运动处方干预,观察2 组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更快,胃肠道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更早(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 组患者在护理后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QOL-BREF)各维度得分均比护理前高(P 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AP患者使用早期主动性护理联合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护理可以加速胃肠道功能和疾病的恢复,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主动性护理个体化运动处方胃肠道功能

    老年患者感知安宁疗护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喻海燕王飞凤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感知安宁疗护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 年7 月至2022 年10 月于南京市中医院接受安宁疗护的76 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通过汉化简化版患者感知安宁疗护质量量表(QPP-PC)对患者感知的安宁疗护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社会关系质量量表(SRQS)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患者的社会关系与其感知安宁疗护质量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患者感知安宁疗护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76 例患者的QPP-PC各条目均分为(3。06±0。29)分,其中医疗技术能力维度的得分最高,其次为物理技术条件和个体化护理方式维度,社会文化氛围维度得分最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RQS中的朋友关系、家庭承担及家庭亲密度得分均与QPP-PC得分呈正相关(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情况、文化程度、月可支配收入、病程及疾病类型与患者感知的安宁疗护质量均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 岁、离异/丧偶、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月可支配收入<3 000 元和病程≥3 年均为老年患者感知安宁疗护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患者感知的安宁疗护质量不高,其社会关系与感知的安宁疗护质量呈正相关,年龄>75 岁、离异/丧偶、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等均为其感知安宁疗护质量的影响因素。

    临终老年安宁疗护感知安宁疗护质量影响因素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施秀凤王燕林燕萍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PLC)切除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于2022 年1~12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术后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以此分为2 组,收集2 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PLC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80 例PL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129。65±10。35)分,其中得分≥110 分的有 48 例,得分<110 分的有32 例。单因素分析显示,2 组间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家庭功能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焦虑情况、抑郁情况、乙型肝炎病史及付费形式相比,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 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 元、离异或丧偶、家庭功能低水平、社会支持低水平、伴有焦虑和抑郁、无乙型肝炎病史以及付费形式为自费均是影响PLC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LC患者在术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总体尚可,但仍有部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欠佳,临床需重点关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焦虑和抑郁情绪等高危因素对此类患者的影响,并做好相应干预,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臧海燕曹艳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21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收治的112 例中青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入门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2B)将其分组,分为达标组(D2B<90 min,即为介入治疗时间达标)和延迟组(D2B≥90 min,即为介入治疗时间延迟)。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不同临床特征对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针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中青年AMI患者的D2B延迟率为 25。89%(29/112),达标率为 74。11%(83/1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典型胸痛症状、文化程度、病变血管支数、非PCI医院转入、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和对疾病认知程度均与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9 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双支或多支血管病变、难以支付医疗费用和不了解疾病均是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P均<0。05),典型胸痛症状和非PCI医院转入均是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中青年AMI患者的D2B延迟率相对较高,年龄、文化程度、病变血管支数、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对疾病认知程度、典型胸痛症状和非PCI医院转入均是中青年AMI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介入治疗时间延迟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高龄初产妇围产期保健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王黛竹许婷婷倪文琼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初产妇围产期保健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娩的 180 名高龄初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 Ⅱ)、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Ⅱ(FACES Ⅱ)对产妇的围产期保健行为及家庭功能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保健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180 名高龄初产妇的HPLP Ⅱ总分为(139。70±15。24)分,处于良好水平;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评分分别为(71。36±5。63)分、(50。25±4。2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龄初产妇的HPLP Ⅱ总分与家庭亲密度呈正相关(r =0。478,P =0。007),与家庭适应性呈正相关(r =0。409,P<0。001)。180 名调查对象中,自然分娩137 名,剖宫产43 名。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身体质量指数(BMI)、HPLP Ⅱ总分、家庭亲密度评分、家庭适应性评分均为高龄初产妇分娩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高龄初产妇围产期保健行为现状尚可,但仍有改善空间,其与家庭功能密切相关,两者以及BMI均为高龄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

    初产妇高龄围产期保健行为家庭功能分娩方式

    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鲍敏蔡艾菲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PI)的影响因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 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行外科手术的63 例发生P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0 的比例纳入同期630 例未发生PI的住院患者,将其分别纳入PI组和非PI组。回顾性分析 2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PI的风险因素。结果 2 组在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手术体位、活动能力及受压部皮肤情况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低、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中取侧卧或俯卧位、活动部分或完全受限均是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高则为保护性因素(P均<0。05)。结论 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PI的发生与BM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体位、患者活动能力及营养状态均密切相关,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以减少PI的发生。

    外科手术压力性损伤围手术期影响因素护理策略

    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水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黄雪玉陈钦刘兰玉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水平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2022 年9 月福州地区2 家三甲医院和3 家二甲医院的200 名手术室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认知评价量表展开调查,收集护士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工作时间、文化程度及专科组别等;先对上述资料开展单因素分析,再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认知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认知评价的总分为(82。54±3。0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培训史、对相关培训的重视程度、对规章制度的了解情况、对医院及科室的保护措施与用具的了解情况均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认知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无培训史、不重视相关培训、不了解规章制度、不了解医院及科室的保护措施与用具均是影响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认知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水平仍有提升空间,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医院及科室应当加强针对性培训,以增加护士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意识。

    患者隐私保护手术室护士认知水平现状调查影响因素

    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张心语姜小琴葛琤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RALR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RALRP的1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100 例行RAL-RP的患者中,预后不良者有57 例(57。00%)。年龄、是否伴有高血压、前列腺体积、术前膜部尿道长度、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均与行RALRP术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均<0。05)。年龄≥65 岁、合并高血压、术前PSA水平>20 μg/L、Gleason评分>7 分,以及病理分期为T3、T4 期均是行RALRP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年龄≥65 岁、合并高血压、术前PSA水平>20 μg/L、Gleason评分>7 分、病理分期高的行RALRP患者更容易发生预后不良,临床应尽早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前列腺癌根治术机器人预后不良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