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缺血性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张瑜常俊森
    3615-3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同期于山西白求恩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病人42例为观察组,不伴癫痫发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42例为对照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早发性癫痫发作病人中,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占66。7%,部分性发作占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缺血性脑卒中亚型、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为缺血性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早发性癫痫发作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

    瑞马唑仑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贺小玲刘苏漫姚文壮吕洁萍...
    3619-3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瑞马唑仑用于老年病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全身麻醉诱导维持时对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病人70例,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各35例。麻醉诱导:瑞马唑仑组病人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 mg/kg,丙泊酚组病人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其余用药相同。麻醉维持:瑞马唑仑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4~1。2 mg/(kg·h),丙泊酚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均辅以瑞芬太尼0。2~0。3 μg/(kg·min)。测定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单肺通气前(T2)、切皮时(T3)、单肺通气后60 min(T4)和拔管即刻(T5)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于T0、术毕即刻(T6)、术后24 h(T7)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于T7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于术前1 d、术后3d、术后5d,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病人认知功能,统计两组POCD发生情况。结果:T1~T4时瑞马唑仑组MAP高于丙泊酚组(P<0。05)。T2、T3时刻瑞马唑仑组心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术后3 d时MoCA评分升高(P<0。05),与术前1 d相比,丙泊酚组术后3 d时MoCA评分下降(P<0。05)。瑞马唑仑组术后3 d时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病人T6、T7时S100β蛋白和IL-6水平均高于T0时(P<0。05),T6、T7时丙泊酚组S 100β蛋白和IL-6水平明显高于瑞马唑仑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老年病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全身麻醉诱导维持,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胸腔镜手术病人全身炎症反应,改善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

    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瑞马唑仑老年人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病因病机及临床防治

    万慧萍郭明马梦茜邱林杰...
    3624-3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作为心血管常见疾病,其与中医伏邪致病具有相似之处。从中医伏邪角度阐述了PAF的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了伏邪-结-心房纤维化的相关性。PAF的发病以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亏虚为本,风、郁、痰、瘀病理因素藏伏,渐聚积累,与心络相互交结,损伤心络,导致疾病缠绵难愈。在防治上提出了"分期论治、扶正补虚、散结通络"的策略,并讨论了虫类药在治疗PAF的应用,以期为PAF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阵发性心房颤动伏邪理论病因病机

    基于"四位一体"理论分析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张龙司国民
    3629-3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位一体"理论为出发点,论述桃红四物汤"性、位、势、证"四要素,得到桃红四物汤之方体。桃红四物汤的方性为甘、辛、温,方位为脉管经络,遍布周身四肢,方势为"补、通、行",功效在于通脉行血、祛瘀补血,所应对方证为血虚或血虚兼血瘀一类的病证;再对血管性痴呆的发展及病因病机进行归纳,进行方证对应匹配,得到桃红四物汤的"四位一体"研究结果与血管性痴呆的病证处于吻合的方证对应关系。

    血管性痴呆桃红四物汤"四位一体"理论

    从"玄府-络脉-气液"理论辨治缺血性心力衰竭

    黄萍萍马晓昌
    3633-3634,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从"玄府-络脉-气液"理论出发,分析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玄府郁闭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先决条件,络脉阻塞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间环节,而气液代谢失常是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直接后果。基于此,提出了调玄府,和气血;通络脉,化瘀浊和达气机,畅水液的辨治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缺血性心力衰竭玄府络脉气液

    马晓昌教授运用益气温阳升陷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经验

    刘奕呈张宏伟郭丽君任高灿...
    3635-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血压是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马晓昌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经验丰富,在西药基础上运用益气温阳升陷法,联合使用参附汤合升陷汤能够较好地解决心力衰竭病人的低血压问题,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为以后此类病例的治疗提供了临床思路。

    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益气温阳升陷参附汤合升陷汤验案

    误诊为脱髓鞘病的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李亚倩郭军红
    3638-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CCJ)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枕骨大孔与C2节段之间的颅内血管畸形疾病。其临床表现变异较大,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病变、脑干功能障碍及颅神经麻痹等。报道2例经血管造影确诊的DAVF-CCJ,既往均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通过病例资料的复习,旨在提高对表现为脊髓病的DAVF-CCJ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硬脑膜动静脉瘘颅颈交界区脊髓病变误诊脱髓鞘病

    王书臣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王佳兴杨玉霞王莹赵成思...
    3645-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重症肌无力致病特点,着重阐述温阳类药物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总结王书臣教授辨治重症肌无力经验,归纳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优势。

    重症肌无力痿证王书臣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