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DKN2B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人群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

    刘彦宏张彦伟岳毅孙一恺...
    3569-3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T2DM)人群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以早期筛查T2DM病人中的心肌梗死高危人群。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61例T2DM病人,其中114例合并心肌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347例T2DM不合并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以CDKN2B基因rs3217992位点为遗传标记,检测研究对象的基因型,使用MassARRAY遗传分析系统进行SNP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DKN2B单核苷酸多态性rs3217992 A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高(x2=9。36,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KN2B基因rs3217992位点AG/AA基因型是T2DM人群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KN2B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人群心肌梗死风险相关,rs3217992位点可作为T2DM人群心肌梗死风险预测的有效遗传因子。

    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2B单核苷酸多态性

    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CD62p、CD63及心功能的影响

    王宇翔戴小华刘攀李静静...
    3573-3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亳州市中医院明确诊断ACS并行PCI术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PCI术后,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CD62p、CD63、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输出量(SV)、血清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62p、CD63、CK-MB、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CS病人PCI术后应用血府逐瘀汤可抑制CD62p、CD63活化,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并能改善病人心功能。

    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府逐瘀汤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P-选择素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心功能

    参芎益心汤辅助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王娜陈荦凡陶涛
    3577-3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参芎益心汤辅助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90例气虚血瘀水停型CHF病人,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西医组(57例)与中药组(33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西医组基础上联合参芎益心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舒张早期/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脑钠肽(BNP)、血尿酸、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生活活动能力[6 min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中药组总有效为96。97%,高于西医组的82。46%(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BNP、血尿酸、FIB、D-二聚体水平及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LVFS、E/A、6MWT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4周后血清BNP、血尿酸、FIB、D-二聚体水平及MLHFQ评分均低于西医组,LVEF、LVFS、E/A、6MWT均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与西医组(12。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益心汤辅助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CHF,可有效增强病人心功能,减缓病情进展并调节凝血功能,对病人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停型参芎益心汤心功能脑钠肽凝血功能

    "降压穴"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陈林唐念珍梁丽胡黎文...
    3582-3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探讨"降压穴"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收治的90例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人,按照1:1:1原则随机分为西医组、耳穴压豆组、联合组,各30例。西医组给予缬沙坦,耳穴压豆组给予缬沙坦+耳穴压豆,联合组给予缬沙坦+耳穴压豆+"降压穴"针刺。比较3组临床疗效、即时血压、24 h动态收缩压(24 h mSBP)、24 h动态舒张压(24 h mDBP)、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中医证候积分、RAAS[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活性(PRA)]。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耳穴压豆组(73。33%)、西医组(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压豆组、西医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2周后、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耳穴压豆组、西医组(P<0。05),且耳穴压豆组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治疗2周后、4周后24 h mSBP、24 h mDBP、24 h DBPV、24 h SBPV低于耳穴压豆组、西医组(P<0。05),且耳穴压豆组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治疗2周后、4周后眩晕、头痛、脘腹胀闷、呕吐痰涎、头重如裹积分低于耳穴压豆组、西医组(P<0。05),且耳穴压豆组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治疗2周后、4周后ALD、AngⅡ、PRA水平低于耳穴压豆组、西医组(P<0。05),且耳穴压豆组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降压穴"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能促进高血压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抑制RAAS系统活性,降低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

    高血压痰湿中阻型降压穴针刺耳穴压豆血压变异性

    丹蒌通痹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肌纤维化、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韩克清
    3588-3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丹蒌通痹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肌纤维化、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蒌通痹汤,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B型钠尿肽(BNP)、血清胶原代谢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NP、血清Ⅰ型前胶原肽(PⅠ CP)、Ⅲ型前胶原肽(PⅢ NP)、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1(ET-1)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512,P<0。05)。结论:丹蒌通痹汤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胶原代谢、增加NO生成、降低ET-1水平等有关。

    冠心病心绞痛丹蒌通痹汤心肌纤维化心肌重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

    H型高血压与血压变异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黄芩马丽霞初丽敏刘莎...
    3592-3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与血压变异性(BPV)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00例H型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将病人分为H型高血压组(83例)与H型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117例),并选取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检测血压变异性,评价病人认知功能。结果:H型高血压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NIHSS评分、血肌酐(Cr)、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葡萄糖(PBG)、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H型高血压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病人24 h收缩压标准差(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D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S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DC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24 h SSD、DSD、SCV、DCV水平高于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语言表达能力、定向力、即时记忆力、计算力、MMSE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语言表达能力、定向力、即时记忆力、计算力、MMSE总分低于H型高血压组(P<0。05)。24 h SSD、DSD、SCV、DCV表达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24 h SSD、DSD、SCV、DCV及MMSE评分项联合对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诊断(P<0。05)。结论:BPV与H型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负相关,BPV表达水平升高,病人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H型高血压血压变异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病人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耳穴压豆的镇痛效果观察

    安明华李小伟张建东
    3597-3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病人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耳穴压豆的镇痛效果,同时结合超声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5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根据急性期是否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中医耳穴压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外用芬太尼透皮贴配合耳穴压豆镇痛治疗。比较两组病人静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VAS)、血流动力学参数、床旁超声评估指标、谵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第2天~第4天R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第4天,观察组PSV以及血压、心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x2=4。123,P=0。04)。结论:芬太尼透皮贴联合中医耳穴压豆镇痛,可以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提供有效、持续、平稳镇痛、镇静治疗,有助于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谵妄发生。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芬太尼透皮贴耳穴压豆镇痛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蒋雅孙萍伍国锋彭忠勇...
    3601-3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后90 d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行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的132例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期间死亡8例,失访2例,血管未通3例,对最后纳入统计分析的共119例病人进行随访,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19例病人中预后良好56例(47。1%),预后不良63例(52。9%)。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NIHSS评分、梗死体积、三酰甘油、血尿酸、随机血糖、脑卒中相关肺炎、脑疝形成、出血转化、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NIHSS评分、出血转化、低血尿酸水平、脑卒中相关肺炎是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出院时NIHS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敏感度为0。794,特异度为0。946。结论:出院时NIHSS评分、出血转化、低血尿酸水平是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出院时NIHSS评分可有效预测大血管闭塞性AIS病人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的预后情况。

    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介入机械取栓治疗血尿酸影响因素

    桃红四物汤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ET-1、Ang-1、VEGF水平的影响

    朱立华张海宁孟雪宋方禹...
    3607-3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病人血清内皮素(ET-1)、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 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磁共振成像(MRI)测定的梗死部位大小以及血清ET-1、Ang-1、VE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I测定的最大梗死面积及血清ET-1、An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VEGF水平均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I测定的最大梗死面积及血清ET-1、Ang-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溶栓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与15。79%,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更有利于病情恢复,能够降低NIHSS评分,缩小梗死面积,明显降低病人ET-1、Ang-1水平,提高VEGF水平,更好的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

    急性脑梗死桃红四物汤静脉溶栓内皮素-1血管生成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套针循经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症状及血清缓激肽水平的影响

    周徐高松年顾玉玲孙小星...
    3611-3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套针循经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症状及血清缓激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套针循经针刺,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r指数(BI)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人血清缓激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评分、肢体疼痛评分、手指肿胀评分、VAS评分、血清缓激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评分、肢体疼痛评分、手指肿胀评分、VAS评分和血清缓激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FMA评分、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和上举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和上举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套针循经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症状以及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血清缓激肽水平。

    中风肩手综合征套针循经针刺中药熏蒸上肢症状肩关节活动度缓激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