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术后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的比较

    张嘉楠李作鹏王天栋张金...
    2657-2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术后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机械取栓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术前头颅CT平扫结果分为HMCAS阳性组(54例)与HMCAS阴性组(6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结果:HMCAS阳性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低于HMCA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5%与70。3%,P=0。004)。与HMCAS阴性组比较,HMCAS阳性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与46。9%,P=0。033)。结论:接受机械取栓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HMCAS阳性组侧支循环差于HMCAS阴性组,预后良好比例较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侧支循环预后

    定眩合剂治疗痰瘀阻窍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李乐军杨崇河黄赛忠李玉梅...
    2662-2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定眩合剂治疗痰瘀阻窍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0月苏州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沛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溧阳市中医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60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定眩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I较治疗前降低,TCD参数Vs、Vm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T-1较治疗前降低,CGRP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合剂可改善痰瘀阻窍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临床疗效。

    后循环缺血眩晕定眩合剂痰瘀阻窍证疗效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池积血清除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

    幸文利何泽元谭关平
    2665-2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池积血清除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清除组(134例)和未清除组(63例)。未清除组予以动脉夹闭治疗,清除组在动脉夹闭治疗后进行脑池积血清除,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管痉挛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截至随访日期2020年2月5日,19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失访17例,其中清除组7例,未清除组10例,共180例病人完成随访。72例病人预后不良作为预后不良组,其余1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预后良好组。治疗后,清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4。09%(56/127)低于未清除组的60。38%(3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4。65%(44/127)低于未清除组的52。83%(2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年龄、颅内压、脑脊液循环压力、脑灌注压、治疗方案、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池积血清除(OR=0。041)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病人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脑血管痉挛(OR=21。838)、高脑脊液循环(OR=1。067)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池积血清除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4。09%;脑池积血清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病人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脑血管痉挛、高脑脊液循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池积血清除脑血管痉挛预后风险因素

    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改良脑卒中Framingham量表风险评估及其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张加生张丽丽李科杨静...
    2670-2673,2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改良脑卒中Framingham量表,调查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10年脑卒中风险情况,探讨不同风险分层体质分布,不同中医体质与脑卒中风险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1年6月-11月苏州高新区某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基本问卷调查、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和血脂检测(剔除问卷内容、检测指标不全)。共纳入65岁及以上人群549例,其中女326例(59。38%),男性223例(40。62%);年龄(72。50±4。69)岁。根据改良脑卒中弗明汉量表评估脑卒中疾病风险,《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结果:根据预测模型,低风险219例(39。9%)、中风险264例(48。1%)、高风险66例(12。0%)。不同风险组别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阴虚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偏颇体质居前3位分别为痰湿质165例(30。1%)、阴虚质67例(12。2%)、阳虚质59(10。7%);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史、吸烟,以痰湿体质为主;不同中医体质的体质指数、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脑卒中 Framingham 量表与年龄(r=0。574。P<0。001)、阴虚质(r=0。116,P=0。006)呈正相关。≥75 岁(OR=12。508)、阴虚质(OR=2。268)是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发生高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10年脑卒中风险状况应予以重视,≥75岁以上老年人、阴虚质,脑卒中风险较高。

    脑卒中改良脑卒中Framingham量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

    基于"顶焦神系"理论辨治焦虑性失眠

    冯兰栓宁博王一鸣李世淋...
    2674-2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顶焦神系"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以解剖特点将人体划分为"四焦八系",并根据脏腑体系提出"顶焦神系",该理论发现焦虑性失眠病机与"神系"紧密相连。焦虑性失眠是指焦虑与失眠并病;基于"顶焦神系"理论,认为焦虑性失眠以心、胆两系病变为主,从郁、痰、瘀3种病理因素论述,以"邪犯顶焦、神机逆乱"为中心病机,分别从气郁化火证、心血瘀阻证、胆郁痰扰证进行辨证。多以实证、刚证为主;治疗以仝小林院士"刚则泄之"为基点,以行气泻火、活血化瘀、化痰定惊为基本原则;兼顾肝、脾、肾等其他脏腑,辅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等治法,临床疗效确切。

    焦虑性失眠顶焦神系气郁化火心血瘀阻胆郁痰热辨证施治

    郭维琴教授从"心主血脉"论治高血压伴失眠症经验

    吉星戴雁彦辛玉侯艾琳...
    2679-2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病人常伴发不同程度的失眠,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效率,故改善睡眠质量对控制血压波动、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郭维琴教授认为高血压伴失眠症病位在心,根本病机为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扰及心神,治疗时注重"两位一体、双心同调";郭维琴教授不仅总结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对药角药,还创制了郭氏养心益智操,对防治疾病的进展具有很好的疗效。

    高血压失眠心主血脉郭维琴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致心源性休克1例

    邹坤魏大闯李文华黄克力...
    2682-2684页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狭窄心源性休克误诊

    Lorenz散点图在分析窦房结四区反应中的应用

    申继红景永明王晶晶李世锋...
    2684-2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1例房性期前收缩引起的天然窦房结四区反应的动态心电图,结合典型心电图片段及梯形图,分析总结窦房结四区反应在Lorenz散点图中的分区和特点。A、B、C、D点集分别对应窦房结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的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反应,在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前点集(NN。N)远端自上而下,垂直于x轴纵向分布。A'、B'、D'点集在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后点集(N。NN)远端自右向左,垂直于y轴横向分布。两组点集关于45°线基本对称,C点集是其交叉部分。集中分布于短长周期区的A、B、D'3个点集易于观察,可作为分析动态心电图,判断有无窦房结四区反应的重要依据。

    房性期前收缩Lorenz散点图窦房结四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