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葡萄籽原花青素调控Nrf2/HO-1通路减弱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脏毒性

    吴敏瞿怡倩黄苏敏
    464-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脏毒性以及核因子 E2 相关基因(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的作用。方法:通过 DOX构建小鼠急性心脏毒性模型,本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小鼠)、葡萄籽原花青素组、DOX组、DOX+葡萄籽原花青素组、DOX+葡萄籽原花青素+ML385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小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病理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 Nrf2/HO-1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OX组小鼠心肌损伤加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 CK-MB、IL-6、IL-1β水平及心肌组织 ROS、MDA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心肌组织 SOD、Nrf2、HO-1 蛋白水平降低(P<0。05);葡萄籽原花青素组小鼠心肌损伤,LVESD、LVEDD、EF、FS水平,血清 CK-MB、IL-6、IL-1β水平,心肌组织 ROS、MDA、SOD、Nrf2、HO-1 蛋白,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DOX组比较,DOX+葡萄籽原花青组小鼠心肌损伤减轻,LVESD、LVEDD降低,血清 CK-MB、IL-6、IL-1β水平降低,心肌组织 ROS、MDA、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EF、FS及心肌组织 SOD、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DOX+葡萄籽原花青素组比较,DOX+葡萄籽原花青素+ML385 组小鼠心肌损伤加重,LVESD、LVEDD及血清 CK-MB、IL-6、IL-1β水平、心肌组织 ROS、MDA、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EF、FS、心肌组织SOD、Nrf2、HO-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可能通过激活 Nrf2/HO-1通路,对 DOX诱导的心脏毒性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葡萄籽原花青素核因子E2相关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多柔比星实验研究

    达格列净对ApoE-/-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李宵王丹丹马巍李兵...
    470-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达格列净对载脂蛋白 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探讨其抗AS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6只 8周龄雄性ApoE-/-小鼠高脂饮食喂养 8周形成AS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8只,实验组予达格列净干预,对照组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干预 4周后取材。油红 O染色检测主动脉及主动脉瓣 AS斑块面积比例;流式细胞术分析循环中单核细胞亚群的比例(Ly6G-CD11b+Ly6Chi和 Ly6G-CD11b+Ly6Clo);免疫荧光染色和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检测斑块内的巨噬细胞和增殖的巨噬细胞(F4/80和 Ki67双阳性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主动脉及主动脉瓣斑块负荷的作用,降低循环中 Ly6Chi单核细胞比例,降低斑块内增殖巨噬细胞比例,降低 LDL-C水平,且具有升高 HDL-C作用。结论:达格列净可减轻ApoE-/-小鼠 AS负荷的作用,可能与调节单核细胞亚群和血脂代谢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达格列净单核细胞亚群增殖巨噬细胞血脂实验研究

    中药保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慢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葛昭杨志华刘洋希王贤良...
    475-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是心脏微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及再灌注损伤、微血管性心绞痛、缺血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等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当前证据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CCS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药复方及单体抑制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研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慢性冠脉综合征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药复方中药单体综述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僵硬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陈剑楠杨玲玉李学文
    482-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左心房僵硬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左心房僵硬综合征是一种在排除了二尖瓣病变及肺动脉狭窄等相关因素后,以术后新发呼吸困难、左心房舒张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并发症。目前发病率可能高于现有流行病学调查,应结合病人基础疾病,精细评估适当的消融策略,定期监测心房功能,以早期用药缓解症状及改善预后。其危险因素包括左心房结构功能改变(左心房瘢痕、左心房容量、左心房压力)、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心房颤动左心房僵硬综合征心脏射频消融术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综述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在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内出血的研究进展

    张何吴小芳万莹
    485-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CMR)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内出血中的诊断技术以及发展方向。心肌内出血是急性 STEMI病人 PCI后的常见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与不良预后和不良心室重塑息息相关,CMR能够对心肌的形态、功能进行良好的评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磁共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内出血心室重塑T1mapping技术综述

    "肠心轴"交互调控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贾鸳鸯靳春荣白一锋
    489-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被认为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人体胃肠系统含有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这一复杂、动态的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对维持宿主健康和疾病状态起着重要作用。尽管降脂药物和血运重建术已取得重大进展,但 CH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逐年上升。已被证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旨在讨论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 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靶向肠道菌群在未来预防和治疗 CHD中的可能作用。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肠道菌群苯乙酰谷氨酰胺吲哚-3-丙酸综述

