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台媒体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治理

    聂智谭可心
    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媒体深度嵌入社会结构,在信息传播和资讯分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新兴舆论场和价值传播场。平台媒体具有内容分发个性化、内容生产多样化、信息传播高效化、传播主体多元化及传播范围圈层化等特征,加剧了资本操纵舆论、意识形态渗透与网络群体极化风险。探求平台媒体意识形态风险的应对之道,应从协同监管、完善法律、加强问责三个维度切入,化解平台媒体意识形态风险,夯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阵地,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可控。

    平台媒体意识形态风险治理

    《中政参》(第4周)投稿须知

    3页

    饭圈文化的生成逻辑、发展动态与引领路径

    温丽华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全媒体时代社会实践新场域,饭圈文化深刻影响着群众的动员方式、组织方式和行为模式。饭圈文化是在身份认同与偶像崇拜结合、泛娱乐主义演变与具化、资本介入与群体非理性交织下生成的。当下,饭圈文化的主体不断扩散,饭圈内容出现了转向,饭圈效应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不断蔓延。同时,饭圈 的价值也面临着重新审视,饭圈在"去污名化"中实现了自我突破。只有建设高素质队伍以打造优质偶像、创作高品质作品以抵制泛娱乐主义不良导向、构建保障体系以规避资本弊端与群体非理性,才能永葆饭圈本色、彰显饭圈特色、守住饭圈底色。

    饭圈文化泛娱乐主义价值引领

    解构、建构与重构:智能媒体时代意识形态乱象透析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王辰轩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乱象呈现三种典型范式,即以反向建构争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正向解构消减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横向重构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这三种网络意识形态乱象皆以塑造认知为传播目的,内容具有较强蒙蔽性,传播范式新颖。网络意识形态乱象是现实世界意识形态斗争的数字孪生,也是社会治理风险外溢的网络映射,智能媒体技术则促进了以上多重因素之间的耦合、交织。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重要阵地,必须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重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智能媒体技术进行精准思政,针对网络意识形态乱象开展反向解构、加强正向建构、探索横向重构。

    智能媒体网络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关于生物安全重要论述的深厚根脉

    崔璨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生物安全重要论述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理念,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价值追求,以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为科学方法,以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为强大保障,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逻辑严整的有机体系。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是对中华传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贵和尚中"等生态智慧、"民惟邦本""天地之大德曰生"等民本思想、"天下一气""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整体性思维方式、"法者,治之端也""缘法而治""刑无等级"等法治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生物安全治理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道德教育的逻辑分析

    刘梦园赵小兰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道德修养水平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的事业发展,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重视党员干部道德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对为政以德传统德治思想的传承。百余年来,党员干部道德教育从探索到发展再到成熟,其中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道德教育、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大意义。

    党员干部道德教育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刘敏岚李晓敏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加强和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要求。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缺乏大实践观、大资源观、大方法观等问题,可以设计"三结合、三贯通、六提升"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实践+社会实践+服务实践的"三结合"实践教学路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贯通、校本本色与地域特色贯通、专业能力与思政素养贯通的"三贯通"实践教学资源,达到认知、情感、意志、信念、价值、行动"六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抓牢马克思主义主线,突出专业特性、地域特点及学校特色,全面提升学生思政素养。

    思政课实践教学专业服务

    加强大中小学政治引领一体化建设探赜——以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为问题分析视域

    郑健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大中小学政治引领,是面向学生传播政治理论、激发政治情感、树立政治理想、凝聚政治认同,指引和带领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铸魂育人的实践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特定的政治传播活动。学生政治素养生成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这就要求大中小学不断探索政治引领的目标、内容、方式、队伍等全链条、各要素的一体贯通和有效衔接。立足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维度,着力提升引领能力、推动广泛参与、发挥引领效能、凝聚资源合力,构建纵横联结、统筹联动的立体化工作格局,是加强大中小学政治引领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指向。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政治引领大中小学一体化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创新理想信念教育

    李娜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当前,理想信念教育淡化,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的负面影响、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宣传的不充分。因此,在参与度上,要全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执行度上,要全过程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广度上,要全方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发挥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理想信念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引导策略探究——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赪郝占辉苗倩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不断变化。分析研究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根据呈现出的新特点,探究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正向、积极的引导策略,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对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多措并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有效促进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高职院校就业价值取向策略