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旬刊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Journ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Electroni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分析

    李煦昀周义杰胡启洋王树青...
    2425-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 选取6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基于Bobath技术的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肢体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人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单纯使用Bobath训练(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较好.

    中风痉挛性瘫痪中西医结合药棒疗法Bobath技术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马秋云王正田马崇孟海超...
    2428-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痉挛期脑卒中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训练.观察两组肢体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上肢及下肢肌张力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痉挛程度,明显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痉挛期悬吊运动训练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多时相CT血管造影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侧支循环的效果研究

    方晓云姚柳汪艳芳姜亦伦...
    2431-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时相CT血管造影(MP-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侧支循环影像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牟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83例,病人均进行MP-CTA检查和CT灌注成像技术(CTP)检查,分析MP-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侧支循环的特异度、敏感度,并比较有无侧支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MP-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侧支循环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6.32%、75.56%.入院时有侧支循环病人NIHSS评分与无侧支循环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后、出院后3个月有侧支循环病人NIHSS评分低于无侧支循环病人(P<0.05).结论 MP-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侧支循环较为可靠,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其影像学图像特征典型,且建立侧支循环可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时相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技术侧支循环影像学检查预后神经功能

    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干预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的临床研究

    李洪波王梦迪张俊
    2435-2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对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取184例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早期镜像疗法组(MT组)、电磁刺激治疗组(EM组)及联合组,每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MT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早期镜像疗法治疗,E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电磁刺激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4组神经功能、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4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低于MT组、EM组(P<0.05);4组FugI-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量表(STREA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6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高于MT组、EM组(P<0.05);4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高于MT组、EM组(P<0.05).结论 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能够改善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的神经功能、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痉挛型偏瘫早期镜像疗法电磁刺激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接触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朱晨
    2439-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接触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取栓,B组给予Solitair支架取栓;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90 d预后及安全性.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58.56±5.20) min,明显短于B组的(76.49±6.81)min(P<0.05);A组取栓次数为(2.94±0.43)次,明显少于B组的(3.42±0.46)次(P<0.05);A组、B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00%、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90 d预后良好率为72.50%,明显高于B组的50.00%(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再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和Solitair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血栓再通率相似,但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的手术时间更短,取栓次数更少,且更有助于改善预后.

    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接触抽吸技术Solitair支架植入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预后

    脑梗死病人血清miR-181水平与神经功能转归的关系

    王永仓
    2443-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微小RNA(miR)-181水平与神经功能转归的关系及其靶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治疗后3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4分)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5~6分);另选取同期体检的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人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数据,检测血清miR-18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 脑梗死病人血清miR-181、VEGF、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GF-1、BDN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miR-181水平、合并糖尿病比例、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VEGF、bFGF、IGF-1、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Hcy及miR-181升高、VEGF及BDNF水平降低是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miR-181水平降低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关.

    急性脑梗死微小RNA-181神经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王光胜胡婷杨金建田媛媛...
    2446-2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脉络膜前动脉(AChA)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217例AChA梗死病人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梗死灶的范围及大小,根据核心梗死区累及部位,分为标准AChA(tAChA)梗死组和可能AChA(pAChA)梗死组.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结果 tAChA梗死组100例,pAChA梗死组117例.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史、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梗死灶侧别、直径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hA组梗死灶形态特征表现为前后径长索条状的比例高于pAChA组(85.0%与47.9%,P<0.05).结论 tAChA组病人核心梗死区域位于内囊后肢部,梗死灶形态多为前后索条状.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磁共振磁共振血管成像影像学特征

    急性脑梗死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分级与CT灌注成像量化指标的关系

    田志勇孟凯龙王丽红王宽...
    2451-2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分级与CT灌注成像量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分级病人年龄、发病至接受检查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CT灌注成像量化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CT灌注成像量化指标与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①不同CT血管成像侧支循环分级病人根据CT灌注成像参数计算梗死核心面积和错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发病至接受检查时间与CT灌注成像错配率间无线性相关(r=0.00);CT血管成像侧支循环分级与梗死面积呈负相关(r=-0.71);CT血管成像侧支循环分级与CT灌注成像错配率呈正相关(r=0.74,P<0.05).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30%确定梗死核心和与血流峰值时间(Tmax)>6 s联合所获得的错配率与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分级间相关性最强(r=-0.79,P<0.01;r =0.90,P<0.01);CT血管成像侧支循环分级与基线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67,P<0.01).结论 存在良好侧支循环急性脑梗死病人梗死核心面积更小,而错配率更高;根据rCBF<30%确定梗死核心面积和rCBF< 30%、Tmax >6 s确定错配率可更准确地反映侧支循环状态.

    急性脑梗死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侧支循环相关性

    脑卒中后抑郁与病变脑区功能磁共振影像的关系

    张丹霓吴学良陈志钦
    2454-2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病变脑区功能磁共振影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 2019年3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67例(观察组),同时选取脑卒中后无抑郁病人120例(对照组),两组均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检查.结果 两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受教育年限、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灶及梗死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额叶、颞叶、基底节病灶对侧异性分数(FA)值明显低于病灶同侧以及对照组病灶对侧(P<0.05);观察组病灶对侧小脑胆碱/肌酸、胆碱/N-乙酰天门冬氨酸明显高于病灶同侧小脑以及对照组病灶对侧小脑(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和非抑郁病人大脑DTI、MRS检查指标有明显差异.

    脑卒中抑郁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小儿抽动障碍严重程度与神经认知功能的关系及阿立哌唑对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华琦蒋红梅吴非王敏建...
    2458-2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抽动障碍严重程度与神经认知功能的关系及阿立哌唑对患儿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71例抽动障碍患儿,依据是否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分为抽动障碍伴ADHD患儿(20例)与抽动障碍非ADHD患儿(51例),进行症状评估(包括耶鲁全球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以及神经认知功能评估(色词试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连续操作测验),连续服用阿立哌唑治疗1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轻度、中度、重度抽动障碍患儿神经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动障碍伴ADHD惠儿色彩-字试验评分、CPT总正确数与非ADHD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治疗12周后抽动障碍伴ADHD组与抽动障碍非ADHD组神经认知功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抽动障碍严重程度与神经认知功能无相关性.结论 小儿抽动障碍严重程度与神经认知功能无相关性,阿立哌唑不能提高抽动障碍患儿神经认知功能水平.

    抽动障碍多动症小儿阿立哌唑神经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