    活血温通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邓智武黄健虹李瑞芳
    494-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活血温通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2021年 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 87例CHF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活血温通方。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12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LVEF[(52。43±3。67)%]、SV[(51。16±5。69)mL]高于对照组[(48。62±4。78)%、(47。24±5。77)mL](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等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 NT-proBNP[(451。49±184。73)pg/mL],低于对照组[(752。76±231。28)pg/mL](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MLHFQ得分(58。06±4。13)分,低于对照组的(63。27±5。79)分(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温通方治疗 CHF临床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从而改善病人心脏功能、结构及临床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

    慢性心力衰竭活血温通方心肾阳虚证炎性因子心脏功能生活质量

    加味逍遥散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

    陶红清林轶蓉张进徐燕...
    498-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 6月—2022年 9月在靖江市中医院就诊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病人 8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1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服用,4周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 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 2个疗程后观察组 HAMA评分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绞痛稳定状态及心绞痛发作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5。37%,高于对照组的 36。59%(P<0。01)。两组治疗后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与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焦虑状态,能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及 HAMA量表评分,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焦虑加味逍遥散炎性因子

    基于压力-应变曲线评估心力衰竭病人整体无效做功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黄志勇吴杰莹刘誉红罗伟权...
    502-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压力-应变曲线(PSL)测定心脏整体无效做功(GWW),评估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病人术前 GWW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应答的预测价值,及其与长期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在中山市中医院接受CRT治疗的 50例 HFrEF病人为研究对象,于术前及术后 9个月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采用基于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的压力-应变曲线(PSL)测定包括 GWW在内的心肌做功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 GWW对 CRT应答的预测价值,应用 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术前 GWW与 CRT应答及不良事件的关系。CRT应答为从基线检查到术后 9 个月随访期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缩小≥15%,有 CRT应答病人列为有效组,其余为无效组。研究的终点为 CRT应答或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结果:与术前相比,有效组术后的 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术前均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增大;有效组术后的 GWW下降,整体有效做功(GCW)、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无效组的 GWW与 GCW均低于有效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相较于其他心肌做功参数,术前 GWW预测 CRT应答的 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 AUC为 0。78[95%CI(0。69,0。88),P<0。01],当 GWW为175 mmHg%时预测 CRT应答的特异度为 85。7%,敏感度为 67。8%。Cox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对 HFrEF病人接受 CRT的已知预后因素进行校正后,GWW<175 mmHg%与全因死亡的相对风险增加相关[校正 HR=2。04,95%CI(1。10,3。84),P =0。024];将 GWW添加到包含已知 CRT预后因子的基线模型中,该模型呈正相关(改善χ2=4。85,P =0。028);GWW 相较于其他心肌做功参数,与CRT应答和预后的相关性最佳。结论:HFrEF病人术前低 GWW(<175 mmHg%)与 CRT候选者无应答以及全因死亡风险相对增加有关,术前 GWW是改善 CRT选择的一个预示参数。

    射血分数减的低心力衰竭超声心动描记术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心肌应变心肌做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基于数据挖掘冯玲教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药规律

    程晓振胡影胡木吴怡茹...
    509-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冯玲教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 2021年 2月—2022年 6月就诊于冯玲教授门诊的有效心房颤动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别从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图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临床验案 157个,有效处方 157首,涉及中药 136味。用药频次≥35次的中药有 20味,占药物总频次的 67。51%,其中甘松、丹参、檀香、炒酸枣仁的频次较高(≥140次)。四气以寒温为主,平性次之;五味以甘苦居多,辛味次之。归经以入心、胃、肺、肝经为主。药物功效分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活血祛痰药、安神药等 10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10 个关联药组(支持度≥104,置信度=1),聚类分析得出 4个核心类方。结论:冯玲教授辨治阵发性心房颤动调脉安神并重,认为血脉不利(气阴两虚、痰瘀痹阻),神不守舍(神无所归、魂无所主)为核心病机,治以益气滋阴充脉、理气祛痰化瘀、养神平肝定悸为法,重视补宗气、畅气血,强调"心胃"同治、辛苦合用。

    阵发性心房颤动数据挖掘用药规律脉神同调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